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景德鎮青花與五彩瓷器珍品鑒賞(共13張圖片)
  • 18年9月28日 04:4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景德鎮瓷器自古以來,名揚天下。在琳琅滿目的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淨的青花瓷,明淨剔透的青花玲瓏瓷,五彩繽紛的顏色釉瓷,幽靜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樸清麗的古彩瓷,萬紫千紅的新彩瓷,明麗雋秀的窯彩瓷,別開生面的總和裝飾瓷等。這些珍貴的名瓷,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文化之精華」、「瓷國之瑰寶」。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這裡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的所在區域主要是景德鎮市城鄉各地(新廠;老廠;樊家井;三閭廟;高新區等)。

千餘年來,景德鎮制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尤其以「白瓷」最為有名。白瓷的瓷質具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中國古代藝術史上,封建統治階級與權貴階層一直是精美而昂貴的藝術品的壟斷者,鮮有像17世紀這樣,完全以鮮活而真實的社會文化與商業市場需求,作為藝術創作的內容與主題。尤其反映在17世紀景德鎮瓷器的製作上,使之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藝術巧思與充沛鮮活的創造性,並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與文人趣味。

17世紀景德鎮青花與五彩瓷瓷珍佳品,豐富的藝術多樣性令人目不暇接。之前的文章我們回溯了景德鎮自明末開始的瓷業發展變化,本文將從江浙一帶社會流行的消費風尚、明末文人的生活美學等2個方面,結合展品,來探究17世紀輝煌一時的民窯生產盛況與其被廣為傳讚的藝術魅力。

▌畫樓爭看揚州鶴

「在應接不暇的變化中,舊的道德觀念變得遙遠陌生了;伴之而來的是更多的人口、金錢和競爭。」

《縱樂的困惑》卜正民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清康熙 五彩《揚州騎鶴》故事圖棒槌瓶

這次大展的展品中,有一件精美非凡的康熙五彩棒槌瓶,來自顯赫的美國財閥摩根氏舊藏。瓶子上畫著一座裝潢華美的畫樓上,一群神情興奮的觀眾看著一位手執如意的老者乘仙鶴飛昇於五彩祥雲間,這正是民間膾炙人口的俗諺故事「揚州鶴」。

王象之編纂的《輿地紀勝》卷三十七記載「淮南東路 揚州 騎鶴仙」下引錄有《太平廣記》,之中有四人各言所願。甲曰:「願多財。」乙曰:「願為揚州太守。」丙曰:「願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故後人便用「揚州騎鶴」來比喻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的十全十美的人間美事。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它微妙地道出了世俗之人欲兼得超脫升仙、享有榮華的心理,也暗含著貪婪妄想的反諷。這正是江南一帶繁榮富裕、炫耀攀比的社會現狀的具體反映。他們不但要榮華富貴,還要逍遙成仙、十全十美。這樣一個非常市井世俗的追求,卻被畫成一件如此精美的瓷器,合理推斷這很可能就是一件富有階級定制的昂貴禮品瓷。

可見,17世紀景德鎮瓷器製作徹底走向商業化、社會化,是江浙一帶因城市商貿發展而富裕膨脹起來的時尚消費所帶引的新氣象。

1600年是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億;至1700年的清康熙三十九年,也達到了1.2億之多,佔據世界人口6.336億的18.94%。此時的財富與人口均集中在江浙一帶,這也歷來是人文薈萃、文化藝術沉澱最深厚的地區。

在這100年的過渡期內,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個痛並快樂著的奇異時代。一方面是國破家亡、王朝更迭、山河變色、倫常崩壞,另一方面卻是庭室奢豪、華服美食、消費成風、萎靡縱樂。以蘇杭為中心大量出現的各種手工業作坊,也聚集了大量的商貿與勞動人口。在財富的推動下,個性張揚,慾望膨脹,晚明社會也隨之開始轉向了「消費社會」。

民間社會一般市民對於豪華生活的追求,范濂在《雲間據目抄》中有一段精彩描寫:「隆萬一來,雖皂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微之小木匠,爭列肆於郡治中,即嫁妝雜器,具屬之矣……尤可怪者,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裝鋪,庭蓄盆魚雜卉,內列細桌拂塵,號稱『書房』,竟不知皂快所讀何書也!」。是說就連小衙門裡的底層職工,也開始學著擺弄鋪陳一個書房了。

范先生的不屑,實在有點酸,但社會上的奢靡消費,不但是上層的風雅名士或權貴新富,下至普羅百姓也趨之若鶩,早已攀比成風了。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清順治 暗刻青花《美人帶子》圖筆筒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康熙 五彩人物故事圖馬蹄杯

自古以來,瓷器就是與人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使用器具。除了皇家壟斷的官家器物以外,尋常百姓家裡使用的瓷器總是以實用性、耐用性、功能性、廉宜性作為製作根本,但是在17世紀的社會風情畫卷裡,景德鎮瓷器的官窯屬性已經褪去,在新興市民階層的龐大市場需求下,迅速轉向陳設性、裝飾性和鑒賞性為主,儼然成為顯示品位、地位、身份的奢侈品了。為符合這種新的審美趣味的變化,瓷器的造型設計與裝飾題材也趨向豐富多元和世俗化,表現真實的日常生活場景與社會大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故事,成為了裝飾題材的主流時尚。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清康熙 御制五彩洪福齊天壽老瑞鹿圖盤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明末清初 青花《指日高昇》圖筒瓶

無論是精美的民窯「揚州騎鶴」「蔡襄造橋」,還是精緻的官窯「海屋添籌」「南極壽翁」,此時都在使用。這類寓意美好追求的故事題材,就是世俗化的具體表現;另一類大量出現的作品,則以民間社會上流行的章回小說、戲曲故事、版畫書籍為裝飾主題。「西廂記」「楊門女將」「鴛鴦絛」就是代表性的作品。

清人陳瀏在《陶雅》中評論道:「精仿宋元絹畫人物故事,幾於筆筆有來歷。後之客貨推波助瀾,圖繪小說、演義,氾濫於戲劇。雖曰荒唐不經,要其態度俶詭。」這些所謂的客貨瓷器以古今人物為主體,突破了以前官窯在題材上的種種管制與禁忌,涉及愛情婚姻、宗教社會、歷史故事、俗諺箴言,呈現出真實質樸的情感、爽朗大方的構圖、熱烈飽滿的色彩,完全是江南社會萬象的縮影。

另一個饒有趣味的現象與題材,就是在康熙瓷器上出現的女性形象。在中國的藝術史上,從未有這樣大面積地、鮮活地、細緻地描寫過女性。晚明開放的思潮與社會風氣,促使女性們也開始追求生活的樂趣。比起那圓明園十二圍屏上雍容高冷的雍正女人們,康熙的女性歡快多了!無論是在雲端、在戲堂、在小園、在亭榭,她們裙裾鮮美、高聳烏雲、櫻唇鳳眼、溜肩溜到了我見猶憐的瘦小,卻神采奕奕,矜持而絕不妖嬈;優雅而絕不造作、風趣而絕不平庸。即便是沒有男人的陪伴,她們一樣專心致志地起舞、賞古、戲嬰、吹笙、秉燭夜遊、月下香禱,真是多姿多彩。這些大氣、自信、閒適的女性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社會各個階級女性的生活與精神面貌。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康熙 五彩人物圖大盤一對

「瓷品最重畫工,繡品亦然,刻玉刻木莫不皆然。明瓷畫手奕奕有神,康熙青花、五彩亦頗仿明瓷,至雍正則畫益美,然以花卉為最工,人物則不及康熙遠甚,尤以畫美人之瓶罐不能見重於後世……往往髻鬟高聳,衣裳如新……」康熙的女人們,絕對是中國陶瓷上的一朵奇葩。

▌亂世裡的山水品格

「居山水間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儕縱是不能棲巖止谷,追綺園之蹤,而混跡廛市,要須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台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又當種嘉木怪籜,陳金石圖書。」

《長物誌》明代文震亨

他們是道德禮樂的制定者,卻也是離經叛道的破壞領袖;他們是精神境界的倡領者,卻也是風花雪月的糜爛份子;他們是文化品位的創造者,卻也是懷才不遇的落魄之徒。他們就是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一個中國乃至世界文明文化中獨有的階級。他們是中國傳統與經典文化的設計師、建築工、評論家和繼承人。

明清交替之際,一方面是朝綱崩壞、管制消失,新的解放思潮帶動了整個社會,提倡人性與個性的張揚與追求。一方面是商貿與手工業得以迅速發展,造福了大批城市的中產財富階級。在充裕而發達的物質供應下,富商與庶民開始崇尚追求風雅精緻的生活,文化藝術的消費成為一種時尚;與此同時,大批從追求仕途中解放出來的文人名士,也紛紛轉向社會活動,他們的藝術才情開始向建築、造園、工藝、版畫、傢俱、制瓷等諸多工商業領域傾注延伸,他們結社交遊、賞鑒古董、吟風弄月、怡情養生,將高雅脫俗的精神境界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完整的藝術生活體系,成為整個社會的藝術、時尚、審美、品級的指南與指標。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賢》圖筆筒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中國傳統社會千百年來構建的禮樂道德、尊卑貴賤的規範,在17世紀過渡時期的社會熱潮面前開始瓦解。庶民與財富階級也可以公開追求過去僅屬於權貴階層和文士階級的特權享受。豪華的居室陳設、奢靡的錦衣美食、名貴的古董珍玩當然不在話下。

「右族以侈靡爭雄長,燕窮水陸,宇盡雕鏤,臧獲多至千指,廝養輿服至凌轢士類。」這段描述,正是江南文人們面對富家豪門的奢靡生活所體會到了的對原有傳統階級形態的衝擊與感歎。

當全民享樂成風,一切皆可訂製的時候,傳統社會裡位居「四民」之首的文人士大夫們,為了維護其階級的尊嚴與理想形象的高度,必須從更高的文化層次和藝術修養來證明其凌駕於消費民眾之上的權威性。著書立說顯然是最有效的推動之一。譬如高濂自己出資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出版的《遵生八箋》,即是一本被後世奉為經典的養生奇書,其中第五箋《燕閒清賞箋》詳敘了古玩鑒賞與文房品藻。《長物誌》是另一本膾炙人口的名著,它是晚明蘇州文士文震亨撰著的一部關於生活和品鑒的筆記體著作,具體而細緻地呈現出晚明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美學,是研究晚明物質文化、建築營造、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之一,也是古代造物藝術理論的代表性著作。成書於1590年的《考槃餘事》四卷,則是明末五子之一的屠隆編撰的一部關於生活藝術與古董鑒藏的隨筆,雜論文房清玩。還有張謙德的《瓶花譜》、袁宏道的《瓶史》,皆為特立獨行的奇葩專書,精心細緻地從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事宜、花忌、護瓶、花器、花材等全方面詳盡闡述插花的藝術。諸如此類的文人筆記散文著作,在晚明以來流行一時,如此一來,整個社會在這些文人精神與美學意識的主導下,對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就有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從書房的擺設,到廳堂的鋪陳,到園林的營造,乃至收藏古董、出行遊玩,飲食娛樂,都反映出藝術生活化的情形,這也是驅動17世紀瓷器燒造的風格與品位得到了極大發展和提高的根本原因之一。突出的現象,就是晚明開始,大量創製出的各式新穎瓷器造型,尤其以花器、香器、文房器為多。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清康熙 青花《十八學士文會》圖筆筒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在品鑒長物古董、設計營造各式器物用具時,江南的文人們始終遵循著傳統的格心與成物之道,試圖在物態環境中構建人格理想與重現精神境界。反映在景德鎮高級定制設計的瓷器上,無論是青花或者五彩瓷,都出現了許多品味極高的作品。像這次展出的赤壁賦、李白念番書、竹林七賢、十八學士這類思古慕古、文會雅集的題材當然不會缺少,而最富品格象徵的山水、野捨、古寺、寒林,也屢屢被精妙地繪寫在瓷器上。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清康熙 青花釉裡紅山水圖筆筒

鬆綁後的景德鎮奇跡

山河變色的憂傷與倫常崩壞的衝擊,似乎在藝術裡得到了安撫與修復。晚明以來,百藝發達,俱精俱美。在這樣一個如火如荼的社會背景裡,17世紀轉變期的瓷器充滿了那個時代獨有的風情與格調。在文人趣味的滲透和影響下,無論是雄奇的山水、盔甲,還是昳麗的花鳥、美人,皆細膩生動兼高穆渾雅。這個因歷史機緣而湧現的一朵曇花,直至康熙中晚期因官窯的復燒而凋落,但是其豐富多元的藝術元素、引人入勝的精彩設計與佳美的燒造品質,代表了景德鎮民窯瓷器史上的一個空前絕後的藝術成就。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