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玉器價值漫談
  • 20年8月1日 17: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俏色精品玉器是藝術精品玉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玉器是把玉材局部上的天然色彩部分設計製作到玉器的某些部位上,使這些部位產生符合玉器造型表現的物體實際色彩,或者使玉器內容產生某種特定的涵義。將玉料上的天然色彩部分非常巧妙、準確地設計、製作到玉器的特定部位上,不僅僅是為了契合欣賞者對物種的認知習慣,增加玉器的色彩裝飾美,更重要的是它增強了玉器造型的惟妙惟肖、生動傳神和極強的形態表現能力,提升了玉器的某種欣賞價值和意境內涵,常常起到畫龍點睛之妙,同時也增強了它的“個體特性和不可複製的絕品因素”。由於玉料上的色彩部分多以斑塊狀、片狀和線狀隨機分佈,很難找到兩塊顏色的大小、方位完全相同的玉料,因此也不容易製作出完全相同的兩件俏色玉器來。如果俏色玉器的藝術表現力很強,它便是藝術精品玉器中不可或缺的精美絕倫的玉器,甚至成為藝術精品玉器中的天人合一之孤品玉器。

從現有考古發掘出土的玉器來看,殷商婦好墓中出土的玉龜,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俏色玉器。此後各個歷史時期均有俏色玉器出現,宋元時期製作俏色玉器進一步增多,這種潮流不但一直延續至今,而且一浪高過一浪,如今已成為製作俏色玉器的新高峰時期,由此可見俏色玉器是多麼地受人喜愛。

玉料從色彩上來分,可分成單色玉料和多色玉料兩大色系。玉石雕刻業多把多色玉料稱為“俏色玉料”,或把底色料以外的色料部分稱之為“俏色”。多色玉料又因形成的時期和地質環境不同,造成不同品種玉材中的色塊在玉材中分佈的形態各不相同,使製作俏色玉器的設計風格也各不相同。玉材在成礦的固定環境下長期形成的色塊,一般色塊大,變化常有一定的方向規律性,只是色塊的大小和分佈位置很難完全相同。常出現這種色塊的玉料有:獨山玉、翡翠、瑪瑙及部分岫巖玉、帶糖色軟玉等。這類玉材的設計方法多採用“按(題)材選料、以料就(題)材”的方法進行,即這種玉材的設計方法除首創之外,多有一定的成熟套路或方案可循。如張克釗設計的頗受大家喜愛的兩件作品:《妙算》,2002年即榮獲中寶協天工獎銀獎,《晨讀》,獲2010年河南省寶協“陸子岡”杯金獎,由於受獨山玉黑白玉料的限制,設計者只能依據這種料色發揮創造力,根據玉料的不同特點,不斷地設計製作出新的題材造型。玉礦形成以後又因受到礦床以外周圍環境的長期作用,所產生的顏色大多位於玉料外圍部位、天然孔隙之中,一般色塊的大小、形狀和變化多沒有一定的規律性,很難形成一定的成熟設計套路或方案來遵循,因此這類玉材很難製作出相似題材的俏色玉器,更不會製作出完全一模一樣的俏色玉器。使用這類玉材製作俏色玉器,一般要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設計原則。這種玉材的品種較多,可是能夠很容易利用的色料並不是太多,但用好了常常會出現絕世佳作。這類玉料多見於部分瑪瑙、翡翠、和田玉仔料、岫巖玉及岫巖軟玉等品種之中。

俏色玉器對色彩的使用,河南南陽玉雕行業一般稱之為“摘色”。對玉材上帶有色彩部分“摘色”的效果評價,以用色準確到位、乾淨利索、合情合理為佳,以用色拖泥帶水、雜亂無章、不合情理(即“玉器顏色花雜而不俏”)為次。根據對玉材上帶有色彩部分的利用效果,俏色玉器便出現一巧、二俏、三絕的不同檔次。把色料很巧妙地設計到玉器造型的某一部分,使玉器的造型比較符合玉器造型所要表現的物體實際色彩,這也是對俏色玉器最基本的要求,業內把這種巧妙的設計製作技巧稱之為“俏色巧作或巧雕”。比如把玉料上的黑色部分設計成黑色毛髮或眼睛的瞳孔、利用綠色部分製作成蟈蟈、紅色的團塊製作成瓢蟲等等。清代之前出現的俏色玉器多為這類玉器,作品多停留在色彩的相似上。俏,俊俏、俏麗也。“俏作”是指不僅使玉料上的天然色彩與它表現的題材實際顏色相似,而且要把這種色彩用得巧妙到渾然天成一般,使玉器產生出非常酷似所表現題材實際顏色的俏麗效果。但“俏作”作品對色彩的運用仍以俏似為主,還沒有把玉料上的顏色用到“絕妙”程度,它仍有複製的可能性。“絕”則是指把玉料上的色料用到“絕妙”程度的俏色玉器上,這種玉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絕唱之作。如果要在兩件以上相同題材玉器作品的同一個構圖位置上,製作出顏色種類和色彩面積大小都基本相同的玉器,並不是絕對辦不到的。比如市場上經常可以見到的稱之為“鴻運當頭”的玉“佛公”小掛件,就是在“佛公”的額頭中間出現了一小片紅色的痣,如果不考慮玉材的使用效率,只要玉料體積夠大和玉料上有一片相當大的紅色部分,基本上都可以製作出大致相似的“鴻運當頭”玉“佛公”小掛件。而要在兩件以上相同題材玉器作品的兩個相同構圖位置上,製作出顏色種類和色彩面積大小都大致相似的玉器作品是十分困難的;如果要在兩件以上相同題材玉器作品的三個相同構圖位置上,製作出顏色種類和色彩面積大小都大致相似的玉器則是基本上辦不到的。也就是說,玉器上出現的俏色點越多它越難以複製,這樣的玉器顯然是空前絕後的“絕品”玉器。民國以後,宮廷玉器製作者進入社會,由於他們之間的競爭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美譽度,就得迎合引領社會藝術欣賞水平較高的消費群體之需求,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製作玉器的技巧,還要極力使玉器的造型準確、生動、傳神、意境深遠和耐人尋味,以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因而俏絕玉器開始進一步增多。新中國建立之後,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指導下,玉器製作者以一種嶄新的進取精神來進行玉器創作,由於玉料的逐漸充足和琢玉工具的不斷改良,不但出現了大量的巧、俏玉器作品,尤其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後一段時期,曾連續出現了一些俏絕玉器作品;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琢玉工具的大幅度改進和世界各地的玉料進入我國市場,以及玉器市場的繁榮昌盛,我國玉器製作更是進入了黃金時期,產生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的俏絕玉器作品。已經出現過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俏色經典之作,當首推已故玉雕大師王樹森先生的《五鵝圖》。五隻鵝圍著一個食盆吃裡面的小魚蝦,姿態各異,神韻生動,本來已經不是尋常之作了,更何況五隻鵝全是紅冠、白羽、黑瞳,使鵝的造型更加形態逼真、惟妙惟肖、氣韻豐富。五隻鵝中有四隻鵝的兩隻眼睛都是黑色瞳孔,只有一隻鵝是一隻眼,且是黑色瞳孔的眼睛。原來在設計這只鵝時,原材料中半環狀黑色線到了盡頭,只能設計出一隻黑色瞳孔來。好在這一黑色半環狀盡頭靠近中央,王樹森先生就把這只鵝設計成側著頭靠近食盆吃食,既遮住了另一隻眼睛,又增加了鵝的姿態多樣變化性。“五鵝圖”中出現了14處俏色點,無疑這是一件千古絕唱的“孤品”玉器,其價值自然也是無法估量的。

以上就是玉和玉器價值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