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造假手段(1張圖片)
  • 22年7月30日 01:1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和田玉籽料造假手段

古董鑒定 和田玉皮色造假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一類造假手段。造假皮的目的是為商品謀取與其實際價值不對稱的暴利。尤其是在收藏者普遍比較「好色」的南方市場,面對翡翠、彩寶等其他有色美石珠寶激烈競爭,以白色為主的和田玉,如果不搭上點「橘紅」、「撒金」、「金包銀」、「棗紅」等艷麗動人的皮色概念,勢必要遭到市場的嚴格排擠。

有業內人士通過南方日報記者提醒收藏者,真正細密到家的優質籽料,是不太可能有鮮亮艷麗的外皮的。因為從皮色的形成條件來看,一塊和田玉從山上滾到河裡,長年累月被河水沖刷,礦物成分只會吸附在那些肉質比較疏鬆的地方,從這些地方沁入玉體。凡是遇到品質較好又帶有艷麗皮色的和田玉籽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經過長期市場調查,再綜合各方業界人士的觀點,記者梳理總結了幾種最常見的皮色造假現象,以供廣大收藏者參考。

1.滾料上色
滾料也就是磨光料。市場上最常見也最容易辨別出來的造假辦法,主要以最受收藏者喜愛的橘紅色的皮為主,記者手頭就有幾塊。材料多是韓料或青海料,級別很低,只有經過拋光後才能見人,有的甚至還不是和田玉。因為汗毛孔無法造假,所以騙不到行家,只能忽悠不懂行的大眾收藏者。批發市場或一些魚龍混雜的古玩城都有很多小攤玉販在做這種生意,堆成一堆來吸引過路客。有的販子還會故意用繩子掛一個在褲頭來欺騙顧客。

2.劣質籽料燒假皮
不是所有籽料都能夠賣到高價錢,有些長得難看、裂痕多的低檔貨,如果能夠披上一身艷麗的皮色,就比較容易吸引到買家。這種料的迷惑性就在於它本身確實是籽料,有汗毛孔,所以有時候也能把一些行家騙到。很多人買這種料都是奔著皮色去的,心理上總認為只要皮好,肉差點無所謂。辨別這類假皮要非常認真,因為它比滾料的假皮自然。凡是遇到諸如撒金皮、棗紅皮等高檔皮色就要萬分小心了,假皮終究是假皮,可以通過有沁色的地方和外延的色差來辨別。

3.山料磨光上色冒充籽料
把山料當成籽料來賣是最划算的,但是願意這樣做的水魚不多見。有些賣家便想出來一個辦法,找到一些比較大塊的山料或山流水料,切割打磨成籽料的模樣,然後做一層假皮,來掩蓋加工和磨光的痕跡。這樣做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賣皮色,而是通過皮色來轉移買家的注意力。因為選的料一般不會很差,經過賣家這麼一誤導,買家就算知道是假皮,也會當成籽料來買。

4.皮上加皮
準確來講,這叫修皮。說白了,就是一些優質籽料原來是有皮的,但是皮色比較難看,賣家為了讓這件貨的價格能夠翻幾番,於是在原來有色的基礎上,再造一層假皮,讓它的皮色變得更加鮮艷動人,譬如目前市場上非常高大上的棗紅色。這類「李鬼」亦真變假,用洗滌液來擦洗都不一定有用,分辨難度極高,必須非常有經驗的老手才能與之過招。有業內人士建議用強光照出內在的沁色,觀察裡面的沁色和外面的皮色顏色是否一致以及外面的鮮艷皮色有無內沁和呼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