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藝國際2019秋拍:12世紀《釋迦牟尼像》賞析(共6張圖片)
  • 19年5月22日 02: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LOT1025 12世紀 釋迦牟尼像 高26cm RMB 2,200,000-3,200,000

  [華藝國際]靜觀——歷代造像·吉金

  本次華藝國際秋拍【靜觀——歷代造像.吉金】一如既往的專業嚴謹,您在華藝的“靜觀”專場選購藏品,幾乎不需要擔心藏品的年份和真偽的問題,幾乎每一件都堪稱是開門的標準器,與此同時,根據佛教藝術品市場的變化,本次專場不僅僅推出了數件極為特殊難得的藏傳造像精品,同時還呈現了高古佛造像專題,共賞千年佛韻;以及匯聚明清兩代精品的銅爐專題,更為立體的呈現出了古代宗教藝術品的精彩紛呈。

  極為難得的一件藏傳佛教後弘期早期的造像,我們都知道,大約在唐代到五代時期,佛教在中原和西藏地區都面臨了一次劫難,中原由於三武一宗數次滅佛運動,佛教進入了衰落和變革期;而西藏地區吐蕃末代贊普郎達瑪(799~842)滅佛,但隨著藏西古格國王派人到克什米爾求法,以及古印度僧人阿底峽入藏傳法,佛教再次在西藏地區興盛,史稱藏傳佛教後弘期。華藝這尊造像便稱得上是西藏後弘期造像最早的藝術傑作之一。

  一般來說,我們將這類作品的風格樣式稱之為“帕藏”風格,這一風格是由佛教藝術專家黃春和老師首先提出的,是指東印度帕拉王朝造像風格與西藏本土藝術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風格。如此像所示的背光樣式即為此風格的特徵之一,這種背光樣式在東北印度帕拉風格的造像中最為常見,而且在黑水城發現的西夏唐卡上也可以見到。

參閱:12世紀金剛薩埵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的一尊12世紀金剛薩埵,和華藝這尊的背光樣式如出一轍,均為後弘期早期西藏本土吸收帕拉王朝藝術之傑作,可資比較。

印度超戒寺遺址

  我們剛才說到的這位印度高僧阿底峽,他在入藏弘法之前的1034-1038年,便是在印度帕拉王朝的名寺——超戒寺(超戒寺始建於8世紀帕拉王朝時期,是比那爛陀寺更為恢弘的寺廟,也是帕拉王朝的密教學術中心)擔任首座。但此時的印度不斷面臨著伊斯蘭民族的侵略,大批印度高僧及匠人為避難而紛紛逃往西藏,而當時的西藏正值佛教復興時期,故大批的西藏僧人又紛紛遠赴印度求法,使得印度本土已經毀棄的精美造像反而在西藏被精心的保留了下來,被攜帶回西藏的帕拉金銅佛像,在供奉時經常依照西藏的方式在髮髻塗青,以及在面部泥金。

  我們如今在華藝秋拍所看到的便是受到印度帕拉王朝藝術影響的早期藏西地區造像。 

  釋迦牟尼螺發扁平,排列細密,面部與常見的帕拉王朝造像相仿,貼身袈裟,光素無紋,僅在衣領、袖口等處做刻出一些衣紋,這種處理方式,可以更好地體現出造像的肌肉感,是笈多風格的完美延續。整像以合金黃銅鑄造,是西藏地區的審美情趣和帕拉王朝古典雅致的藝術風格的完美融合。臉部泥金及螺發上施青料作為裝飾,是對帕拉風格造像的繼承,反映了當時西藏地區的主流造像藝術風格。

  ?參閱:烏爾裡希·馮·施羅德,2001 年。《西藏佛教雕塑》卷 1:印度 與尼泊爾,頁 248,圖 77A,P523,圖 170C;P86,圖 86A&C。 

  華藝這尊後弘期藏帕風格的釋迦造像在吸收帕拉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還融合了西藏本土佛教藝術的美學風範,富有濃郁的異域風采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是藏傳佛教藝術發展史的見證佳作之一,近千年風霜,此像仍能如此完美,更為難得。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