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飾藝術品耳鐺(共4張圖片)
  • 18年3月24日 19: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耳鐺是古代女子的耳朵上的飾品,相當於今天的耳墜兒和耳釘。耳鐺早在原始社會就成為女子的珠寶首飾了,到了漢代耳鐺成為時尚的首飾飾品,而且種類多,顏色鮮艷,堪稱古代的藝術品首飾,而且佛像中塑像也有耳鐺配飾,可見耳鐺應該是從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的。
耳鐺的材質
煤精耳鐺
水晶耳鐺
琉璃耳鐺
翡翠耳鐺
陶瓷耳鐺
玉器耳鐺
玻璃耳鐺

                                             水晶耳鐺
耳鐺的形狀
耳鐺是古代女子的首飾,所以不僅漂亮而且形制多樣,古代耳鐺的形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呈收腰圓筒形,橫剖面為圓形,中部收腰,兩端呈喇叭狀奢口,通常一端較另一端奢口略大,分平頭和圓頭兩種;
另一種呈釘頭形,即只有一頭奢口,佩戴時直接將小頭穿入耳洞,是原始社會蘑菇形耳璫的拉長版。這兩類耳飾體積一般不大,長度在2—3厘米左右,小端直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有中空和實心兩種,以中空居多。

                                       琉璃耳鐺
耳鐺的歷史

耳璫,原始社會就有了,古代耳鐺材質多為玉石、陶、煤精等製品。先秦時期,隨著玻璃製作工藝的出現,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已出現玻璃耳璫的隨葬品。進入漢代,將如珠似玉的玻璃用做裝飾品比較流行,玻璃耳璫逐漸增多。迄今在陝西、河南、湖南、甘肅、寧夏、雲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墓葬中已發現玻璃耳璫二百多件。有關其文字記載也廣泛見於漢魏的史籍。
【玻璃耳鐺】漢晉婦女戴玻璃耳璫者相當普遍。《孔雀東南飛》有描寫劉蘭芝「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漢代劉熙《釋名·釋首飾》曰:「穿耳施珠曰璫,此本出於蠻夷所為也。蠻夷婦女輕淫好走,故以此琅璫錘之也。今中國人效之。」
,《釋名》曰:「穿耳施珠曰璫」,《風俗通》也載:「耳珠曰璫」,《廣韻》曰:「璫,耳珠」,似乎可以推斷出,耳璫應該是一種珠形而且,從此時描繪女子著耳飾的很多詩詞中,也多次提到了珠形的耳飾,如:辛延年《羽林郎》詩有「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杜篤《京師上巳篇》有「窈窕淑女美勝艷,妃戴翡翠珥明珠」;無名氏《陌上桑》有「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繁欽《定情詩:「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漢劉禎《魯都賦》載「插曜日之珍笄,珥明月之珠璫」等。有孔的耳璫以腰鼓形或喇叭形居多,兩端略有大小以便穿戴,以縱貫孔穿線系墜,墜飾多為珠璣小鈴之類。

看來愛美自古就有之,古有明月鐺,今有耳環、耳鐺,首飾一種是女子重要的裝飾品。

                                              陶瓷耳鐺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