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廣陵王璽有價值嗎,南京博物院10件國寶級藏品中,東漢“廣陵王璽”金印是極其特殊的一件。該印由高純度黃金製成,重122.87克。龜鈕,鈕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龜鈕精緻,紋飾精美,印文陰刻篆書“廣陵王璽”,佈局疏密有致,行筆直中有曲,流暢和諧,堅挺飽滿。那麼廣陵王璽有價值嗎?
“廣陵王璽”的發現,在日本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了國內,它是中日兩國交往的最早實物證據,也是解開“漢委奴國王”金印歷史謎案的一把鑰匙。
1784年2月23日,日本福岡東郊志賀島農民甚兵衛在修整水田溝渠時發現一枚方形金印,上綴蛇鈕,印面陰刻篆文 “漢委奴國王”五字。日本有學者認為,《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帝賜予印綬,這顆金印很可能就是這一記載中所賜之物。清末維新人士黃遵憲光緒三年出使日本時曾見到此印,作詩記之:“博物千間廣廈開,縱觀如同寶山回。摩挲銅狄驚奇事,親見委奴漢印來。”
不過,很多人對此持異議,其中最主要的是私印說,即金印不是漢朝所賜,而是委奴國王鑄造的“私印”,甚至可能是甚兵衛等人預謀的大騙局,是江戶時代的偽作。
近兩百年間兩種觀點相持不下,廣陵王璽一出,有力地支持了第一種說法。兩顆金印在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體上如出一轍,並且前後只相差一年,以至有學者懷疑二者出自同一工匠之手。按照通行的解釋,“委”通“倭”,“委奴”即倭國下一個叫“奴”的地方政權。但是從江戶時代起,就有日本學者認為,“委奴”是音譯,這兩個字在漢代的發音類似“ITO”,而金印出土地福岡縣直到現在仍有個地方叫“怡土”,也讀“ITO”。當年委奴這個小國的使節冒險橫渡朝鮮海峽,抵達漢朝在朝鮮半島直轄的樂浪郡(今朝鮮平壤),再由當地政府安排行程抵達洛陽,向東漢王朝進貢,並得到紫綬金印的賞賜。
漢朝的冊封對於委奴國王又有什麼意義呢?當時的日本處於原始社會晚期,用石器種植水稻,沒有文字。九州島上一百多個部落群雄逐鹿。漢朝是一個被敬畏且服膺的強大王朝,有了這顆金印,就等於得到了漢朝的承認,“委奴國王”就可以號令甚至討伐其他部落,稱霸九州。
以上就是關於“廣陵王璽有價值嗎”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