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元代釉裡紅瓷器
  • 19年11月24日 19:4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淺談元代釉裡紅瓷器,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即“釉下彩”。其製作程序是以氧化銅紅料在素胎上繪紋飾,然後敷施透明釉,再在1350℃的還原氣氛中燒成,與青花瓷製作工序大致相同,是元代制瓷中心景德鎮窯在青花瓷工藝基礎上,受唐代長沙窯和宋代鈞窯運用銅紅釉作紅斑裝飾影響而創造的新品種。

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即“釉下彩”。其製作程序是以氧化銅紅料在素胎上繪紋飾,然後敷施透明釉,再在1350℃ 的還原氣氛中燒成,與青花瓷製作工序大致相同,是元代制瓷中心景德鎮窯在青花瓷工藝基礎上,受唐代長沙窯和宋代鈞窯運用銅紅釉作紅斑裝飾影響而創造的新品種。它的胎體潔白、細膩、堅硬,足部處理較光滑,並有硬線條的削痕稜角,砂底露胎常現火紅色暈,釉面肥腴、渾濁呈青白色。裝飾手法有繪畫、渲染、勾勒、刻劃、凸貼、雕塑等。繪畫線條有粗、細之分,或只是勾勒紋飾的輪廓;渲染是在刻劃紋飾輪廓線外塗染,成為釉裡紅地章留白紋飾,或是在刻劃線內施紅;凸貼是將捏塑件附加於器身,也有整體雕塑的人物、樓閣等,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紋飾題材和內容不及同時的青花瓷那樣豐富。常見紋飾有纏枝蓮、折枝花、牡丹、雲龍、鳳凰、仙鶴、蘆雁、朱雀、玄武、玉兔、蕉葉、竹石、蓮瓣、回紋、錦紋、線紋、忍冬紋與紅斑等。

釉裡紅的銅紅不易控制,對窯火要求嚴格,一定要在還原焰的氣氛中才能呈現紅色,因而能達到純正紅色的釉裡紅器甚少。一般色澤或極淡呈粉紅,或濃紅乃至黑褐與赭色,或泛灰,並且易於暈散致使輪廓模糊不清。由於燒成難度大,因而產量低,傳世品也就比青花瓷器少。在國外,僅菲律賓曾出土一批釉裡紅瓷。在國內,代表性的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釉裡紅白兔玉壺春瓶,器形秀麗,撇口,細頸,瘦腹,圈足,釉呈卵青色,刻劃兔紋,在其輪廓線之外塗染釉裡紅地章,突出了白紋主題,兼用了刻劃、繪畫及渲染三種裝飾工藝。現藏江西省樂平縣博物館的同類玉壺春瓶也有繪朵雲飛鶴、蘆雁、折枝花、纏枝蓮等紋飾的。北京市豐台區也曾出土一件刻繪纏枝花的,現收藏在首都博物館。釉裡紅罐器類,多採用繪畫與渲染裝飾工藝,如揚州市文物商店收藏的一件,通高 42厘米,直口、溜肩、豐腹下斂,肩部繪勾線蓮瓣及錢形錦紋各一周,器身上下分飾如意頭雲,四組對稱,四面各有菱形開光,其間分別以銅紅料描繪天旱地皸、生靈祈雨、蛟龍噴水、水汛等與氣像有關的圖案。這種寫實畫意在陶瓷中十分罕見。江西省高安縣出土的一批窖藏釉裡紅瓷器,其中有與此畫風相近的罐,腹部菱形開光中繪以花卉、蘆雁,具有突出主題的效果。此外,江蘇吳縣還曾出土用劃刻輪廓構成忍冬、蓮瓣、雲龍紋,再以銅紅渲染地章襯托白紋雲龍的蓋罐,安徽合肥明代墓葬亦出土過同類器。元代釉裡紅出土物中的其他造型還有:江西高安出土的繪飛鶴、蘆雁紋的匜和柄可轉動的高足杯,工藝技巧頗具匠心;雕塑的菩薩、觀音、仕女、造像等,更是神態飄逸,維妙維肖。

以上就是淺談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