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碑帖(石刻)自秦漢起至當代,可以說朝朝有碑刻,代代有佳作。
隨著近年來收藏熱的興起,碑刻拓本已從前幾年的幾十元至百元一幀,變為近幾年上千元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價位。據有關書報刊載:1994年嘉德拍賣會上,漢《石門頌》拓本價2萬元;漢《鮮於璜》拓本價2.5萬元;魏龍門四品《始平公》、《孫秋生》、《楊大眼》、《魏靈藏》拓本價8萬元。 1999年上海朵雲軒秋拍明萬曆年益王潢南道人所刻《蘭亭修禊圖卷》原拓價3.08萬元。2000年6月19日上海國拍與博古齋聯手舉辦春季古籍善本專場拍賣會上,舊拓本《張壽碑》價2萬元,《祀三公山碑》雖為清末拓本,也以0.52萬元成交。與之同時期的《大基山碑》價0.86萬元;《古鑒集拓金石文字》為精裝舊拓4冊,競價者過10位,從3500元起拍,最後以9萬元被人買走。今年4月北京嘉德對宋拓《聖教序》估價25萬元,而業內人士分析,若成交絕不會低於40萬元。
古籍善本包括舊拓本為何增值如此之快,其原因是古籍比較書畫、瓷器、珠寶玉器等極少有贗品,其火爆應在情理之中,難怪專家將古籍善本稱為華夏第一藏品真實不為過。
碑帖的珍貴歷來都受人重視,清人朱文鈞為了得到宋拓《醴泉銘》,甚至將兩幅價值4000塊大洋的明沈周的《吳江圖》、文征明的《雲山圖》外加房產才換得。據書載:當時北京買一座四合院也才七八百元,由此可見拓本的珍貴和受人重視。
國家文物部門規定:“元人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的整張拓片和罕見的拓本,早期初拓精本,多字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傳極少的清代拓本或近代拓本等均國家一級文物……。”可是在舊書攤上,我卻看到有舊拓本被作為廢書丟在一旁。許多長期從事收藏活動的朋友對此也不予重視,很多人不惜花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追風鈔錢幣買賣假古董,而對幾十元,最多幾百元一本的舊拓本漠然視之。請注意:我指的僅僅是拓本收藏“常識”。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懂得碑帖與書法藝術,沒三五年功夫別想入門。
雖然本人收藏了部分碑帖拓本,總的說來還是一個初學者,我希望此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請真正的藏家多在報刊上指點迷津,使所有喜收藏的朋友珍愛文物,重視“碑帖”收藏。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