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高足杯瓷器的特點,如何鑒定(共3張圖片)
  • 22年11月27日 18:4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高足杯也叫高足碗,或者把杯是流行於元代的酒器,是熱情的蒙古草原民族用來招待最尊貴客人酒器。高足杯釉色和器型隨著時代演變在變化,樣子收藏只說一下元青花高足杯瓷器特點,有知道的歡迎藏友補充。

元青花詩文高足杯

 元青花詩文高足杯口徑6.8cm,底徑3.4cm,高8.4cm,口微外撇,弧腹,下接喇叭形高足。杯外壁以青料寫有詩文「人生長在醉,三萬六千場」,既為裝飾,體現了元代人的豪邁,又點出高足杯就是喝酒的酒器,這就是古代文物的作用,給我們留下了證據。
元青花高足杯瓷器特點
元青花高足杯採用進口鈷料,有鐵銹斑,收藏元青花瓷器的人都知道,我在這裡就不說了。元青花高足杯杯身與足部採用濕胎抖接工藝,圈足與杯底結合處無釉,澀胎一周,足中空,足端平切露胎。元青花高足杯胎體比較厚,碗的底部更纖瘦。
元青花月影梅紋高足碗胎質潔白細膩,器壁很薄。釉色白中泛青,光亮瑩潤。紋飾簡潔明快,青花色澤清淡高雅,是元青花中少見的瓷器。
元青花月影梅紋高足碗
元青花月影梅紋高足碗口徑11.8厘米 底徑4.5厘米 高9.5厘米,侈口、斜直壁、竹節形高足。外壁光素無紋,內壁口沿飾兩道弦紋,一側用青花繪一枝盛開的梅花,另一側繪一鉤彎月,碗心點六個圓點。
元青花高足杯早期特點
元青花高足杯早期應該就高足碗,因為蒙古人比較豪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杯如碗大,早期元青花高足杯上部的碗型開口比較大,容量更大,裝的酒就多。早期元青花高足杯柄足比較矮,這樣方便騎馬的時候攜帶,在草原上使用的時候,放的比較穩,因為底盤比較低。
早期元青花高足杯有竹節型高柄足,一是美觀,二是為了方便攜帶,蒙古人比較注重適用。
早期元青花高足杯分上下兩部分,可以抖接旋轉,應該是吸取了金銀器的功能。
轉把高足杯應是元代早期高足杯的時代特徵之一,杯與杯把皆可自由轉動。
元青花高足杯晚期特點
晚期元青花高足杯除了使用,我覺得更注重於禮儀用器了,因為期元青花高足口變小了,從高足碗逐漸演變成高足杯了,多用於蒙古人在蒙古包款待尊貴的客人。
晚期元青花高足杯柄足變成細高了,器型也更漂亮了,從實用到觀賞器開始轉變了。
晚期元青花高足杯竹節裝飾變少了,以素紋飾,說明實用的裝飾功能逐漸弱化了。

元青花松梅紋高足杯
元青花松梅紋高足杯

元青花松梅紋高足杯通高10.2cm,該高足杯採用抖接成型。上部為碗形,口沿外撇,深腹稍外弧,杯心平坦,下承喇叭狀、竹節型高柄足,杯外壁在向下兩組弦紋之間,繪「歲寒三友」圖一組,內壁口沿處繪青花網紋一圈,內底繪折枝菊一朵,外繪雙弦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