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琅收藏有何技巧
  • 17年1月31日 08: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掐絲琺琅收藏有何技巧,掐絲琺琅誕生於元代,他是一種以銅為主要材質的獨特的藝術品,元代時期從阿拉伯半島傳入中國,這種工藝與我們自己本國的傳統工藝相結合,製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銅胎掐絲。那麼掐絲琺琅收藏有何技巧呢?

收藏掐絲琺琅,如何區分真假,降低風險?其實,其中的奧妙並不難。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看它是否存在砂眼現象。如果看到一件沒有砂眼卻又號稱是古董的景泰藍,你就要當心了,它很有可能是絲毫不具備藝術價值的現代工藝品。古董的一大特徵是釉料表面存在砂眼現象,針眼般大校這是由於古代提純技術不高,導致釉料中硼酸鹽含量過高,因此,在燒製過程中,雜質氣化產生了小孔。到了乾隆時期,隨著工藝的改進,砂眼現象減少,建國之後,砂眼現象幾乎可以杜絕。

收藏掐絲琺琅,以胎體厚重工藝精細為最佳。一件約30厘米高的乾隆掐絲雙耳龍壽紋瓶,器胎可厚達1厘米以上,重量可達數公斤,需雙手合力才能提得起;而清道光年間及後世製作的景泰藍,器胎和重量都要輕巧得多,一隻手便可提起。此外,收藏掐絲琺琅,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其次是爐、瓶,且須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為佳;再次是碗、碟、杯等。

另外,在觀察琺琅釉時,還必須考慮歷史的原因:明代器的琺琅質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器的琺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顯著改進,琺琅質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國,琺琅稀薄,但砂眼幾乎消失。火鍍金的色彩:明代器金厚,色泛紅;清初器金薄,色泛黃;清末金色泛白;

以上就是關於“掐絲琺琅收藏有何技巧”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