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府瓷的特徵是什麼
  • 22年7月30日 08:0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樞府瓷的特徵是什麼,元人尚白,樞府釉瓷器大量生產與元人尚白的習俗有密切關係,以蒙古貴族為主的封建政權,和其他時代漢人政權一樣,整個社會有層層階梯,樞府釉也分為不同的等級。那麼樞府瓷的特徵是什麼呢?

樞府釉瓷胎體特徵。這類瓷器屬白胎,白度雖然不高,但緻密堅實。一般日用器皿作的較厚,較敦實。底足外沿露胎部分有淺淺的火石紅現象。相比之下宋元時期的青白瓷胎體要薄得很多,許多作品精細靈巧,燒法程度比樞府釉好得多。

釉的特徵,樞府釉是白釉,白度不高,有的微微閃青,有的微微閃黃,像鵝蛋殼的顏色,所以人稱卵白釉。釉色很均勻明淨,通體一致,多數不開片,只有少數作品局部位置開片。釉質雖然細潤。但玻化程度不高,不透明。相比之下,青白瓷的釉青綠較明顯,是一覽無餘的透明釉,玻璃質強。樞府釉面光澤弱,光澤呈半木光,這些情況導致不透明。往往是一件青白瓷器物在積釉的地方又青又明亮,很容看清胎骨。硅酸鹽科學工作者對樞府釉、青白瓷、青花鈷瓷的釉灰含量作了測定,樞府釉含灰為6——8%,青白釉為17——20%,青花瓷為9——11%。同時的三種瓷器燒成溫度都控制在1280±20℃,青花瓷燒結最好。釉面顯色效果與青花(鈷藍)十分和諧,所以元青花很漂亮。樞府釉有些欠火,釉面玻化程度不高,故呈木光。青白瓷有點過燒,釉層透明,光澤明亮,有大量流釉堆積在底部,呈過燒狀態。

在新加坡看到福康寧文化遺址出土很多樞府釉瓷,有的器形較小,有的器形相當大,胎體原料,質地相當好,但大件胎厚的器物比較粗,手感很清楚,明顯生燒,釉光發木光,但手摩觸並不刺手。原來以為是地下深埋浸蝕的結果,但同時出土的青白瓷並不是這樣,光滑明亮,這些現象和上海硅酸鹽科學家的分析完全一致。

第三,器物種類和造型特點,器物種類和青花瓷器一致,多數是日常生活用具,如侈口深腹碗,造型特點是口微侈,唇沿較薄,腹體深而寬,平底,胎體厚實,堅固耐用,圈足較小而厚,足底中心有鏇挖足時在底心留下一個“臍帶狀”的小突起。

元代“樞府”瓷製作規整,品質優良,多有印花裝飾,紋飾題材以雲龍和纏枝花卉紋為常見,因“樞府”釉屬乳濁釉,故紋飾不太清晰。“樞府”瓷與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顯得尤為精緻,修足規整,足底無釉,底心有乳釘狀凸起,胎體厚薄適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長期以來,因“樞府”瓷傳世品極少,元代“樞府”瓷僅為文博界所瞭解認識,1982年在安徽省歙縣曾出土一批窯藏元代“樞府”瓷,其中有折腰碗、盤,為人們進一步認識元代“樞府”瓷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引起了國內外陶瓷界的極大關注,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專家看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著名古陶瓷鑒定家李輝柄說:“元瓷珍品的不斷發現,逐漸糾正了因長期缺乏考古資料而形成的元瓷量少質粗的偏見,改變了陶瓷研究中重宋、明而輕元的傾向。”

以上就是關於“樞府瓷的特徵是什麼”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