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戰國至西漢早期玉鏤空龍紋環
玉一直是華夏人民所喜愛的珍寶之一。它不但是權力、財富的象徵,同時也是情操、道德的化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有“玉是精神難比潔”之描述。
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璧御題詩插屏
宋代仿古“饕餮”谷紋玉角杯
明代陸子岡至白玉題詩琴形盒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把玉看得十分神聖和尊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就作為國家的重器而使用。到了周代,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當時對玉器的顏色、形狀都有嚴格的規定:如只有天子用的圭,才可以在中央穿孔;用來禮天的璧,規定要用蒼玉;禮地用的琮,要用黃玉;用以禮南方的璋,要用赤玉……
古時玉的價值,在黃金之上。“先王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管子》)秦代以前,國璽是以金銀製作的。而“完璧歸趙”中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後來為秦始皇所得,用於制皇印,成為秦至晉的傳國之寶;晉以後,這顆皇印失傳了,但之後的歷代帝王仍沿用其他玉璽進行代替。古代封禪用的文書,刻在玉上,稱之玉牒;外交使節用的信物,稱為玉節。
“古人貴玉,兼貴其聲。”古樂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簫等。春秋時即開採的安徽靈璧玉,最早就是製作玉磬用的。
因為玉緻密堅硬,滑潤光潔,晶瑩可愛,因此,古人將玉的優良特性,加以人格化、神聖化,認為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並有“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直到近代,都還有人認為玉能祈福、治病和辟邪。
明清以後,玉器的製作有了重大發展,其使用日益滲入到上層人物的衣食住行之中:衣帽冠發有各種佩件、飾物,食有玉盞、玉杯等,住有玉嵌壁飾、桌案飾等,車馬轎也有各種玉飾。至於玉瓶、花薰等桌几上的陳列品,以及玉如意、墜子等各種手中玩物,更是千色萬種,不勝枚舉。
明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商品化生產頗具規模,玉器製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期。明代玉器的發展,不僅得益於統治階級的重視,也有生產力解放的推動作用。明代的琢玉工匠不再像元代那樣完全受官府控制,在輪班或以銀代役之後,工匠可以自主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一是形成了北京、蘇州南北兩大治玉中心;二是活躍了民間玉作,使民間玉與宮廷玉共同發展,並駕齊驅。
明代玉器最有特色的品種主要有三大類:一是禮器玉,二是仿古玉,三是佩玉。
明代祭祀天地,沿襲了宋代禮制,“玉三等,上帝,蒼璧;皇地祇,黃琮;太社、太稷,兩圭有邸;朝日、夕月,圭璧五寸。”(《明史·卷四十七》)兩圭有邸、圭璧,是宋儒想像出來的玉禮器,一直沒有得到實物的驗證。禮器中發現較多的玉圭有好幾種,乳丁紋玉圭中有的乳丁較大而疏,有的則較小;還有飾七星紋的,下部略窄。而有關文獻中記載的片狀玉琮,尚無出土,傳世品中有光素無紋的。玉璧用作禮器的少,比較注意圖案的佈局和外形的雕琢,飾螭紋和乳丁紋等。
明代的仿古玉主要有簋、壺、觚、角形杯、鼎、爐之類,紋飾取材於青銅器、金銀器等。仿古玉的數量明顯比宋元時期增多,其原因是掏膛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提高。
陸子岡是明代中晚期蘇州專諸巷著名的治玉大師。據《太倉州志》記載,他可以不用解玉砂,操刀雕刻,作品廣受歡迎,故而能與士大夫為朋儕。在當時就有偽冒其名款的玉器出現,現存的勒款多不同,有“子岡”“子剛”“子崗”幾種,其真偽尚需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仔細辨別。
陸子岡所制玉器以小型器玩為主,尤以文房器具一類居多,紋飾有仿古的雲雷、蟠螭、夔龍等,更多的是花卉、山水、人物等寫實一類的飾紋,刻琢極為雅致生動。當時喜歡交遊的華亭隱士陳繼儒,在《妮古錄》中曾提到他見過陸子岡所琢治的幾種玉器,有白玉嵌青綠石片的辟邪形水注、獸面錦地紋仿古尊罍形水中丞(水盛)、週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印盒)、帶有十三連環柄的百乳白玉觶等,均為文房雅玩。他最擅長雕琢飾有水仙花紋的玉簪,據《蘇州府志》載,他“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當時著名書畫家徐渭就曾寫過一首《詠水仙》的七言詩:“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鋒盡終難似,愁殺蘇州陸子岡。”從側面描述陸子岡這種聲聞朝野的絕技。在當時,他製作的一枚玉簪,就已價值五六十兩銀子,比一般作品的市價要高數倍。
文人畫風對明代玉器有很大的影響,松、竹、梅、蘭等是明代玉器常見的題材,深受民眾喜愛的福祿壽喜等吉祥圖案流布很廣。為祝科舉順利,則多用鰲魚(意寓獨佔鰲頭)、馬和猴(寓意馬上封侯)等紋飾;受道教影響,則常見松鶴一類的圖案。
玉是美麗、富貴、高尚、貞操、廉潔等精神美的象徵,因而被文學家廣泛地用作描述、比擬,形容美好事物之詞,使很多人、物、事、景為之增輝生色。玉常被用來形容人體之美,“玉人”本來是指專門製作玉器的工人(見《周禮·考工記》),後來則稱美女為玉人,如“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謝枋得《蠶婦吟》);《西廂記》中的“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裡的“玉人”,則是指張生。玉郎為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如“門外雪花飛,玉郎猶未歸”(牛嶠《菩薩蠻》)。至於玉容、玉面、玉貌、玉色、玉手、玉體等,都是古代用來讚美婦女潔白潤滑的軀體姿色的,如“玉容寂寞淚闌干”(白居易《長恨歌》)、“朱唇玉面燈前出”(梁簡文帝《烏棲曲》)等。
古時,玉和金一樣,又是富貴的象徵。“金玉滿堂”極言財富之多。“金枝玉葉”是皇室貴族的專稱。玉樓、玉堂,均指華麗的宮殿和住宅,有時又指道教的住處。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虛仙境、玉宇,也都離不開一個玉字。
玉還被廣泛用來描繪大自然的景色,如槐樹花素潔,便有“玉樹”之稱。一些純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之前冠以“玉”字,如玉蘭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龍”比擬漫天飛舞的大雪,也頗為壯觀。在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作品中,以玉作修辭,描繪風光景色的,就多得無法列舉了,真是“金玉珠璣知多少,千車萬斛豈可量”。
華夏的玉器,不但以其質地的美好、雕琢的精緻為世人矚目,而且幾千年來沿襲不衰,構成一種獨特的玉文化傳統,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的。
戰國至西漢早期玉鏤空龍紋環
玉一直是華夏人民所喜愛的珍寶之一。它不但是權力、財富的象徵,同時也是情操、道德的化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有“玉是精神難比潔”之描述。
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璧御題詩插屏
宋代仿古“饕餮”谷紋玉角杯
明代陸子岡至白玉題詩琴形盒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把玉看得十分神聖和尊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就作為國家的重器而使用。到了周代,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當時對玉器的顏色、形狀都有嚴格的規定:如只有天子用的圭,才可以在中央穿孔;用來禮天的璧,規定要用蒼玉;禮地用的琮,要用黃玉;用以禮南方的璋,要用赤玉……
古時玉的價值,在黃金之上。“先王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管子》)秦代以前,國璽是以金銀製作的。而“完璧歸趙”中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後來為秦始皇所得,用於制皇印,成為秦至晉的傳國之寶;晉以後,這顆皇印失傳了,但之後的歷代帝王仍沿用其他玉璽進行代替。古代封禪用的文書,刻在玉上,稱之玉牒;外交使節用的信物,稱為玉節。
“古人貴玉,兼貴其聲。”古樂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簫等。春秋時即開採的安徽靈璧玉,最早就是製作玉磬用的。
因為玉緻密堅硬,滑潤光潔,晶瑩可愛,因此,古人將玉的優良特性,加以人格化、神聖化,認為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並有“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直到近代,都還有人認為玉能祈福、治病和辟邪。
明清以後,玉器的製作有了重大發展,其使用日益滲入到上層人物的衣食住行之中:衣帽冠發有各種佩件、飾物,食有玉盞、玉杯等,住有玉嵌壁飾、桌案飾等,車馬轎也有各種玉飾。至於玉瓶、花薰等桌几上的陳列品,以及玉如意、墜子等各種手中玩物,更是千色萬種,不勝枚舉。
明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商品化生產頗具規模,玉器製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期。明代玉器的發展,不僅得益於統治階級的重視,也有生產力解放的推動作用。明代的琢玉工匠不再像元代那樣完全受官府控制,在輪班或以銀代役之後,工匠可以自主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一是形成了北京、蘇州南北兩大治玉中心;二是活躍了民間玉作,使民間玉與宮廷玉共同發展,並駕齊驅。
明代玉器最有特色的品種主要有三大類:一是禮器玉,二是仿古玉,三是佩玉。
明代祭祀天地,沿襲了宋代禮制,“玉三等,上帝,蒼璧;皇地祇,黃琮;太社、太稷,兩圭有邸;朝日、夕月,圭璧五寸。”(《明史·卷四十七》)兩圭有邸、圭璧,是宋儒想像出來的玉禮器,一直沒有得到實物的驗證。禮器中發現較多的玉圭有好幾種,乳丁紋玉圭中有的乳丁較大而疏,有的則較小;還有飾七星紋的,下部略窄。而有關文獻中記載的片狀玉琮,尚無出土,傳世品中有光素無紋的。玉璧用作禮器的少,比較注意圖案的佈局和外形的雕琢,飾螭紋和乳丁紋等。
明代的仿古玉主要有簋、壺、觚、角形杯、鼎、爐之類,紋飾取材於青銅器、金銀器等。仿古玉的數量明顯比宋元時期增多,其原因是掏膛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提高。
陸子岡是明代中晚期蘇州專諸巷著名的治玉大師。據《太倉州志》記載,他可以不用解玉砂,操刀雕刻,作品廣受歡迎,故而能與士大夫為朋儕。在當時就有偽冒其名款的玉器出現,現存的勒款多不同,有“子岡”“子剛”“子崗”幾種,其真偽尚需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仔細辨別。
陸子岡所制玉器以小型器玩為主,尤以文房器具一類居多,紋飾有仿古的雲雷、蟠螭、夔龍等,更多的是花卉、山水、人物等寫實一類的飾紋,刻琢極為雅致生動。當時喜歡交遊的華亭隱士陳繼儒,在《妮古錄》中曾提到他見過陸子岡所琢治的幾種玉器,有白玉嵌青綠石片的辟邪形水注、獸面錦地紋仿古尊罍形水中丞(水盛)、週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印盒)、帶有十三連環柄的百乳白玉觶等,均為文房雅玩。他最擅長雕琢飾有水仙花紋的玉簪,據《蘇州府志》載,他“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當時著名書畫家徐渭就曾寫過一首《詠水仙》的七言詩:“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鋒盡終難似,愁殺蘇州陸子岡。”從側面描述陸子岡這種聲聞朝野的絕技。在當時,他製作的一枚玉簪,就已價值五六十兩銀子,比一般作品的市價要高數倍。
文人畫風對明代玉器有很大的影響,松、竹、梅、蘭等是明代玉器常見的題材,深受民眾喜愛的福祿壽喜等吉祥圖案流布很廣。為祝科舉順利,則多用鰲魚(意寓獨佔鰲頭)、馬和猴(寓意馬上封侯)等紋飾;受道教影響,則常見松鶴一類的圖案。
玉是美麗、富貴、高尚、貞操、廉潔等精神美的象徵,因而被文學家廣泛地用作描述、比擬,形容美好事物之詞,使很多人、物、事、景為之增輝生色。玉常被用來形容人體之美,“玉人”本來是指專門製作玉器的工人(見《周禮·考工記》),後來則稱美女為玉人,如“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謝枋得《蠶婦吟》);《西廂記》中的“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裡的“玉人”,則是指張生。玉郎為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如“門外雪花飛,玉郎猶未歸”(牛嶠《菩薩蠻》)。至於玉容、玉面、玉貌、玉色、玉手、玉體等,都是古代用來讚美婦女潔白潤滑的軀體姿色的,如“玉容寂寞淚闌干”(白居易《長恨歌》)、“朱唇玉面燈前出”(梁簡文帝《烏棲曲》)等。
古時,玉和金一樣,又是富貴的象徵。“金玉滿堂”極言財富之多。“金枝玉葉”是皇室貴族的專稱。玉樓、玉堂,均指華麗的宮殿和住宅,有時又指道教的住處。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虛仙境、玉宇,也都離不開一個玉字。
玉還被廣泛用來描繪大自然的景色,如槐樹花素潔,便有“玉樹”之稱。一些純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之前冠以“玉”字,如玉蘭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龍”比擬漫天飛舞的大雪,也頗為壯觀。在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作品中,以玉作修辭,描繪風光景色的,就多得無法列舉了,真是“金玉珠璣知多少,千車萬斛豈可量”。
華夏的玉器,不但以其質地的美好、雕琢的精緻為世人矚目,而且幾千年來沿襲不衰,構成一種獨特的玉文化傳統,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