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窯瓷器特點——定窯瓷器鑒定知識(1張圖片)
  • 20年9月15日 10: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宋代定窯瓷器特點——定窯瓷器鑒定知識

這件宋定窯白釉劃花盤(見圖),1984年9月出土於東關磚廠,由高紅祥捐獻。其口徑14.5厘米,高2.8厘米,底徑4.8厘米;芒口,淺弧腹,圈足,通體施白釉;內壁劃出一折枝蓮花,蓮花盛開,枝蔓相連,花紋纖細流暢,活潑生動,外壁光素,是宋代定窯的代表作。

宋代定窯白瓷工藝水平很高。胎料加工極細,經過良好的篩選、捏煉和陳腐,可塑性極強,做出的器物,胎體潔白、細膩。定窯白瓷胎白釉潤,造型精巧,裝飾講究。裝飾技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早期多用劃花和刻花,晚期多為印花裝飾,以印花最精。它的特點是:佈局嚴謹,層次分明,線條清晰,工整素雅,密而不亂,講求對稱。定窯印花大多印在碗盤的內部,紋飾內容多以花卉為主,例如牡丹、蓮花、菊花等等,其次為動物、嬰戲等等。製作工藝精湛、色調柔和、典雅美觀,藝術價值很高。定窯器以盤、碗、瓶、碟、枕為多,其他類型的器物極少。它的胎色白色微黃,較堅致。釉色滋潤瑩澤,特點是有蠟淚痕,這也是它的主要特徵。

北宋晚期廣泛使用「覆燒法」,將碗、盤一件一件疊壓,口沿多不施釉,俗稱「芒口」。這樣做可以大幅提高產量,是陶瓷史上的一項劃時代的技術創新。「芒口」為定窯瓷器的一大特徵。但燒成後器口有毛澀感,為了彌補「芒口」的缺陷,便在瓷器上鑲金口、銀口或銅口作為裝飾,使本來就很漂亮的定窯更加顯得華美莊重。

定窯白瓷產量高、銷路廣,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在宋代就為鄰近地區瓷窯所效仿,最終形成了以定窯為中心的定窯系。定窯除燒白瓷以外,還燒綠釉瓷(綠定)、黑釉瓷(黑定)、醬褐釉瓷(紫定)。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