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龍泉青瓷和南宋龍泉青瓷區別(1張圖片)
  • 21年4月11日 18:2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南宋青瓷是在北宋龍泉青瓷發展起來的,但是南宋龍泉瓷和北宋龍泉青瓷還是有區別的,北宋龍泉青瓷胎厚釉色薄,多開片;而南宋龍泉青瓷胎薄釉厚無開片,釉色種類也多了,瓷器燒造工藝更精緻了。下面樣子收藏網介紹一下北宋和南宋龍泉青瓷瓷器區別。
 一、北宋時施石灰釉,釉層薄而透明,光澤較強。北宋早期產品胎薄而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盤、碗、壺為主,盆、罐等少見。這一時期的新產品有多管瓶、盤口壺、多葉瓶。

其中多管瓶、盤口壺壺蓋一般飾花苞鈕、花蒂鈕為主。多葉瓶蓋頂以雞、狗等動物作鈕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黃現象。 北宋中晚期是龍泉瓷器發展的重要時期,中期多採用含硅和含鐵量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黃現象,釉層薄,釉面有光澤。胎體較為厚重,但造型規整,釉色由淡青轉為青黃,產品多以生活用具為主,在裝飾工藝上有刻花、劃花和篦紋,圖案有花卉、飛鳥、魚蟲和嬰戲紋等。製作工藝上,北宋晚期開始採用圈足內放墊餅墊燒。中期以後胎呈灰或淺灰色,釉色青黃;裝飾普遍使用刻花,輔以篦點或篦劃紋,此外還有團花、波浪、蕉葉紋等紋飾。盤、碗內常刻團花和波浪紋,內填篦紋,外壁常劃篦紋和直條紋。瓶、執壺腹部常見刻牡丹紋。圖案花紋一般對稱。
二、南宋以後施石灰鹼釉,釉層厚,柔和淡雅。 南宋龍泉青瓷改進了釉料的配方,由原來的石灰釉變成石灰鹼釉,使釉色出現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黃、蜜蠟、鵝皮黃、烏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較深,墨綠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顏色。 
1. 南宋龍泉青瓷改進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摻入適量紫金土,使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彎度,高溫下不易變形,使胎坯變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點,使器物造型輕盈秀美。坯料仍用含鐵量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胎質不夠緻密,有較多的氣孔。胎色呈灰或淺灰色。 
2.紋飾以刻花為主,劃花、蓖花少見。碗類出現葵口,有圖章式的文字,如「河濱遺范」、「金玉滿堂」等。 
3.釉仍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質感。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