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鑒定口訣
  • 17年10月30日 03:3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陶瓷鑒定口訣,我國古陶瓷鑒定雖然宋明就興盛,但只有少數文人學者業餘愛好此道。鑒定成就也十分有限,幾乎無專著刊行,多見於文人筆記小說中。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古陶瓷鑒定口訣。

衝口——器物口部因與它物相碰而出現的裂紋,長短不等,多出現在碗、盤類瓷器上,也有外沖裡不沖的現象。

毛口——口邊的釉面間斷脫缺。

磨口——口邊出現傷損後,將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邊——器物口面的覆釉因傷全部脫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傷所出現斷面隱患,但外觀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卻未剝離,往往一觸即脫落。

棕眼——瓷物釉面氣泡在窯中融裂爆破後,未曾彌和而形成的小孔。

縮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普出現的漏胎現象。

漏釉——器物施釉時,局部有透漏而露胎無釉。

片紋——瓷器釉面上出現的長短不一的相互交錯的細裂紋片,與開片略同。

軟道——瓷器釉面久經摩擦而出現的細微絲紋。

冷墨——本不應出現片紋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現了一、二條紋路,胎體已透或未透。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繪的表現,被硬物劃破後留下的傷痕。

傷釉——由於釉與其它物體摩擦,致命釉面局部損傷。

剝釉——由於釉面受酸、鹼、鹽的侵蝕,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脫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紅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內原來有釉,由於某種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復燒——二次入窯燒烤。

煙熏——用香煙熏作舊,嗅之有味。

配腿——香爐、馬、獸等的腿或足已殘傷不全,而進行補腿。

配蓋——用朝代不同器物的蓋相配。

炸紋——器物的頸、肩或腹部受撞擊後,出現放射雞爪紋。

水銹——器物長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黃、鐵紅或銅綠色等化學物質粘附於器表。

補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處,敷以釉汁,入火燒之。

假出土——仿古各類器物,有意長期埋入地下,以期整親如舊,低溫鉛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於氧化或腐蝕。

鑲嘴流——壺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鑲補。

後刻陰款——在器物上用鑽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後施釉入窯烘燒,後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齊,且釉邊不光滑。

後作陽文款——在器物底部,後刻陽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寫款識,多不夠清晰。

以上就是“古陶瓷鑒定口訣”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