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窯乳濁釉瓷(共3張圖片)
  • 22年3月23日 22: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編者按】 習總書記說,哲學社會科學的實際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天生的效果。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頭腦。八婺大地,發展敏捷,萬象紛呈,該怎樣解讀,該有怎樣的視野。

我們和金華市社科聯一起,為你打造一份權勢鉅子的金華社科讀本。每週四推出,幫你解開徵象的迷霧,助你追尋理論的真諦。

婺州窯,重要分佈於浙江中西部的金華、衢州一帶。這一地域自萬年上山文化燒製夾炭紅衣陶始,歷經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新時期文化的影響和發展,在商代晚期燒製樂成原始瓷器。之後,又經千餘年的連續和改進,於東漢晚期燒製出真正成熟的瓷器。三國至南朝時期,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社會漸趨安定,婺州窯在各方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成為婺州窯第一個壯盛期。唐代,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加之調和的民族關係,商業有了肯定發展。這就為婺州窯瓷器的生產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情況。無論是窯址數目照舊產物面目都較前朝有了較大的變革,因而形成了具有地區性特色的婺州窯系瓷器。尤其引人注目標是唐早期乳濁釉瓷的燒製樂成。

婺州窯乳濁釉瓷 婺州瓷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婺州乳濁釉瓷窯的分佈範圍和燒造年代

1980年代,貢昌等老一輩考古工作者為摸清婺州窯系中燒製乳濁釉瓷的窯址的數目和分佈範圍,作了大量觀察和研究工作。發現婺州窯系分佈範圍內,從唐到元燒製乳濁液瓷的窯址共76座。此中唐代22座,宋代3座,元代50座。

唐代22座乳濁釉瓷窯分佈於金華、衢州、龍游等地。此中金華南部雅畈鎮一帶的丘陵山地上分佈著16座瓷窯,形成了肯定規模的窯址群。在22座窯中,除龍遊方坦窯3座和衢州上葉窯3座外以燒製乳濁液為主外,別的16座窯均以燒製青瓷為主,兼燒乳濁釉瓷和褐瓷。

宋代乳濁釉瓷窯3座,分別是金華沐塵塘窯、東陽馬龍山窯、常山黃泥畈窯。3座窯均兼燒青瓷和乳濁釉瓷,此中馬龍山窯和黃泥畈窯部門乳濁釉瓷標本呈淡赤色。

元代是婺州窯燒製乳濁釉瓷的壯盛期,窯址數目發現達50座,分佈於金華、衢州兩市各轄市縣(區)。這些窯址均燒製乳濁釉瓷。

可見,婺州窯系中乳濁釉瓷的燒造始於唐代,連續至宋元時期。窯址數目浩繁,廣佈於金華、衢州兩市,星羅棋布。乳濁釉瓷在婺州燒造時間之長、分佈地區之廣、窯址數目之多,為其他地域窯口所不見。

婺州窯乳濁釉瓷 婺州瓷文化的一朵奇葩

二、婺州窯乳濁釉瓷的特點

唐代婺州窯乳濁釉瓷的器物形態較為單一,以碗為主,其次是盤口壺、罐、盆、盞。施釉部位均會合於器身上部,近底處無釉。釉色以月白色乳濁釉為主,少量為天青色和天藍色,釉層較同期青瓷稍厚。裝飾上注意粘貼工藝,如壺、罐等器類肩部貼有橫系、豎系或復系;刻劃裝飾利用較少,僅在盤口壺一類器物的肩腹之間飾刻劃弦紋;釉色上則在罐碗、盆類產物上施用褐色點彩或圓形大褐斑。

宋代婺州窯乳濁釉瓷在裝飾伎倆上有了肯定創新和發展,如刻劃紋飾的題材出現了花草蟲魚,顯富麗精緻。刻劃紋飾上施以乳濁釉出現出天藍或天青色,使紋飾與釉色融為一體,有玉石質感。

元代是婺州窯燒製乳濁釉瓷的壯盛期,產物種類上除碗、盤、罐、杯等實用器型外,還出現了較多的擺設用器,如花盆、三足鼓釘洗等。各類器物在造型上也較之前更為多樣化和藝術化,如高足杯、帶流瓶、三足鼓釘洗、敞口鼓釘罐、鬲式爐等器物在造型上均突破了固有模式,形成了光顯的產物家屬化特性。裝飾上重要依賴乳濁釉層具有猛烈乳光性的特點,輔以鼓釘、獸頭足和捏壓出鋸齒形紋、雞冠斑紋等裝飾,刻劃紋則多為弦紋。

婺州窯系的乳濁釉瓷接納拉胚輪製法成型。燒造方法接納疊燒,而不接納匣缽裝燒。但差別時期所利用的窯具有較大區別。唐代所利用的窯具重要是墊柱和墊珠,而元代所利用的則是墊圈和喇叭形墊具。

婺州窯乳濁釉瓷 婺州瓷文化的一朵奇葩

資料圖

三、婺州窯乳濁釉瓷的汗青意義

婺州窯制瓷工藝汗青久長,技能程度高,東晉時期出現的褐釉斑點裝飾,衝破了單色釉的傳統伎倆,為乳濁釉的燒成打下了肯定的底子。唐初,社會安定,生產發達,手工業、貿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青瓷器,在品種、釉色、裝飾各方面都有突出釐革。青瓷生產中的「窯變」徵象產生奇特結果引起窯工們的留意,顛末不停改進和進步,婺州窯窯工又樂成地創燒出乳濁釉瓷。這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項龐大發現,將乳濁釉瓷的生產汗青向前推到了唐代早期。

宋代,北方的鈞窯將乳濁釉瓷的生產推向了頂峰,受其影響的婺州窯則將生產重點放在了青瓷上,乳濁釉瓷的生產處於附屬職位,僅在個別窯口發現少量乳濁釉產物。

宋末元初,北方鈞窯漸漸衰落,南邊的婺州窯開始生產仿鈞窯產物,但無論從質地、釉色、裝飾照舊品種上,婺州窯開創了具有光顯地區特色的乳濁釉瓷產物,在肯定水平上較北方鈞窯系產物更勝一籌。其意義不但是連續和發展了鈞窯系產物的燒造汗青,更將乳濁釉瓷的生產推向了另一個汗青頂峰。

四、外銷婺州窯乳濁釉瓷

1976年至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韓國西南海岸的新安海疆,以水下考古的方法舉行觀察,打撈到一萬多件中國陶瓷、十萬多枚貨幣、數百件金屬器物。根據出水遺物判定,該沉船失事時間,應在元代。

在出水的12539件陶瓷器中,乳濁釉瓷花盆、三足鼓釘洗、執壺等93件瓷器,與婺州窯系中的鐵店窯同類產物相似,應屬鐵店窯產物無疑。別的,在1000多件黑瓷、黑褐瓷中,很大概有一部門也是金華鐵店窯的產物。這無疑闡明鐵店窯的一部門產物已作為外銷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赴外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