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錠鑒別技巧(共6張圖片)
  • 17年3月19日 01:0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中國古代,尚無貨幣本位制度,一直是以銀銅並行的方式鑄造貨幣,而銀錠最早出現在漢代,明代時期開始盛行,直到清朝才成為中國主要流通貨幣。如今隨著錢幣收藏的日益普及,銀錠也漸漸成為人們收藏的焦點之一,但是對於很多剛入門的新手而言,銀錠的鑒別成為了一大難題,而以下的5個技巧則可以幫助藏家鑒別銀錠。

古代銀錠鑒別技巧

明代鹽課一百兩銀錠,拍賣成交價格RMB 1380000元。明代「徵完崇禎十一年 足永通七井鹽課 課司稅課銀壹佰兩正 匠李」一百兩銀錠,重3632克,十分罕見,美品。相關鏈接:崇禎在位十七年(1627年-1644年),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十一年即公元1638年。「永通」今犍為縣,犍為盛產井鹽。最早的記載見於《漢書》「南安縣有鹽官」,《廣輿記》注謂「犍為縣東山出(鹽)」。

不過應注意的是,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以下5個技巧僅是錢幣藏家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並不能適用於每一種情況。而錢幣收藏的魅力就在其多樣性和特殊性。因此鑒別銀錠並無捷徑可言,還需要藏家們通過不斷地自我學習,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鑒別能力。

古代銀錠鑒別技巧

清代江蘇「咸豐七年 江海關 江海關」五十兩銀錠一枚,重量:1867.7克,江海關為上海海關前身,歷史悠久,而江海關銀錠與東海關、江漢關相比較,數量稀若星鳳,目前除中國人民銀行錢幣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有館。拍賣成交價格RMB 1012000元。

一、觀色

銀錠的顏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在的銀銹,一是內在的成色。古代銀錠的成色一般都在95%以上,尤其是宋元時期的銀錠,為了檢驗銀錠成色,銘文上都記載著行人、庫子、秤驗銀庫、監鑄官之類的職務。金代的銀錠鑄造對成色、重量更有復驗的程序。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銀錠的成色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色有的甚至達到了99%以上。由於成色高,當它全新時,具有一種特有的亮麗的光澤,渾身帶有「珠光寶氣」。相反,偽品的成色往往達不到95%,一般含銀量都在90%以下,色澤較暗。

古代銀錠鑒別技巧

民國「湖南 黑鉛煉廠 民國十五年」五十兩銀錠,重1815克,錠面帶金色光澤,保存完好,底部金珠掛底,極美品,束腰高挺,品種僅見。此錠為民國時期湖南特有的銀錠。拍賣成交價格RMB 575000元。

二、驗重

古代銀錠的重量,與當時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銀錠一般分五十兩、二十五兩、十兩、五兩和一兩等數種,多見的是五十兩重的銀錠。不同時期實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樣是重五十兩的銀錠,重量上也有差異,因為唐代的一兩合42克,宋代的一兩合39克,金代的一兩合39.8克,元代的一兩合36.6克,明代一兩合37克左右。所以,古代五十兩重約合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間,給人的感覺是沉甸甸的。

作假的銀錠卻不盡然。在過去,為了降低成本,作假者要麼在白銀中攙雜銅、鐵、鉛等金屬,這樣,使銀錠成色降低,或者為了蒙騙過關,在銅鐵或鉛塊的外面用白銀裹住,並做成銀錠形狀。這種裡面藏銅、鐵等金屬的偽銀錠雖然重量也在1800克以上,但沒有真銀錠那樣的沉重感。

古代銀錠鑒別技巧

清代陝西「西安省 義興爐院 足色紋銀」五十兩銀錠,面有戳記「方」,重1798克,此枚大寶品種極罕,通體帶銀光,寶面完美,底部氣孔均勻,光澤亮麗,銀質潔白,堪稱近代五十兩元寶之珍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575000元。

三、看氣孔

古代銀錠表面往往能夠看到像螺旋一樣的絲紋,這種絲紋由外及裡,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銀錠表面往往微凹。如果純度低的銀水在急劇冷卻收縮時,是形成不了絲紋的。因此,對明及明以前的銀錠,看看錠面是否微凹和有無絲紋,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但是在清和民國之後,這種細紋可以人為控制,所以對清和民國的銀錠,我們無法單獨通過此種辦法進行鑒別。

除了看有無絲紋和微凹,銀錠底面的氣孔或蜂窩也是鑒別手法。由於各種銀錠成型時氧的釋放,當澆鑄銀水時,所產生的氣體逸出,就在銀錠側面或底部產生了氣孔。氣孔不太美觀,但是卻成了我們鑒定真偽銀錠的重要依據。氣孔較深,孔內圓潤光亮、有神,說明成色高;反之,則成色較低。鑄造過程中自然生成的氣孔,一般都是口小洞大,深淺不一。偽造的銀錠的氣孔,口大洞小,深淺均勻,一般較淺。另外,從孔的大小上,也能鑒定出銀錠的鑄造年代。大體上說,宋元時期的氣孔要比明清時期的大。

古代銀錠鑒別技巧

清代湖南「光緒三十年 玖月 巴陵縣 熊新盛」五十兩龜寶一枚,重量:1862.7克,均勻原色包漿,戳記清晰規整,全字口,兩側分別打「大」、「順」字戳,品相完美,「巴陵縣」地名錠尤為少見,珍罕。拍賣成交價格RMB 460000元。

四、審造型

就形制而言,銀錠可分為幾種:船形、條形、餅形,不同時代的銀錠,有著不同的形制特徵,比如說,同樣是五十兩的銀錠,唐代的船形銀錠就要比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的銀錠長。宋元時期的銀錠兩端呈弧形,並且,雖然周邊也起稜,但不上翹,錠面微凹,且有由外及裡的絲紋,一般錠面要比底面大些,束腰較寬。

明代銀錠比起宋元時期來,顯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當厚。束腰處的弧度縮小,兩端雙翅上翹,弧線增長。明代的圓形銀錠發現很少,形制與清代民國的幾乎沒有什麼兩樣。清代民國時期的銀錠,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銀錠的形制特徵呈現出多樣性和複雜性。

古代銀錠鑒別技巧

清代甘肅「光緒十年 天水縣 晉吉」五十兩銀錠一枚,重量:1852.5克,甘肅省五十兩大寶極其少見,是清代邊疆鑄造銀錠的寶貴實物史料,一翅小損,五彩銀光,極美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460000元。

五、視銘文

銘文內容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關賦、稅、解、貢方面的銀錠屬官錠類,不管這些銀錠是否官爐所鑄都是官錠;另一類銘文為銀樓、爐戶、公司、銀行吉語等銀錠,屬商銀類;第三類是以個人的名義,鑄的銀錠為私銀類。

各個歷史時期銀錠銘文的格式特徵嗎,比如,唐代的銀錠中,沒有出現過檢驗成色的「行人」之類的職位,直到宋金時期的銘文才出現。唐代的銀錠銘文與時代的金銀器上的文字一樣,如同手寫;宋代銀錠有鏨刻和戳記兩種;金代則以鏨刻為主。元代早期為戳記,排列無規,背面常鑄陰文,晚期則以鏨刻為主;明代的銀錠銘文較少發現戳記的,除「金花銀」之外,一般都是鏨刻,文字排列間隔不規範,儘管有序,但依然感覺雜亂。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