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僧帽壺瓷器造型的演變過程(共4張圖片)
  • 24年4月9日 22:0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僧帽壺因壺口形似僧侶之帽而得名。這種壺的造型始於元代,僧帽壺是一種受外來文化影響而產生的器型,古時已有金屬材質製品,元代開始出現青白瓷僧帽壺製品,至明代永宣時期更為流行,有甜白釉、紅釉、青花等不同種類;清代官窯也曾仿製,以康乾為多,清代製品一般腹部渾圓,重心靠下。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僧帽壺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僧帽壺通高19.7、口徑16.3厘米,口似僧帽,束頸,鼓腹,圈足。流作鴨嘴形前伸,蓋為珠形鈕,平置於口沿之內,扁平柄上貼塑雲頭形花片。胎質細白,釉面瑩潤,瓷器造型雅致。

明永樂甜白釉僧帽壺

明永樂甜白釉僧帽壺高度19.7cm,直頸,碩腹,圈足,尖流,扁把,壺口沿由前向後呈三階漸高邊。壺把兩端刻如意形飾,一端貼於腹間,一端貼於帽沿並有突稜豎起與口沿平立。原應有圓鈕形蓋,一側有小圓系,與壺口後部的小圓系相對,可結繩相連以防壺蓋滑落,惜蓋已失。全器施甜白釉,暗刻裝飾,口沿刻纏枝紋,壺把刻靈芝紋,壺頸裝飾纏枝蓮紋,腹部近頸處為一周如意花瓣紋飾,腹部飾藏文吉祥經文,腹下部為仰蓮紋,底足沿為卷草紋,紋飾繁複,刻工精細。 整器胎體輕薄,造型雋秀,釉質瑩潤,紋飾精細。

明宣德青花僧帽壺

明宣德青花僧帽壺腹部亦有藏文吉祥經文,其含義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佛、法、僧)護佑永平安。」此壺經文應與其含義相近或相同。

清代釉裡紅僧帽壺

 釉裡紅僧帽壺壺口面有一流從頸部突出,一側有寬帶鋬,兩端為如意頭將口腹相連。此壺通體白底紅花,光澤明艷。
元明清僧帽壺各代特點

始元代僧帽壺造型敦厚,頸較粗,壺流較短。瓷製比較粗燥;
明代僧帽壺在永樂、宣德開始流行,由於漢藏文化交流頻繁,景德鎮御窯廠曾大量生產僧帽壺,有青花、白釉、藍釉、紅釉等製品,造型秀麗,器身各部位比例勻稱,壺流比元代略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均有仿製,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