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宋代建窯(共33張圖片)
  • 22年7月1日 09: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珍俊堂 鄭峰華

講述宋代建窯我國十大明窯之一,中心窯場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建陽市古稱建州,古窯以州冠名,乃稱「建窯」。

建窯黑釉盞因「斗茶」而生。馮先銘先生言:「定窯的黑釉色黑如漆,而胎土潔白,徽宗為什麼要捨近求遠,一定要用建窯兔毫盞呢?這是因為定窯胎薄,薄則茶易涼,涼則水痕易退,這對『斗茶』要求來說是不適合的」……歷史造就了建窯器。

古瓷器釉飾分為兩大類:自然釉和人為裝飾釉。建窯的曜變、油滴、兔毫、鷓鴣斑、鐵銹斑等完全為器物入窯燃燒時自然形成,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窯中意外變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入窯一色,出窯千種,人們根本無法 預測甲器物為兔毫或乙器物為油滴,這是大自然愧贈給人類的藝術佳作……

建窯自然釉色主要有五:曜變最為稀罕名貴,油滴僅次於曜變,其次為兔毫,再為雜色釉,雜色釉中又以鷓鴣斑釉為魁。

曜變:最早出現這一名詞的是日本應永年間(1394~1427年)《禪林小歌》一書的記載:「胡茲盤以建盞居多,有油滴、曜變……」;中國出現曜變名詞是明萬曆間(1573~1619年)謝肇淛的《五雜俎》載:「傳聞初開窯時必用童男女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氣所結,疑為怪耳。近來不用人血祭故無復曜變。」葉哲民先生指出:「曜變」一詞最早出現於《五雜俎》,故曾凡先生所說:「建窯之中『曜變』一詞卻來源於日本,是反以國外文獻為依據而議論紛紛莫知所云,未免有數典忘祖之憾。」「曜」在我國雖較早出現,如「七曜」(日月與五星之合稱)等,但不見用於陶瓷命名。日本文獻《能阿相傳集》也記載:「曜變,天下稀有物也,釉色如豹皮,建盞中之上也」。又據日本《君台觀左右帳記》一書中,足利將軍與朋友們對其所收藏的唐物進行評鑒的記錄:「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見下圖)( 日本著古陶瓷學家小山富士夫教授所著《天目》一書中給曜變作出了這樣的定義:「曜變是在掛有濃厚黑釉的建盞裡面,浮現出大小不同的結晶,而其周圍帶有日暈狀的光彩者……『曜變』一作『耀變』,是因為它含有光輝照耀之意。」曜變盞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僅見4例,均藏日本,我國未見,建窯遺址幾乎不見碎片,僅見一、二片也並不完全相同。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油滴:不見我國文獻記載,還是《禪林小歌》的記載:「油滴、曜變、建鱉、胡盞、湯盞、幅州盞、天目」;日本古籍《滿濟准後日記》、《蔭涼軒日錄》等也有:「油滴、銀建盞、古建盞、御建盞」等。16世紀前期《君台觀左右帳記》將油滴列入「第二重寶,五千疋」的價值。油滴屬建窯名品,在黑色釉面上有無數大小不一的結晶斑點凸現,色如黃金者稱金油滴,色如銀灰者為銀油滴,因酷似夏夜天空中閃現的繁星,故日本人也稱之為「星建盞」。(磁州窯類型油滴盤)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葉哲民《隋唐宋元陶瓷通論》:「油滴之物在河南、山西窯址也時有發現,最近發掘磁州窯址出土殘器內也有發現。以定窯在當時技藝之精……窯址所出油滴瓷片足以為證」.古代黑瓷中的油滴在河南、山西、河北、陝西等窯器中亦有發現,但均不及建窯盞之傑出。

毫:我國文獻、詩詞、歌賦多有讚譽,如「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蔡襄《試茶》)、「松風轉蟹眼,乳花明兔毛」(黃庭堅《信中遠去相訪且至今歲新茗》)、「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黃庭堅《西江月·茶》)、「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楊萬里《以六一泉煮雙井茶》)等。何謂兔毫盞,即盞內外釉面凸現出細密而不同色彩的條紋,狀如兔毛,因而得名。建盞中以兔毫紋產量最大,因此兔毫盞也是建盞的代名詞,它是建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按毫色又可分為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白兔毫、紅兔毫、黃(褐)兔毫)等。這裡需要強調,金兔毫閃發金光,為兔毫盞中最罕見名貴品種,僅建窯有發現,它不同於黃、褐兔毫(無金屬光澤);銀兔毫是僅次於金兔毫珍稀品種,也不同於灰、白兔毫,銀兔毫銀光耀眼弦目,灰、白兔毫亦無金屬光澤;藍兔毫、白兔毫也較少見,最多的是褐、黃、灰白色兔毫。除建窯外,福建省福清市東張窯及南平市茶陽窯的兔毫紋也不錯,東張窯目前已發現銀兔毫及藍、白、紅兔毫等。茶陽窯黑釉很少有兔毫紋,但偶而碰上一件兔毫碗卻異常艷麗多彩) ))。江西吉州窯亦有兔毫紋,但與建窯兔毫明顯不同:建窯兔毫紋為結晶所致,吉州窯兔毫紋為二次施乳濁釉的傑作(不透明、少光澤),人為色彩。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烏黑(紺黑):關於它的定義不少,似是而非。謝道華曰:「『紺黑』一詞在宋代蔡襄《茶錄》中已有記載:『建安所造紺黑,紋如兔毫』,這是建窯中較典型的釉色。烏金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此外,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醬黑色,一般來說,醬黑釉釉面普遍較薄,光素無紋,早期建窯的釉色多屬此類……」宋代文獻記載,如「建安所造紺黑,紋如兔毫」(蔡襄《茶錄》)、「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趙佶《大觀茶論》)等,均為一句完整語句,不能斷章取義,整句話的意思為:建盞釉色紺黑或青黑,釉面分佈絲狀兔毫,毫紋長而清晰者為好.所指為兔毫盞,這些都應歸入兔毫類。烏(紺)黑釉是指以黑色為基調的,無毫紋之素黑釉),大致可分烏黑、青黑、紫黑、藍黑、褐黑等無兔毫或隱若可見,但較少、較短兔毫的碗(盞)。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雜色釉:凡有別於以上四種釉色紋飾者(指一次施釉裝飾),均可視為雜色釉,釉色主要有褐、灰褐、灰黃、黃褐、醬綠、淡黃、乳濁白、橘皮、灰白、豆青、青綠、茶末)、朱紅、絳紅、柿紅、紫銀、紫紅等,也有部分類似毫變,因五顏六色的品種較多,但每種數量又不多,故最好的也是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將它全部歸於「雜色」之列。這些雜色釉的產品裡也有很多名品,如鷓鴣斑.茶葉末、柿紅釉.孔雀斑.)豆綠、彩虹紋等,極具研究價值,拍賣成交價也超過一般兔毫.因雜色釉較少,物以稀為貴。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講述宋代建窯

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鷓鴣斑:鷓鴣斑因酷似鷓鴣鳥胸前羽毛色而得名。鷓鴣斑最為罕見,也最名貴。目前完整的出土或傳世鷓鴣斑,僅見三例:東京靜嘉堂文庫和華盛頓Freer美術館各藏一件;另一件藏國內廣東,應為「異毫」類鷓鴣斑,更加名貴.這三件均為窯中燃燒自然天成。宋人早已感歎此種異毫器:「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難得之」。鷓鴣斑盞足底一般刻有「供御」二字,作為御用貢品,可謂罕中之罕。)其實,鷓鴣斑早在北宋開寶三年以前陶穀《清異錄》中即有圮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因展蜀畫鷓鴣於書館,江南黃是甫見之,曰:『鷓鴣亦數種,此錦地鷗也』」。鷓鴣鳥給人最明顯而突出的印象是身上白色、赭黃色圓斑點特徵,也就是說,”凡帶白色、赭黃色圓斑點者均可稱之為鷓鴣斑”! 當然,沒見過建窯發掘出真正的鷓鴣斑盞以前,這個問題爭論由來已久,不僅國內有爭論,日本也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類似鷓鴣胸毛的白色圓斑才是鷓鴣斑」;另一派認為「與鷓鴣鳥背部紫赤色條紋相似,也是鷓鴣斑盞的一種」。而1988年鷓鴣斑出土實物標本(圖)終被曾凡先生發現後(並發表了《建盞的新發現》一文),得到了1992年中國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研討會與會學者們的一致共識,確定下來。陳顯求教授見後高興地說:「這就是鷓鴣斑!國內外學者們爭論多年了,對此問題現在解決了。」)古代對於鷓鴣斑的讚譽很多,如「建安瓷碗鷓鴣斑」(黃庭堅)、「點茶三昧須饒汝,鷓鴣斑中吸春露」(僧惠洪)、「鷓鴣碗麵雲縈宇,兔毫甌心雪作泓」(陳蹇叔)、「研膏濺乳湯,金縷鷓鴣斑」(黃山谷)、「或有點點鷓鴣斑,亦有毿毿兔毫茁」(蔣蘅)……2002年拍出1239萬港元的定窯「黑釉鷓鴣斑碗」應為黃褐色鷓鴣斑碗。

異毫(或稱毫變、俗稱西瓜皮,有學者稱「鐵銹斑」):異毫)不同於鐵銹斑。葉文程、林忠干合著的《建窯瓷鑒定與鑒賞》稱:「異毫應具備三個特點:一是毫毛狀的花紋,不同於通常兔毫;二是花紋呈色與常見的呈色不同;三是數量極少。」政和二年(1112年)《宣和遺事》有關於異毫的記載:「徽宗為蔡京舉行宮宴,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飲之。」有人考證為「建溪毫盞」。

鐵銹斑: 是宋建窯系瓷色之一種,福建宋代許多窯均生產,量大質優實用器。實物見福建赤土窯鐵銹斑器))。鐵銹斑作為瓷裝飾極大豐富了建窯系黑釉瓷的品種與延伸了建窯系黑釉瓷的文化內涵。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