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民間收藏市場的四種變化
  • 20年9月28日 19:2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盛世興藏”。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使得收藏事業一路飆升,全面“飄紅”,尤其是馬未都、馮英祥、翁其如、王世襄等收藏大家的引領與倡導,使得國內的收藏業風生水起,如火如荼。縱觀國內民間收藏業,日漸凸顯出喜人的四大變化。

從富翁到下崗工人,收藏主體發生了變化。過去,民間收藏的主體是收入較高的富主階層、學識較高的專家階層;現在收藏主體的容面則已擴大到全民範圍,連工薪族、下崗工人、社會閒散人士都開始躋身收藏隊伍,而且他們以極大的收藏熱情、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收藏視野,而日漸成為國內收藏隊伍的主力軍。“民間有奇寶,閭閻聞金聲”成為真實的寫照,收藏隊伍“多元化”也就隨之成為國內收藏隊伍的主流趨向。

從紐扣到元青花,收藏對像發生了變化。隨著收藏業的逐步繁盛,收藏隊伍的逐步擴大,藏品的範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人們一提收藏,多半會想到紐扣、鑰匙等日常“小件”;而現在,藏品則是包羅萬象、五花八門,大小兼備,貴賤並藏,古籍字畫、明清傢俱,連那些價格高得令人咋舌的元代青花瓷等,也成為收藏大軍的尋常藏物。從日用品收藏到藝術品收藏,一方面說明人們的收藏視野在不斷擴大、拓展,另一方面也表明:國內的收藏隊伍、收藏品位和整體素質正在提高。

從投資理財到陶冶情操,收藏目的發生了變化。過去,人們對收藏的理解是:增值。於是,收藏成為人們投資理財的一項重要選擇,一些人更是抱著“一夜暴富”的夢想進入收藏隊伍的。而現在,收藏行為則上升到怡情逸致、傳承文化這一層面,收藏目的也隨之延伸為“分享”和“教育”:通過收藏的載體———藏品,來分享人類文明的成果,並把藏品所附帶的文化價值轉為教育價值,通過傳承和欣賞,來傳播文明,教育大眾。誠如馬未都先生所說:“收藏的目的是為了給千年的文明一個坐標”。

從單線作戰到四海歸一,收藏來源發生了變化。以前,藏家在收藏時,大都把目光投向國內,很少有人會把目光投向海外。一是對海外的收藏市場缺乏瞭解,知己不知彼,不敢貿然行事;二是海外藏品與國內藏品存在著文化差異,藏家存有排異心理;三是海外藏品收藏成本較高,遏止了國內收藏隊伍的觸角。現在,國內收藏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海外回流的藏品,而且還出現了純“洋貨”。“洋貨”流入國內,收藏市場隨之兼容並蓄,“藏四海之珍,揚人類之萃”。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說明國內收藏隊伍更加成熟了。

國內民間收藏市場的四種變化,從一個側面寫真了當前國內收藏隊伍的整體狀況:更加成熟、更有品位、更有境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國內的收藏業會走得更快、更遠,步子邁得更堅實、更有力!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資訊請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