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釉裡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時的釉裡紅,僅是銅綠彩偶爾在燒成過程中出現的窯變,當時的窯工尚無法主動控制瓷器釉的窯變。到了金代的鈞窯,才開始大量燒造銅紅斑釉。接下來,以銅紅作為彩料,在高溫中燒成釉下彩瓷器,是景德鎮窯工的一項偉大發明。釉裡紅瓷器的燒造比青花瓷器難度要大,其傳世品比青花瓷器要少,於是,顯而易見,元代釉裡紅瓷器非常珍貴。
元代釉裡紅瓷器是歷史上重要發明之一。元代八方龍紋釉裡紅拔白梅瓶它為釉下銅紅彩繪、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燒成難度大,氛圍特殊性強,應該說元釉裡紅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新。流傳至今的元代釉裡紅瓷器也很少,可見它的歷史性、藝術性、珍貴性。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生產尚處在創燒的初級階段,工藝上不太成熟,尚未形成生產的主流。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胎(含胎質、胎色、胎體)、釉(含釉質、釉色、施釉)、成型製作工藝技術的製作特徵等,與元代的青花瓷器基本相同,只不過元代釉裡紅瓷器的胎以胎質堅致、胎色灰白、胎骨厚重的為多,也有一部分胎色白而胎質堅致者。釉面以青白釉為主流,有的明潤光澤。而器物的造型種類、裝飾紋樣的題材內容及形式也大體類同於青花瓷器,唯數量較少、品種較少。可以說,釉裡紅瓷器有的,青花瓷器全有;而青花瓷器有的,釉裡紅瓷器不一定有,也即元代釉裡紅瓷器的造型品種、紋樣題材內容僅僅是青花瓷器中的一部分,裝飾紋樣的題材內容多採用元代的傳統題材,較之青花瓷器更少些,且更簡單、粗率些。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銅紅素所呈現的紅色,往往並不純正,常有變色和流散的現象出現,髮色偏黑或發灰色,有的甚至多燒成釉裡黑、釉裡灰或釉裡黑褐,只有少量的精品呈色濃艷,彩料薄的地方呈色淺淡,有的釉裡紅的銅紅彩料在熔融過程中有明顯的流動和暈散現象。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繪畫技法和紋樣都與青花瓷器一樣。線描勾勒,是元代釉裡紅瓷器裝飾的最主要的繪畫技法之一。在瓷胎上用細線條來描繪勾勒出各種不同的圖案紋樣的輪廓線(與青花瓷器的裝飾描繪勾勒相同)。猶如中國畫繪畫中的白描技法。有的則有銅紅彩料覆蓋在刻劃好的圖案紋樣的刻劃線條上,產生的效果為「白地紅花」。紋樣線條因銅紅彩料的因素,常有暈散(也叫「飛紅」)現象的出現。
平塗渲染,常與刻劃的圖案紋樣相結合。以含銅元素的彩料,在瓷器呸體上,用毛筆蘸著彩料來摹繪敷彩、點染皴擦、平面吐染成圖案紋樣。或在刻劃、堆塑的圖案紋樣、造型紋樣、造型裝飾上平塗渲染,常以成塊、成片的形式出現,稱為「紅班」,產生的效果為「斑塊」。或在紋樣周圍(有的是刻劃好的)平面塗染而成,圖案紋樣部分留白,又稱之為「撥白」,產生的效果為「紅地白花」。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裝飾紋樣題材,基本與同時期的青花瓷器相似,但沒有青花瓷器上的裝飾紋樣那麼豐富多彩,主要的都是元代的傳統題材,如雲龍、雲鳳、鳳穿花、魚紋、蘆雁、玉兔、鶴、鴨、山雞、鳳凰、鴛鴦、花鳥、花卉、山水、人物、、詩文等。花卉紋中以串枝、纏枝形式來表現的,如蓮花、菊花、牡丹、靈芝等,其他還有荷花、蓮瓣紋、變體蓮瓣紋、焦葉紋、葡萄、松竹梅、萬年青、月季花、山茶、薔薇、雜寶、十字寶杵、雙蓮回紋等等。
元代釉裡紅是用銅的著色劑。從出土資料和傳世實物可知,元代景德鎮燒製成熟的釉裡紅瓷口,但由於釉裡紅有3種不同的裝飾方法:
(一)、是釉裡紅線繪,即在瓷胎上,用線條描繪各種不同的花紋圖案,這是釉裡紅瓷口最主要裝飾方法。由於高溫銅紅燒成條件比較嚴格,往往會產生飛紅現象。所以細線條描繪圖案花紋的釉裡紅燒成比較困難。
(二)、是釉裡紅髮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圖案花紋部位,或在該部上刻劃出圖案花紋,用銅紅料塗抹其他空餘之地,燒成後圖案花紋即在周圍紅色之中以胎釉之本色顯現出來。
(三)、釉裡紅塗繪,以銅紅色成塊,成塊地塗繪一定的圖案花紋。釉裡紅髮白及釉裡紅塗繪,這二種方法都能減少線繪,容易產生的飛紅現象。從理論上說,它行的應早於線繪的普遍使用。
元代釉裡紅是非常珍稀的品種,元代早中期釉裡紅紅色泛黑,為黑紅色或灰紅色,燒製得不是很成功。直到元末和洪武,才燒製出鮮艷的釉裡紅來。此罐釉裡紅髮色鮮艷,燒製非常成功。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燒製數量極少,大約只有元青花的十分之一,因此比元青花更顯珍貴。何滿光先生表示,但由於見到元青花的人較多,見到元代釉裡紅的人極少,所以元代釉裡紅的知名度和人們對它的認知度反而沒有元青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