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怎麼優化
  • 20年6月16日 01:1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綠松石密度小,如果天然的綠松石很難打磨成珠子,天然產出的綠松石在加工過程中損耗極大,未經任何處理的原料石經加工後成品率只能達到15%—20%,因此很多綠松石都需要優化,如經灌注處理後成品率通常可達到50%—60%, 最高可達70%—80%,跟翡翠一樣可稱為B貨。
綠松石優化在古代,一般是「蘸蠟」。古老的綠松石優化方法是在玉石已被加工為成品後,在其表面蘸一層天然蠟(川蠟)再進行拋光。目的是保水、固色,並可使寶石不宜被浸污。應該仍屬A貨。
現代工藝的綠松石優化方法是注膠。注膠的灌注方法一般有兩種:「浸膠」常溫、常壓中進行處理和「注膠」常溫、高壓下進行處理,也可統稱灌膠,均需在寶石加工前進行處理,以提高成品率(貨質)。還有將其進行染色處理,以提高色度(貨值),可稱為C貨。也可兩項處理同時進行,可稱為B+C貨。

灌注處理是綠松石優化處理的一個常用方法,但是它會降低綠松石的天然性,從而降低綠松石的價值。對於新玩家來說,判斷綠松石是否經過灌注處理是非常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綠松石本身的性質簡單的區分出來。綠松石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性,它是一種多空的寶石,是那種肉眼看不見的孔隙,而且綠松石是一種有吸水性的寶石,利用這兩點,我們就可以用松石中的水以三種形式存在於寶石內部:吸附水、結晶水、羥基(結構水),含水量一般在一個比較簡單的鑒別綠松石真偽的方法:「水浸法」。    
 
       具體操作也十分簡單,只要少許清水,然後將綠松石的一部分浸入水中,然後觀察歷史是否有「飽水線」。如果有就怎麼是無灌注處理的,如果沒有就證明可恨可能是經過灌注處理的綠松石。但是對於高品質的綠松石,由於他們的結構緊密,所以這個方法也不一定實用。下面就問大家展示天然和非天然綠松石浸水後的表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