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畫上的「潯陽江頭夜送客」(1張圖片)
  • 22年12月31日 05:1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收藏品市場上,筆者淘瓷片多年,知道像這樣較完整的山水故事瓷畫都價值不菲。藏友的這塊清代康熙後期的“潯陽江頭夜送客”(見圖),也在三千元以上,真是“物以稀為貴”! 

  這個畫意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唐憲宗元和十年,詩人白居易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裡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於是,詩人命人擺酒叫她上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而詩人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語所感觸,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於是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題為《琵琶行》。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被貶。他連遭打擊,心境淒涼,滿懷鬱憤。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詩人結合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 

  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使畫面更加感人。詩人在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藝人的悲慘命運,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通過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畫意與詩韻一樣明快,髮色濃淡,映襯點綴。通過瓷畫給出的意境,我看到了“潯陽江頭”兩岸青山,“夜送客”我看到了天上的月牙一彎,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的夜晚,潯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市,江邊船上,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瓷畫的氣氛描繪得都很好,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壓抑感。雖然看不到琵琶女,我一樣“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的態勢,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來自船上,一下子讓筆者也一同沉浸在音樂的境界裡。 

  這幅瓷畫的藝術性是很高的,工匠在筆下傾注了對詩人與被歌詠者尊崇的感情,繪景物、寫人物手段都極其高超,線條疏密結合,氣氛一致,使畫面浸沉在一種空寂、悲涼的氛圍裡。幾筆點綴出的人物形象生動,簡潔靈活,有很強的概括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多麼凝煉優美、多麼叩人心扉的詩句,也是古瓷工匠的一筆感歎。 

  著名畫家俞律先生說,清代瓷畫更多地完善了釉色技法,為瓷畫在審美範疇內增添了“逸”的概念。這種具有時代特點的審美時尚,雖然有之外的社會原因,但卻因為這一契機在山水畫意境上創造了一個新的標準,後來的工匠藝人則將此逐漸推為最高的準則。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