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藍釉花蝶紋包袱瓶(共2張圖片)
  • 16年11月13日 09:3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瓷器發展到清代,不僅僅具有實用性,更追求別具韻味的藝術審美,往往將瓷器與詩詞、書法、繪畫、印章等眾多藝術綜合於一體,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文介紹一件內涵豐富的清代天藍釉花蝶紋包袱瓶。

圖2

  這件天藍釉花蝶紋包袱瓶,高16.4、口徑4.6、底徑5厘米。瓶體作布袋造型,口部及器身有稜,以表現布袋的褶皺感,瓶頸部雕塑一根絲帶系成的蝴蝶結狀,彷彿一收繫帶,袋口即可閉合,惟妙惟肖。瓶身一面(圖1)雕花草、蝴蝶紋飾,花兒似乎並不名貴,像是野草地裡長出的幾朵野花,有的正在綻放,有的已凋謝得只剩花瓣,還有的含苞未放,然而花香引來了蝴蝶,一派生機盎然之景象。瓶身的另一面(圖2)塑“惜花春起早”詩文一句,字體採用篆體,古樸雅致,落款“伴山”,下刻兩個印章款。瓶底部又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字體較為隨意,並非官窯款識。器身通體施天藍色釉,色澤柔美,玉潔冰清。 

  包袱瓶又名“布袋瓶”,器型一般是在瓶身裝飾一凸雕或彩繪出來的包袱帶或束帶。具體形制也有多種,如嘉慶時期官窯中就有一種黃地粉彩包袱瓶,瓶身以黃地粉彩花卉紋裝飾,瓶體中部塑一包袱系成蝴蝶結形狀,並飾紅彩;也有在葫蘆形瓶中部繪包袱紋飾的;乾隆官窯中則見有黃地琺琅彩牡丹鳳凰紋包袱瓶,瓶口部飾束帶結裝飾。從廣義上說,包袱瓶屬於像生瓷的範疇,即以瓷器仿照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的某件器物。像生瓷基本都興起於清乾隆時期,並流行於此後的清代中晚期。清代賞玩之器物,往往都有美好的含意,所謂“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包袱瓶諧音“包福”,寓意著幸福吉祥。 

  再看這件包袱瓶背面所刻“惜花春起早”的詩句,也頗值得玩味。元代雜劇中有詞曰:“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意思是說:愛惜花卉的人春天為看花而早起,喜歡月亮的人夜裡為賞月而晚睡。形容人們為了自己的愛好,而有所付出。明代蘇州才子唐伯虎又作《惜花春起早》詩一首:“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拂曙起來人不解,只緣難放惜花心。”後來,“惜花春起早”的詩句經常被文人們引用,表達“愛花”之人獨特的心境。 

  如此看來,這件包袱瓶瓶體做成布袋形狀,或許正是象徵採花時盛花的布袋,器身雕塑花蝶紋圖案,另一面題“惜花春起早”的詩句,這三者顯然是有聯繫的。也許當年這件包袱瓶的主人是一位愛花的雅士,定制此瓶以抒其雅志。此瓶高度有16.4厘米,可能是作為文房裡的花器,插花之用。整體觀之,無論是器型、紋飾,還是釉色都很雅致,再加上那句“惜花春起早”妙語點睛,形神韻兼備,確實是一件不錯的文房清供。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