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傑出畫家(共104張圖片)
  • 24年11月28日 00:5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李唐 《江山小景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畫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藝術形式。中國繪畫歷史悠久,歷朝歷代出現過許多傑出的畫家,他們有很多著名的理論和極具個性的畫風。今天為大家介紹中國古代十大傑出畫家,他們每個人都代表著一個時代!

01

顧 愷 之

中華繪畫史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東晉畫家顧愷之是這個時期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局部)

顧愷之不光是畫家,還是繪畫理論家、詩人。他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

由於沉醉於藝術文學,顧愷之極其淡泊名利地位,以「癡黠參半,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以達到他藝術最高的成就。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為對中國畫發展保持影響的第一位畫家,顧愷之不僅創造了人物畫的基本模式,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畫雲台山記》,而且提出了如「傳神論」這樣可以堅守千年的繪畫原則。

02

吳 道 子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又名道玄,尊稱畫聖。

《送子天王圖》 現珍藏於日本國大阪市立美術館 局部

吳道子幼年喪父,生活貧苦,很早就開始當畫工兼雕塑工。曾師從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成績不大。後專攻繪畫,由於學習刻苦,進步很快,「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在畫史上評吳道子壁畫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吳道子畫人物,筆勢圓轉,衣服飄帶如迎風飄揚,後人稱這種風格為「吳帶當風」。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仙女靜立,但衣帶似有風動,盈盈若舞

被尊稱為「畫聖」的人,非天縱奇才不能獲如此殊榮,吳道子也確實厲害,他的許多發明創造是中國畫歷史中的亮點,諸如高度的寫實技巧、筆法的解放、山水畫的正式確立等等,皆是肇始於吳道子。

吳道子 觀音菩薩像拓片

吳道子對中國繪畫的貢獻是劃時代的,如果沒有他,中國畫的發展不會如現在我們所見。

▲ 唐朝壁畫 《維摩詰經變圖》

▲ 永樂宮壁畫 《朝元圖》

吳道子的繪畫藝術對後世的許多畫家都有深刻影響,如唐朝的敦煌、元代永樂宮的壁畫都有吳道子風格。

▲ 李公麟 《維摩居士像》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宋代畫家李公麟樸素淡雅的「白描」也脫胎於吳道子的白畫。另外吳道子還創造了支配民間畫壇一千多年的民間傳統畫派,時至今日民間畫師仍尊他是祖師爺……

03

王 維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傳王維《高士圍棋圖》,藏地不明

王維不但有著卓越的文學才能,還擁有出色的繪畫技藝。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緻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傳王維《雪溪圖》,藏地不明

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緻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

傳王維《符生授經圖》

雖然王維畫跡已經是杳無蹤跡了,但是他的詩仍然在,中國人讀他的詩,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想像那種只可能屬於中國人的美妙境地。

04

荊 浩

荊浩,五代後梁畫家。字浩然,號洪谷子。

因避戰亂,常年隱居太行山。博通經史,並長於文章。擅畫山水,師從張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氣格,作畫「有筆有墨,水暈墨章」,勾皴之筆堅凝挺峭,表現出一種高深迴環、大山堂堂的氣勢。

五代後梁 荊浩 《匡廬圖》 絹本水墨畫 185.8×106.8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荊浩好作秋冬之景,歷代著錄中有《匡廬圖》、《秋山樓觀圖》、《秋山瑞靄圖》、《秋景漁父圖》、《秋山蕭寺圖》、《楚山秋晚圖》等。

《匡廬圖》局部

荊浩不僅創造了筆墨並重的北派山水畫,被後世尊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還為後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畫理論《筆法記》,以假托在神鎮山遇一老翁,在互相問答中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的所謂繪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畫理論中的經典之作。

《匡廬圖》局部

現在人可以隨意用程式在畫室裡做「造山運動」,但千萬別忘了前人的偉大創造,是他們讓繪畫這個「巨大的困難」變得相對地容易,荊浩就是這樣偉大的畫家。他創造了全景山水的基本模式,為中國人表現自己崇高理想提供了一個確實可行的路徑。

05

李 唐

李唐,南宋畫家,字晞古。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

《萬壑松風》李唐

李唐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范寬之法,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盪之趣。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教子圖》、《清溪漁隱》、《長夏江寺》、《采薇》、《煙寺松風》等。

李唐 《江山小景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唐所畫的《采薇圖》,即著力刻劃了這兩個古代寧死不願意失去氣節的人物。李唐採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表彰保持氣節的人,譴責投降變節的行為,在當時南宋與金國對峙的時候,可謂是「借古諷今」,用心良苦。

《采薇圖》李唐

李唐的創造是放縱和節制結合的完美典範。誰能想得到李唐在八十歲的時候,仍然在杭州擺地攤,誰都可以想像他的內心一定充滿矛盾,但是生命的動盪沒有影響畫家對藝術品質的要求,他的作品精緻華麗又大氣磅礡,雖然意氣始然卻又堅持理性。

李唐《清溪漁隱圖》(局部)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局部)

《牧牛圖》李唐

《灸艾圖》 李唐  

《灸艾圖》艾草 局部

《灸艾圖》 局部

06

趙 孟 頫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

趙孟頫對中國藝術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一個字——雅。讀趙孟頫的作品,就是品一杯香茗,聽一段絲竹,享受一種心靈安靜的狀態。趙孟頫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在他之後,南方的娟秀文化漸漸成為中國畫家心目中的文化主流。

《鵲華秋色圖》

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頫都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

《松蔭高士圖》

如果說唐宋繪畫的意趣在於以文學化造境,那麼,趙孟頫在其間起到了橋樑作用。如果說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為輿論上的準備,元以後的文人畫運動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取代正規畫而演為畫壇的主流,那麼,引發這種變化的巨擘仍是趙孟頫。

《人騎圖》

《調良圖》

《飲馬圖》

《人馬圖》

《蘭亭修禊圖卷》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局部(6)

局部(7)

局部(8)

07

倪 瓚

▲倪瓚畫像

倪瓚,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

▲元 倪瓚 六君子圖 上海博物館藏

倪瓚自古是「逸品」的代表,他不隱也不仕,漂泊江湖,別人都不瞭解他,他也不想被人瞭解,但仍然可以在精神上嚮往倪上人的出塵境界。他的繪畫理想,或者說人性的光芒,成為中國歷代文人的精神彼岸。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

▲元 倪瓚 竹枝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與張雨、楊維楨一樣,既屬於這個時代,又不屬於這個時代,這就是藝術對時代的超越性價值。

倪瓚 容膝齋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琪樹秋風圖 立軸紙本 62×43.3cm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倪瓚 古木竹石圖 紙本墨筆 64.3×37.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元 倪瓚 漁莊秋霽圖軸 96.1×46.1cm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倪瓚 秋亭嘉樹圖 紙本墨筆 114×3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筠石喬柯圖 1372年 67.3×36.8cm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元] 倪瓚 水竹居 紙本設色 55.5×28.2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元] 倪瓚 楓落吳江圖 立軸 94.3×69.6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雲林春霽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雨後空林圖 紙本設色 63.5×37.6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08

董 其 昌

董其昌,明代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

董其昌擅畫山水,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強調以古人為師,但反對單純機械地模擬蹈襲。憑借自己對古人書畫技法得失的深刻體會,他攝取眾家之法,按己意運筆揮灑,融合變化,達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高逸圖》圖軸,紙本,墨筆。縱:89.5cm,橫:51.6cm,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除此之外,董其昌還特別講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畫兼擅潑墨、惜墨的手法,濃淡、乾濕自然合拍,著墨不多,卻意境深邃,韻味無窮;無須炫異矜奇,而真氣橫溢,充塞紙間。董其昌作畫強調寫意,使綺麗多姿的山水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的色彩。

董其昌《林和靖詩意圖》絹本,設色。 縱:154.4厘米,橫:64.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的魅力不單在書畫的美輪美奐、「南北宗」理論的巨大影響,還在於他的為人處世。雖經歷政治風浪無數,仍坐滿三朝;雖仕途險惡,卻成就 一份書畫大事業,他的人格魅力是歷史中罕有的。如果橫向品評,董其昌的綜合素質無人可比,他是一位可以被多方位挖掘的人物。

董其昌《巖居圖》紙本,墨筆,縱:32.8、橫:135.7厘米。無錫市博物館藏。

《青弁圖》立軸,紙本水墨,縱225厘米,橫66.88厘米。現流落於(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軸,水墨紙本,縱:80.0厘米,橫:29.8厘米。

 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頁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09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名朱耷,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

朱耷這個名字用的時間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號並一直用到去世。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清 八大山人 松鹿圖

八大山人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用其一生證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繪畫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許多在常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八大山人的筆下得以實現。八大山人的繪畫給人的感覺是如釋重負後的意猶未盡,是給人思考而不僅僅限於觀看的,他的作品代表著中國畫的真諦。

清 八大山人 荷石棲禽

清 八大山人 鷲梅花圖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圖

清 八大山人 1698年作 松下雙鷹

清 八大山人 荷花翠鳥圖

清 八大山人 鷺石圖

10

石 濤

石濤,清初畫家,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原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

中國畫發展到石濤,已經到了變幻無窮的境地。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他的《苦瓜和尚畫語錄》可以說是中國繪畫理論登峰造極之作。

石濤 古木垂蔭

談起石濤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吳冠中曾指出「中國現代美術始於何時,我認為石濤是起點。」他認為,石濤開創了「直覺說」、「移情說」的藝術觀念,事實上遠早於西方美學有關理論。

石濤 溪岸幽居

吳冠中還分析,「一反陳腔濫調的山水畫程式,石濤的作品直接來源於生活,他表現的都是身處真山真水間的親切感受,且近景、中景居多,活潑潑的山、水、樹、屋就近在眼前。」



石濤 松蔭研讀圖

正是因為

歷代畫家的不懈努力,

中國畫才能有序地發展到今天,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 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