唐代朝廷貢品邢窯白瓷(共2張圖片)
  • 24年3月17日 20: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邢窯白瓷在唐代非常盛行的瓷器釉色,到了唐代白瓷達到了真正的白度,改變了白中泛青的現象,出現了奶白色的瓷器,跟我們今天用的白瓷釉色差不多。
邢窯白瓷流行大唐
邢窯的中心窯場位於今河北省內丘縣、臨城縣,因這一地域在唐代隸屬邢州管轄,故名。唐代邢窯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納為貢品。邢窯始燒於隋代,唐代為繁榮期。盛產白瓷,胎質細膩,釉色潔白。唐代邢窯以燒白瓷最為知名,但是邢窯也有黃釉、黑釉、三彩等釉色品種,只是沒有白瓷這麼多而已。邢窯白瓷至唐代已自成一個系統,可與青瓷分庭抗禮,邢窯白瓷它不以紋飾取勝,而注重造型與釉色的相互襯托,唐代李肇撰《唐國史補》曰:「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說明邢窯白瓷在當時深受人們喜愛,而且非常普及了,而且邢窯白瓷不僅供國內使用,而且遠銷世界各地。
唐代邢窯白瓷特點
唐代邢窯白瓷釉色特點
唐代邢窯白瓷分為精瓷和粗瓷,胎骨堅實、緻密、厚重,胎土白而細潔,瓷化程度較高,扣之作金石聲。陸羽在《茶經》中以「類銀」、「類雪」讚美其釉色之白。
2.唐代邢窯白瓷底部特徵

玉璧形底更為唐代邢窯白釉碗的典型特徵。玉璧底碗始出現於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中間塗釉,兩邊不塗抹居多。

邢窯白瓷

邢窯白瓷底部

3.唐代邢窯白瓷款式
唐代瓷器底部採用刻字方式,均是在器物成型後、燒成前刻劃於器物外底部,有翰林、盈字款等字樣,其中以盈字款最為出名,盈字款,字體清晰,筆畫遒勁。款識辯偽:唐代邢窯白瓷「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豎著刻寫;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