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床的來歷
  • 16年3月31日 04:3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羅漢床的來歷,羅漢床名稱俚俗,至今尚無令人信服的解釋,推測與明人所稱彌勒榻有關。彌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臥;而羅漢床也是坐的功能大於臥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習俗是席地坐,雖宋以後演變為垂足坐,但盤腿打坐的習慣一直保留著。彌勒榻,羅漢床都是為適應國人舊俗而保留的傢俱品種。另一說“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為榻,如現代的“沙發”。下面由小編為您介紹羅漢床的來歷。

關於羅漢床的來歷,很少有人知道,相關資料也沒有詳細的記載。至於羅漢床名字的由來,據說主要是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鋪,他們的房中不會有羅漢床擺放。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睡床,大和尚稱之為“羅漢”,故稱其為羅漢床。

羅漢床和塌是中國古代傢俱中兼具臥床和坐具功能的兩種傢俱,但在漢朝塌和羅漢床的主要功能在待客,而不是睡臥。我們知道,漢朝以前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臥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臥周圍。久而久之,形成了國人待客的等級觀。清朝以前,甚至民國初年,國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是在床上或炕上。

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明代以降,特別是在清代,這種禮儀已成定式。因此羅漢床由樸素向華麗發展,逐步強調自身的裝飾,清式風格的羅漢床充分體現了這一發展趨勢。

明清是紅木傢俱發展的巔峰期,這兩個時期傢俱風格迥異。明清羅漢床的製作也有許多區別:首先明代傢俱中不曾見過用大理石做圍子;其次是兩個時期圍子裝石形式大不相同,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夾住大理石,再裝入框架中,而明代卻是直接將大理石裝入框架;此外,從羅漢床的床腿也可區分出明做還是清做。總體上,明式羅漢床挖缺腿足,給人有力而含蓄的感覺,而清式羅漢床的類似腿足,有力而誇張。

以上就是關於“羅漢床的來歷”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