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景德鎮柴窯瓷器燒造工藝
  • 22年8月9日 19:0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柴窯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燒造方式,屬於低溫釉燒造工藝,採用的是松柴為燃料。景德鎮柴窯因燒松柴得名,也稱鎮窯.在過去,砌造技術完全由家族行幫壟斷,師傅言傳身教,密不外傳.每次燒窯前,必須請”攣窯戶”專門檢修,外人無法操作.一座窯使用60-80次必須重建.
為什麼柴窯在景德鎮逐漸消失
柴窯瓷器燒造工藝在江西景德鎮逐漸落寞和消失,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政府明令禁燒柴窯,沒有松柴供應;
二柴窯瓷器燒造工藝一窯下來,燒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當高;
三是柴窯瓷器燒造工藝對師傅技術水平要求高,燒一次窯要有一整套經驗豐富師傅集體協作,特別是把樁師傅,沒幾十年成功經驗是不行的,現在很少有人耐心學傳統技藝了。
古代釉水裡面的天然著色氧化物含量高,在部分胎釉接合處產生一線窯紅的現象,這是一種特徵。在古代老柴窯的燒製環境中,那些著色氧化物是不用擔心的,老柴窯可以滅掉它的危害,甚至在滅掉危害性的同時造出釉面白裡泛青的玉質效果,巧奪天工。為保護森林資源,景德鎮在50年代末期改燒煤、油時候,發現祖祖輩輩使用的配釉已經不適應了,高溫下粘度降低很快,燒出來的釉面陰黃、沉碳、煙熏,瓷器燒造關鍵點一個是粘度,一個是釉面陰黃,其實這揭示燃料改進後溫度曲線和窯內物質元素已經發生變化。古老的石灰釉已經不能用了,後來改革成長石釉,又叫5311釉。
瓷器燒造用柴窯、煤窯、氣窯的差別
我們經常聽到商販喋喋不休的說他們的仿品瓷器是「小窯」燒造,是柴窯燒造與現代液化氣窯爐燒造的瓷器不同,如何如何與古陶瓷相同、「到位」。真的是這樣嗎?各種不同的窯爐燒成的瓷器究竟有那些不同?我不是燒成工藝的專業人員,但在景德鎮二十餘年研究製作瓷器耳熏目染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介紹給網友們供大家參考。

景德鎮對於燒成技術有一種執著的迷信,就是「燒成氣氛」只要瓷器燒成後出現質量問題找不到其他原因時便一律可以歸結到「燒成氣氛」這一原因,仿古瓷產品凡是「不到位」「不看真」統統歸結到終極原因「燒成氣氛」。因此柴窯便被說成製作仿古瓷的根本條件,用柴窯燒成瓷器就可以仿古「到位「否則就無法仿製成功「到位」的仿古瓷,這種觀念一直是收藏界的主流觀念,景德鎮今年也宣傳「今後每年燒造一窯柴窯仿古瓷器」通過這一活動讓古代瓷器再次重現。柴窯燒成的產品真的具有特殊的品質嗎?

還是先讓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瓷器燒造的「燒成氣氛」,「燒成氣氛」又稱為「燒成氛圍」,廣義的說就是瓷器坯體在窯爐內,轉化成瓷器過程中瓷器周圍的溫度變化既燒成曲線,和窯內各種氣體的環境狀態,燒成曲線和各種氣體的含量不同會改變瓷器胎體、釉面、髮色等。

從表面看燒成技術是瓷器這種的關鍵,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因為在使用柴窯、煤窯時期同一座窯爐中,同一次燒成中所燒造的瓷器品質完全不同,這種實際存在的現象說明瓷器品質的不同「燒成氣氛」絕不是根本條件,而是另有其他原因,在一定的燒成曲線和一定的氣體環境下其他原因才是改變瓷器品質的根本原因,這些其他原因包括胎體、釉料、彩料的配方不同以及胎、釉的含水量,薄厚度,以及其他一些不同所造成的,當然在沒有使用氣窯之前,由於窯爐,特別是柴窯受木柴、天氣、利潤等條件的干擾不可能形成同一種燒成氣氛,柴窯完全靠自然通風,普通磚砌築不具備承受高溫的條件,不能採取保溫措施,天冷時窯內進風量大,木柴燃燒好,好窯位溫度高,在好窯位擺放的瓷器燒成質量好,外圍窯位的瓷器則因為溫度低而達不到質量要求,天熱時無風多雨氣壓低,窯內進風量大大降低,因為缺氧木柴燃燒不好,窯內最高溫度很難達到燒成所需要的溫度,因此燒成質量大大下降,所以景德鎮有「七死八活九翻身」的俗語,就是說七月是最熱最潮濕的季節,窯爐受氣壓影響不能正常使用,次品率過高,制瓷廠家不能正常生產是一年中最困難的時期,九月秋高氣爽,不冷不熱是柴窯最好的燒成季節,燒造的瓷器質量普遍好,這一季節是陶瓷生產的最佳時間,

待燒的坯胎在窯內的擺放位置也會對瓷器的品質造成影響,如一般的柴窯從最高溫區的1320度到1170度,各個位置溫度差別很大,在關鍵節點上5——10度的溫差可能就有不同的後果,80年代末我在景德鎮因為我們是景德鎮最早使用液化氣窯的廠家,當時有一家新加坡窯爐廠家【南光公司】在景德鎮推廣「梭式窯」這種現代液化氣窯,由於景德鎮比較保守,在加上價格較高,當時一台一立方米容積的窯爐要8萬多元,所以很長時間沒有用戶購買,後來經過協商南光公司在我們作坊處設置了一台窯爐,初次使用十分小心,開始燒成溫度一直控制在原來煤窯的燒成溫度1280,瓷器的燒成質量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但瓷器的品質仍然不夠理想,隨後採取了提高燒成溫度的措施,但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制坯泥料和釉料多年來都是按照煤窯燒成溫度設計的,因此我們採用每次提高燒成溫度5度的方法,雖然只有5度但也令人心悸,當實驗進行到1300度時,問題出現了,多件瓷器因為溫度過高而軟化歪倒變形,後來經過多次調整泥料及釉料的配方,才達到現在的標準燒成溫度1320度。

而柴窯一般縱向總裝44——46排,橫向10柱,每柱匣缽一般放3——4「手」前三排因為靠近燃燒區溫度過高一般放空匣缽擋火,不放瓷器,從第四排到十八排放小器匣缽,十八排以後放大器匣缽,可以想像一下即使在前18排溫度也有很大的差別,前3排就可以擋火,4排到18排會有多大的差距呢,再加上橫向10柱,第一柱和中間的第五柱,每一柱上下四「手」因此同一窯中的瓷器品質不同主要是因為燒成溫度不同而造成的,更不要說後面的20多排大器,景德鎮人非常聰明,他們把窯內分成20餘個溫區,分別燒製不同檔次的瓷器,各個制瓷廠家也按照自己產品的檔次配製不同的泥料和釉料,長期訂購自己瓷器適宜燒成溫度的窯位,當年「官搭民」就是因為官窯器需要高溫窯位,而在一座柴窯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窯位可以保證所需的高溫,而剩餘的窯位又不能走空,即使不燒瓷器也要擺放匣缽形成火道,明代時官窯廠同時生產民用瓷器,因此可以獨立建窯燒成,而清代御窯廠只為皇家燒造瓷器,如果繼續獨立燒成,成本過大,因此只能長期租用民窯高溫窯位。現代製作仿古瓷的廠家同樣也是因為這個主要原因而無法使用柴窯完成燒成工序,80年代景德鎮古陶博物館建造的柴窯只燒造過兩窯,曾經興旺過的祁門仿古瓷廠最終因為這個原因倒閉了,因為使用柴窯,每一窯的產品絕大多數是「低檔普品」因此最終會虧損,同樣「小型柴窯」也存在這個原因,因此景德鎮後來個體戶也建過幾座「小窯」但都停留在試驗、和表演階段,如果真的使用它燒成瓷器,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煤窯並非是現代的產物,古窯址發掘結果證明早在北宋以前河北省定窯已經開始使用煤作為燃料燒造瓷器,宋代遺存殘片的微觀結果已經達到硬質瓷的物理指標,氧化鐵還原也已經達到品質要求,說明煤窯的燒成氣氛完全可以滿足還原焰氣氛燒成的技術要求,因為溫度高瓷器的品質已經從軟質瓷進化到硬質瓷,瓷器的品質,無論是胎體的密度還是釉面的透明度,大大超過柴窯燒造的瓷器,已經具備近代瓷器的品質,也正是因為如此定窯被譽為五大名窯之一。

景德鎮因其保守傳統五十年代以前一直沒有人敢於在景德鎮建造煤窯,或者「鎮窯」之外任何形式的窯爐,1948年由於木材短缺,燒練費用成倍增加,撫州人修建了兩座階梯窯,由於都昌人的抵制,基本沒有使用便廢棄了,解放後生產恢復木材供應出現了問題,景德鎮每年需要四十萬立方米的木柴,如果生產繼續發展需要量更大,50年代初開始窯爐改革,初期採用煤柴和燒,由於溫度大大提高原來為柴窯配備的匣缽嚴重倒塌,產品破損多而宣告失敗,可以看出這次失敗主要因為匣缽耐火度不夠,1956年宇宙瓷廠建造了六座方形倒焰窯並燒製成功合格的瓷器,1957年使用無錫利民瓷廠的圖紙在曹家嶺第二合作社建成93立方米圓形倒焰窯並成功投產,1958年開始大量推廣這種圓形窯,到1959年這種圓形窯在景德鎮已經非常普遍,到1965年已經擁有135座圓形窯,已經達到解放初期景德鎮全部柴窯的容積。柴窯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只有建國瓷廠因燒製高溫顏色釉尚留有柴窯。在推廣煤窯的同時煤氣窯也在研製,1967年以後開始推廣隧道窯,到1976年景德鎮已經擁有15座隧道窯,1976——1984年期間各大瓷廠改用重油燒製瓷器,1984年有16座燃油隧道窯,同時許多煤窯也在使用,1984年以後煤制氣隧道窯開始推廣,但由於煤制氣的燃燒值不能保障,嚴重的影響窯內溫度,因此發展緩慢,90年代以後液化氣窯逐漸一統天下,其他種類的窯爐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80年代以後的期間內因為各種原因也建造過柴窯,古陶博物館的柴窯是唯一一座標準柴窯,因為成本過高只使用過兩次,產品品質與其他類型窯爐的品質在同樣溫度和泥料、釉料配方相同的條件下沒有差別,古窯博物館的柴窯產品大多為小件仿明普品,底款為「景德古窯」四字行楷款,職工大學等單位也建造了幾座小型柴窯,但從未使用過,只供教學觀摩用,90年代末有仿古作坊在景德鎮游泳池附近建起一座小型柴窯,近年來也有小型柴窯建造,但都不是「鎮窯」型式,90年代以後唯一仍在生產的柴窯是距離景德鎮200多華里的祁門仿古瓷廠,但持續的時間也很短。

短短的60年景德鎮燒造瓷器的窯爐從柴窯到柴煤混燒、煤窯、煤制氣隧道窯、燃油隧道窯、再到液化氣窯,走完了窯爐進化的全部過程,也為我們提供了瓷器燒成技術變化對瓷器品質影響結果的完整記錄,我們可以十分方便的從這幾十年景德鎮瓷器產品的品質看到燒成技術的改變是否會改變瓷器的品質特徵,只要我們瞭解幾次燒成技術改變後瓷器品質的變化狀況就可以知道各種窯爐究竟是否可以影響瓷器的各種品質特徵,使我們在瓷器鑒定研究中把握更好的方向。

在研究中我們的感覺是窯爐改變不會改變瓷器的品質,只是因為改變窯爐後燒成溫度的提高所以造成瓷器品質的改變,換句話說也就是如果我們使用液化氣窯爐燒成,只要使用柴窯瓷器的泥料和釉料,把燒成溫度降低到柴窯的燒成曲線,我們同樣可以得到柴窯產品同樣品質特徵的瓷器。從景德鎮幾十年瓷器生產的實踐經驗看窯爐溫度是保證瓷器品質的主要因素,液化氣窯之所以被接受就是因為它可以及時準確的控制燒成曲線,能夠達到使胎體、釉面充分玻化的溫度,而其他類型的窯爐都達不到這種均衡、可控的高溫,因此景德鎮進入氣窯時代以後瓷器生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成本由於廢品率大大的降低而大幅下降,瓷器品質可以隨心所欲的加以控制,瓷器生產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有目共睹幾十年來景德鎮的瓷器產品的品質特徵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我有幾百件古窯博物館柴窯燒造的瓷器,因為窯位不同燒成溫度不同,與大型瓷廠生產的日用瓷器品質有些不同,但在高溫窯位燒成的瓷器與日用瓷就沒有什麼明顯的品質特徵,這些事實說明改變瓷器品質(在特定燒成溫度條件下)與窯爐技術和類型沒有太多的關係,使用何種窯爐與瓷器的品質特徵也沒有什麼關係。

使用柴窯燒成的瓷器品質與老瓷器接近是因為制瓷泥料和釉料等制瓷原料必須適應柴窯的燒成曲線,如果用液化氣窯按照柴窯的燒成曲線燒成同樣可以達到柴窯燒成的品質,但是由於景德鎮絕大部分作坊是「搭窯」燒成,因此泥料釉料的配方必須與其他在同一窯爐其他作坊製作的瓷器相同或近似,而絕大多數作坊不願意使用低溫燒成,因為使用低溫燒成質量問題多多,只有個別資金較為雄厚作坊老闆才會自己購置氣窯(小容積的)按照自己所需要的燒成曲線獨立燒成,或者獨立承包一窯按照自己瓷器的燒成曲線燒成。

舊時使用柴窯時所有「搭窯」的作坊都會購買固定的窯位,在製作瓷器時依據自己產品的燒成窯位配製不同的泥料和釉料長期不變,當然不同的窯位收藏的費用也不同,生產高檔瓷器的都會訂購高溫區的窯位,生產低檔灰可器的作坊只能訂購價格便宜的低溫區,按照傳統的方法高檔瓷器的釉中添加「一盆灰」,成品釉面較白,低檔產品加「六盆灰」產品釉面呈灰青色,因此人們稱此類大宗低檔瓷器為「灰可器」。在使用柴窯燒成的時代灰青色釉瓷器始終是青花瓷的主要產品,就是因為柴窯中大部分窯位溫度不能達到預想的燒成溫度,因為窯爐本身的能力不夠,人們只能降低釉面的熔融溫度,而降低釉面熔融溫度就必須在釉料添加一些助熔劑,添加助熔劑都是憑借經驗而非科學,再加上助熔劑製作工藝粗糙,成分不穩定,因此使得釉面的燒成穩定性極差,造成青花瓷正品率極低的現象長期存在而又因為無法提高窯爐的燒成溫度無法改變,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舊時生產瓷器各種工藝完全是憑借經驗,也就是現在常說的「眼學」而不是科學,測試窯爐溫度一般都是往窯內吐口水,然後觀察口水的蒸發速度來判斷窯溫,要知道十度的溫差就會使瓷器的品質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制瓷原料的採掘、加工、配製,到成型、施釉、燒成、出窯,每一道工序中都有各種因素會造成成品瓷器品質的變化,如空氣中濕度大會造成坯體含水量過高而影響釉層的厚度,燒成時影響氧化過程。瓷器製作過程複雜,生產環境惡劣,基本都是人為因素,所以在舊時根本無法解釋這些現象,因此景德鎮人在生產中簡單的歸納到一個人無法瞭解的原因上——燒成氣氛。在銷售中對所有的質量問題解釋為「泥做火燒」,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窯爐燒成溫度不夠高,窯內溫度不均衡,就如同在高原地區煮飯,很簡單的煮飯變成十分複雜的技術,百分之百的人煮出來的飯不好吃,如果你不知道氣壓會造成水溫降低的道理,你會認為米的質量、水質、蒸煮的時間、和灶具是否有問題,如果沒有到過低海拔地區的人,也許會認為米就是這種口感。

柴窯時期一些廠家的瓷器品質較好,主要原因是配製釉料的技術水平高,主要是一些規模較大的廠家因為有自己專業的配製釉料的技術人員,有條件及時調整釉料的配比,官窯產品總體優於民窯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在使用柴窯期間形成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窯溫無法滿足燒成的條件,雖然可以通過釉料配方的調整適應窯溫,但最終產品品質下降。

使用煤窯以後,燒成溫度大大提高,基本可以達到1280度左右,瓷器品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柴窯中作為低溫窯位專門燒造的灰可器類產品基本退出市場,但由於需要使用匣缽和窯內溫度不均勻,產品品質仍然得不到保障。開始使用煤窯初期景德鎮專業人員也進行過長期試驗,調整釉料配比才達到批量生產的水平。

使用液化氣窯以後,燒成溫度有了可靠的保障,氣窯燒成溫度可以達到1360度,窯內溫度基本均衡,電子測溫與測溫錐共同使用,保證窯溫溫度準確,特別是從90年代開始經過二十年的實踐摸索,無論是燒成曲線、還是釉料配比都已經非常成熟,景德鎮瓷器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基本上可以保證各種瓷器要求的品質,無論是胎質、釉面、髮色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