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利用鏤空對器物進行裝飾美化是清代瓷器常用的手法,特別是康、雍、乾三朝大量將鏤空技法運用於轉心瓶和轉頸瓶上。由於鏤空器物的製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成品率低,鏤空部位需精心設計,因而清代大量鏤空瓷器的燒製成功充分說明了這個時期瓷器燒製技藝的高超水平。
轉心瓶是通過子母榫鉚結構把內外瓶結合在一起,且內瓶可以轉動的觀賞用瓶。乾隆時除生產有轉達心瓶外,還生產有轉體瓶,二者的差別是轉達心瓶以內瓶轉動為特徵,而轉體瓶則以套在外面的瓶轉動為特點。一般情況下外瓶或套瓶多有鏤孔,內瓶則繪有各種內容的開光圖案,在轉動時可以透過鏤孔看到內瓶上的內容。有的在以套瓶與外瓶壁上繪製可以搭配成組的分體圖案,也有書干支字相配記月日者。由於內外瓶分體,所以在燒造時採用分體單燒的辦法,內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鉚處為素胎。
粉彩鏤空蟠螭紋象耳轉心瓶
粉彩鏤空蟠螭紋象耳轉心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徑7.2cm,足徑11cm。
瓶敞口,束頸,垂腹,圈足。頸部兩側各有一象首為瓶耳。瓶外頸部飾黃地軋道粉彩折枝蓮紋,腹部飾霽藍描金蝴蝶勾蓮紋,四面圓形開光內鏤雕綠色蟠螭紋,足部飾黃地軋道粉彩雲頭紋。全器在頸、腹處分為外套和內瓶兩部分。瓶頸與內套瓶相連,可以旋轉,套瓶白地粉彩繪嬰戲社火圖。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底足內施松石綠釉書紅彩「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粉彩暗八仙紋雙耳轉心瓶
粉彩暗八仙紋雙耳轉心瓶,清乾隆,高37.3cm,口徑16cm,足徑13cm。
瓶撇口,長頸,折肩,圈足外撇。頸上對稱置紅釉描金螭龍耳。內壁施松石綠釉。瓶頸以紫地粉彩裝飾,繪纏枝花卉紋。瓶腹飾金彩,鏤空雕暗八仙紋。內瓶可以轉動,以粉彩繪八仙人物紋。無款。
此瓶腹部鏤雕暗八仙紋,內套瓶繪八仙人物,瓶頸轉動,人、器結合,明暗互稱,別具情趣。
青釉鏤空粉彩描金夔鳳紋套瓶
青釉鏤空粉彩描金夔鳳紋套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徑7.2cm,足徑11cm。
瓶呈膽式,細長頸,垂腹,圈足。瓶內施松石綠釉。瓶口、足沿塗金彩,瓶頸近口沿處、圈足外牆以黃地軋道粉彩花卉紋裝飾,頸部飾藍地軋道粉彩勾蓮紋,腹部飾青釉鏤空描金夔鳳紋。瓶內附一小瓶。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心方形留白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青釉鏤空粉彩描金夔鳳紋套瓶先在高溫下將青釉、白釉一次燒成,完成彩繪描金後再經低溫燒成,體現出當時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