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青瓷工藝傑作熊尊(共2張圖片)
  • 21年8月19日 16: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瓷器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對人類的偉大貢獻,青瓷則是瓷器中最先創燒出來的品種。從商周時期的原始青瓷,發展到漢代的成熟青瓷,經過了漫長的歷史。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窯爐改進、工藝提高,使青瓷燒造日趨完善,制瓷業蓬勃發展,在江、浙地區燒製出了卓有特色的青瓷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圖2

  1976年,江蘇宜興周處家族墓群的周墓墩,出土了一件青瓷神獸尊(圖1),後來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經考證,這件青瓷神獸尊燒製的時代大約為西晉永寧二年(302)前後,應為江蘇宜興地區生產的精品之作。此尊高27.9、口徑13.3厘米。胎質敦厚、釉色瑩潤、造型獨特,製作精美。盤口短頸,鼓腹平底,神獸堆塑,面目猙獰,圓目怒視,口內含珠,頜下長鬚垂腹;四肢緊貼器身,特別明顯的是四掌皆塑成“熊掌”;身側刻畫雙翼,背後剔刻鬣毛,顯示一種霸氣。整器代表西晉時期瓷器燒造工藝最高水平,1993年在全國館藏文物定級時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在中國古代,無論尊是青銅器還是陶瓷器,常常用作禮器中的酒器。青瓷神獸尊作為隨葬品出於西晉貴族的墓中,除了說明這是墓主人生前鍾愛之物以外,還有一層意義當屬鎮墓祛邪之物。

  與南京博物院的青瓷神獸尊相映成趣的是,在蘇州東吳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青瓷神獸尊(圖2),均為國之瑰寶,一級文物。其時代相同,產地相近,器型大小、裝飾手法、神獸造型、胎質釉色基本相仿。蘇州東吳博物館藏神獸尊,器高30.7、口徑12.7厘米。這件神獸尊的奇妙處還在於,“盤口尊”與“神獸”的渾然一體。器身堆塑一蹲坐狀的神獸,雙目圓睜,闊口銳齒,肩部雙獸系耳,胸部貼塑一叢鬃毛。腹部堆塑雙臂,左掌捧一寶物;腹部兩側貼塑雙足,粗壯有力。整體看上去胎質細膩,釉色潤澤,造型奇特,儀態威猛,氣韻生動,顯示了高超的雕塑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實為一件獨具一格製作精良的古代青瓷器。與南京博物院的青瓷神獸尊一樣,它的造型獨特而又具有西晉青瓷的典型特徵,代表了青瓷工藝的最高水平,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神品。此器曾由上海博物館做過熱釋光科學測試,確定年代為距今1700年左右,同樣是生產於西晉時代。

  神獸尊中的神獸,也被稱為瑞獸。實際上這是一個大的概念。龍生九子:囚牛、睚眥、嘲風、蒲牢、饕餮、贔屭、狴犴、負屭、螭吻,皆可稱之為神獸,麒麟、辟邪、獅子、飛熊、白虎、貔貅、天馬、商羊、兕牛,乃至鳳凰、鸞鳥、朱雀等皆為祥瑞之獸。至於這兩件西晉青瓷神獸尊具體是什麼獸?仔細觀察體味,筆者以為更像是“熊”。

  自然中的熊軀體粗壯肥大,體毛長而密,四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鋒利的爪子,用來捕食和爬樹。它會跑得很快,而且後腿可以直立起來,能像人一樣行走,能冬眠以適應惡劣環境,平時護子性情溫和,遇到外敵也會勇猛搏鬥。故熊曾成為古代人們敬畏的動物和古老部落的圖騰。據考,黃帝統一中原後,召集各部落會盟,商討部落聯盟統一的圖騰(即崇拜的偶像、徽記),以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原來各大部落都有各自的圖騰,軒轅黃帝有熊部落的圖騰是熊。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男性,象徵著勇氣和力量。查《記·五帝本紀》曰:“黃帝為有熊。”《史記》集解引譙周說:“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班固《白虎通義·號章篇》也說:“黃帝有天下,號曰有熊。”因此熊作為華夏族的圖騰,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後。另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原本也是黃帝有熊氏的後裔,故文獻中多有鯀、禹死後化熊的故事。《史記 .楚世家》:楚王族屬於華夏。楚人先祖鬻熊輔佐周文王滅商有功,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建楚國於丹陽。楚國全盛時的最大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南全境及湖北、四川、河南、安徽、江蘇、江西、山東、浙江的部分地方。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勢力擴展至中原,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306年楚國滅了越國,設江東為郡。江浙廣大地區皆為楚地。因此熊為黃帝的圖騰,自然也是楚國的圖騰,楚君的後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西晉時期,江南仍受楚國風俗的影響,對熊崇拜有加,因此在傳統盤口壺的基礎上,塑以熊的形象,形成祭祀酒器青瓷尊,可謂獨具匠心。所以無論南京博物院,還是蘇州東吳博物館的青瓷神獸尊,皆可稱為“青瓷熊尊”。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