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和溥心畬的「南張北溥」之說,是如何形成的(共10張圖片)
  • 20年11月23日 15:3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畫壇之中,有「南張北溥」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看看張大千和傅心畬的「南張北溥」之說,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張大千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民國時期畫壇有名的人物,傅心畬和他是同一時代的畫家代表,他們都是近現代畫壇中耳熟能詳的知名畫家。張大千的畫作風格多變,不僅開創了中國畫的新畫風,也帶來了更多的繪畫技巧。傅心畬則在詩書畫三方面都有研究,兩人在畫壇各領風騷,都是領軍人物,因此被譽為是「南張北溥」。

1923年,陳師大師去世之後,中國畫壇出現了不同的派別分歧,其中身在北京的傅心畬以及南方的張大千從這些畫家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兩個畫派的領導人。傅心畬的畫風頗具古典之氣,他在當時的名氣非常大,因而深受當時人的尊敬和推崇。張大千此時的年齡並不大,才20出頭,雖然才剛剛在畫壇展露頭角,卻已經是氣勢逼人。

兩人的天賦都非常高,而且造詣都很深,因而形成的派別也是獨居風格。兩人在地域上存在不同,在繪畫理念上也是不一樣。張大千主南宗,傅心畬主北宗,兩人一個亂頭粗服,一個雍容富貴。隨出身不同,但見解卻十分相似,因而在結識之後,兩人迅速成為至交好友。據說當年傅心畬在台北去世的時候,張大千還專門到其墓前哀悼,可見兩人的友誼是非常深厚的。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畫派分離並不表示分裂,很多時候,畫派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指導、交流是非常常見的。

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南張北溥」的說法已經在全國文明,很多畫家都以兩人為首,尊崇兩人的畫風畫技。隨著兩人在畫壇的影響進一步加大,他們在畫壇的地位也穩如磐石,不可撼動。40年代之後,北溥的名聲開始出現減弱的跡象,而南張因為有了藝術創新以及其他因素的存在,不僅沒有衰弱,反而進一步發展,如日中天,讓人讚歎。

50年代之後,北溥已經淡出畫壇,並僻居台島,而南張則發展到歐美。前者依然沿襲傳統畫技,以中國傳統畫為主,後者則有了新的發展,在中西畫壇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如今,再提到「南張北溥」,南張已經成為一代宗師,而北溥依然是傳統畫家的典範,這一變化讓人唏噓,但也說明,畫壇沒有一成不變,固守成規,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

 張大千和溥心畬精品作品賞析:

1:張大千1948年作秋水春雲鏡框,尺寸:138.5×61厘米,估價:HKD 30,000,000 ~ 50,000,000,成交價: HKD 35,480,000 ,成交時間:2016.10.04,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戊子八月二十四日,寫頌秋君三妹親家五十生日。張爰再拜。
鈐印:張爰、大千。
若考大千歷年贈秋君作品,無不精妙。即使身陷敵寇竊據之舊京,仍精繪《松下問道圖》遙寄滬上,以代魚雁。至於日後輾轉寓蓉、渝、滬、京多地,每得佳楮良墨,或於畫法有所啟悟,又或愜意酣暢之際,多伸紙濡毫,寫畫相贈。證諸存世畫跡,如一九三八年《松下問道圖》、如一九三九年《大千紀游》書畫成扇十二柄、如一九四七年《李德裕見客圖》、《黃鶴山樵夏山高隱圖》、如一九四八年《江南舊遊》圖卷、《石溪筆法山水》圖卷,均精彩紛呈,足堪反映畫家盛年藝術風華之貌。

秋君對知交所贈,寶愛甚矣。如訂製錦盒以置成扇,條幅則卷疊而善貯之。她終身未嫁,逝世後,留交侄輩名聖、名靜,皆承先輩之訓,嗣守數十載,幸天庇神物,得避文革浩劫,絲毫無損,直至兩人年事已高,方漸次釋出,以付有緣者。本幅即名聖舊藏,廿餘載前在香港蘇富比首度亮相,各方哄動,此段百歲千秋之緣,遂重現今人眼前!

此畫佈局上實下虛,群峰層疊聳立,直升幅頂,具宋人山水之雄偉氣勢;而用筆細秀、設色清潤,特別是下半幅益顯其精緻的筆法。不論是松樹或夾葉,枝幹或針葉皆用細筆鉤勒,坡石水草、泊岸小舟、過橋高士、奔湍流泉,乃至於水面細描的浪紋,無不精工秀勁。設色是以小青綠法,白雲環抱山腰,將上重下輕的山與水巧妙地聯成一氣,同時又區隔了山石的前後空間。左方自峰頂直貫而下的三折飛瀑,更加強了全幅的連貫性。

2:張大千1948年作味江鏡框,尺寸:103.6×56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HKD 35,480,000 ,成交時間:2016.04.05,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味江。
太初蜀王征西蕃,野人以壺漿為獻,王使投之江中,王軍飲之皆醉。江水出青城長樂山下,中有大石,號大坎;又有小石,號小坎,水激其上,洶湧聞於數里,即今漩口江也。戊子八月青城普照寺寫,阿爰。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風堂」。

註:一九四八年九月,大千先生有青城之遊。此行取材於當地名勝風貌,結合歷史故實、神話傳說,以創作一組八幀圍繞青城山景的作品,畫題曰〈味江〉、〈離堆〉、〈老人村〉、〈天師洞〉、〈索橋〉、〈高台山〉、〈青城山〉、〈丈人峰〉。若參考諸幅之題跋,可知作伴者乃夫人徐雯波及女弟子葉名佩,俱寫於「戊子八月」,有具體日期者曰寫於「中秋前三日」,有具體地點者則為「青城上清宮」、「青城普照寺」、「灌縣」,由此推知,此游約於公歷九月中旬,遍游青城諸景,稍後即赴滬,與李秋君合祝五十整壽。
此組青城系列作品收錄於一九六七年出版,高嶺梅編纂〈張大千畫集〉,全屬黑白圖版。日後見諸著錄並公開展覽者,僅本幅及〈老人村〉。從圖版及實物所見,諸幅皆取法董源、巨然一路,所用紙材纖維較粗糙,發墨現色效果有異於一般宣紙,可能乃〈天師洞〉一幅所題曰「試于闐紙」,故本幅及〈老人村〉似應用了這種紙材,甚或整系列作品亦如是。
「〈味江〉圖山巒層迭,用相當純粹的董巨派長披麻皴線條,筆墨皴法的效果卻都缺乏明確的輪廓。大千這幅畫顯現了一種傳統所謂『毛』的特殊效果,是由於紙質纖維較為粗糙影響所致。……
此畫右半幅的丘陵,間以村舍、流瀑、平坡,向遠方一路延伸,止於後景聳拔的群山,藉濃淡配置的大橫點表現一重又一重的樹林,引導觀者的視線由近至遠。這是大千綜合了董源的〈瀟湘圖〉和巨然的〈秋山問道圖〉系列的風格,進而另創出凌空俯視的董巨派直立章法,繼元人吳鎮王蒙之後,略參清初龔半千的積墨法,又獨開生面的新局。……
大千此一系列青城系列的山水畫,習用冷暖兩色系(花青、赭石)的主調,交互多層次渲染,益增山石草木華茂溫潤萬千氣象,風格上另開蹊徑,形成董巨派在二十世紀的新面目。」 

3:張大千1947年作文會圖鏡心,尺寸:139×82.5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RMB 34,500,000 ,成交時間:2011.12.05,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高會流連酒百杯,凌雲健筆走風雷。靈珠荊璧俱堪握,不見江山此霸才。丁亥春日仿唐人筆寫此《文會圖》於大風堂下。張大千爰。
鈐印:張爰、大千居士。 著錄:著錄:1.《張大千精品集》(下卷),第311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7月。
2.《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178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10月。

「文會圖」是歷代都有名作傳世的題材,如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五代丘文播《文會圖》、北宋趙佶的《文會圖》、明王紱的《山亭文會圖》等,不僅是考察當時衣冠服飾、器具文明的最佳證據,更是當時士人懷想魏晉隋唐人物風流、並寄托自己對此盛會的無限嚮往之意的載體。 深諳古法、涉獵巨萬的張大千當然也不會置此題材於不顧。據李永翹所著《張大千年譜》及巴東所著《張大千研究》二書相關記載,可知他在1945年至1947年前後數年之間,對「文會圖」這一題材有比較多的仿作,比如香港私人藏的張大千1945年所作《西園雅集圖》四屏及大風堂藏1946年所作《文會圖》等。而從佈局及結構看,後者似直接融合了宋徽宗本和丘文播本。此外,天津文物公司曾拍賣過的一幅張大千1946年作《文會圖》則是直接仿丘文播本而來,只是人物安排有所變化,四學士變成五學士而侍從則從五人變為兩人,同時將丘本中動作或談或歌或琴或書的人物全置換入一個「作書圍觀」的場景中。
本幅《文會圖》作於1947年,據內容和結構安排可知是大風堂藏本和天津文物本的改良本:背景以大風堂藏本之背景入之,稍作改造,而人物則以天津文物本出之,合取其長而得臻其妙。幅中人物神情、動作的刻畫各各宛然,歷歷在目,而長幼尊卑、西賓東主則一目瞭然。背景中各種樹木的安排則似經過精心考慮,與人物皆一一呼應,古松對應操翰長者,而柏樹之類則對應其它各人。同時,為了增強畫幅的動勢並打破構圖上的過於規則,古松頂上的兩枝忽然向右下橫斜,與畫幅下端向左上橫插的樹幹上下呼應,構成一個極為完滿的意象系統。 敦煌之行是張大千藝術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他於敦煌獲得的靈感和技法在此後的作品中都有極充分的體現,本幅中人物的衣冠紋飾和布地設色即可窺一斑。儘管全採石青布地,但層次、明暗卻歷歷可見;而人物的開臉亦得敦煌壁畫唐人法之妙。 而張大千的題款詩亦別有韻味,它是張大千當時心聲的曲折表露。「高會流連酒百杯,凌雲健筆走風雷。靈珠荊璧俱堪握,不見江山此霸才。」所謂靈珠、荊璧,即靈蛇之珠、荊山之玉,亦即隋珠卞璧;張大千此處直言「俱堪握」,似是言其書畫雙絕,可見自負奇高,幾乎目無餘子。以此對照畫中所寫,則可知張大千是以其中操翰長者自任的。 本幅《文會圖》原藏者為舊上海紡織大王吳昆生,據吳昆生後人回憶,上世紀40年代張大千赴上海時,常寄居吳家,並為吳創作很多作品。

4:張大千1966年作益都游屐鏡框,尺寸:194.4×102厘米,估價:HKD 10,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HKD 34,360,000 ,成交時間:2016.04.05,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霽翠群峰滴,風湍眾壑號,
幽禽鳴不亂,老樹曲仍高,
扶杖攀危石,尋村問濁醪,
十年嗟已晚,卜宅首頻搔。
丙午四月,二三友人招游益都,峰石奇麗,川流湍激,為三巴勝境,因為作圖,兼賦小詩。南場丈人爰。
鈐印:「東西南北之人」、「張爰私印」。

註:大千去國後,遊蹤處處,足跡踏遍歐亞美三洲。萬里遠程,固然數月一行,即使近如所居之地,附近風光勝跡,亦不錯過。既滿足其好賞自然風景之嗜,亦為攝取種種勝景供日後作畫之素材。
五十年代移家巴西,修築八德園以居,當地頗多華僑聚居,相鄰有四川故舊經營農場,門人子弟亦圍繞身邊,故周邊風景勝處,自有其往游足跡。一九六六年春,他即有益都之遊,本幅巨製所出淵源於此。

5:溥儒1958年作碧山遙浦鏡心,尺寸:116×233.5厘米,估價: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價: RMB 6,050,000 ,成交時間:2005.07.31,拍賣公司: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戌戍仲春三月,心畬畫並題。
鈐印:溥儒(白文)、明夷(朱文)。

溥心畬先生作畫喜熟紙,而此幅《碧山遙浦》之作為設色絹本。1958年台灣名望商賈,為賀香港南北行著名參茸行擴業新張,重金聘請溥心畬先生繪畫此幅特大絹本山水。該畫嵌裝入壁,高懸在南北行大廳。數年後,溥心畬赴泰國舉辦畫展,途經香港幸晤畫家十萬山人(孫星閣),宴席上言及:「我一生中所作大畫極少,余曾為人所託,作一巨幅絹本山水畫賀贈南北行參茸商賈,此作為我此生得意之作。至今唸唸於心,未知落在何方……」。孫星閣知悉後,曾幾次到上環南北行逐家探問,終於在永樂街尋得。孫星閣凝視良久,驚歎不已。一九九二年,藏家重新裝裱,攜之移居海外,至今方應允提供拍賣(此作曾為香港嘉士德2001年10月29日拍賣會第172號拍品)。
溥心畬先生作品最有特色的山水是介乎青綠、淺絳和界畫之間的作品,或工或寫,勾勒見長,精細絕倫,即雍容又譫泊,即華貴又幽雅。此罕有巨幅精品,構圖嚴謹,碧山茂林,澗水琴聲,縈迴霧谷,其意境雲煙幻夢。溥氏此作題識行書筆勢跌宕,勁健瀟灑且詩畫書兼蓄。王孫和逸士不同心境融為一體,造成獨特的藝術表現。
溥心畬先生的學識、詩文、書法、繪畫的集合,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後不可多得,所以才有了「西山逸士」之號,成為近代中國繪畫史上的巨匠。正所謂「蒹葭八月霑零露,所謂伊人水一方」,是也。

6:溥儒鍾馗嫁妹立軸,尺寸:185.5×95厘米,估價: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價: RMB 2,860,000 ,成交時間:2004.06.26,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4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鈐印:心畬翰墨
款識:西山逸士溥儒。

說明:溥公乃遜清皇室中人,十七歲(1912)清亡而入民國,五十四歲(1949)離大陸而入台灣。乃寄情自然,繪山水、繪花鳥畫;又或嘲笑世事,而畫鬼怪畫。溥公所畫鬼怪畫,以小幅為多,如其「西遊小品」、「鬼怪冊頁」等;也有手卷,如「柳藏經(柳樹精故事)卷」等;其六尺巨幅則唯此,「鍾馗嫁妹圖」。此圖有兩幅,大同小異,一曾在台灣國秦美術館。一即本圖。
鍾馗故事,出於唐朝,而見於宋代沈括《續筆談》。沈括曾見唐吳道子所畫鍾道像,其題記云:「開元年間(713-741),唐明皇(玄宗)夢見大小二鬼,小鬼著紅衣,犢鼻裙(短裙),大鬼著藍衣,戴帽。小鬼偷了宮中寶物逃走,大鬼捉到了他,刳其雙目而啖之。明皇問大鬼是從何來的?大鬼奏說:『臣鍾馗,武舉未中,願為陛下除天下怨鬼。』明皇夢醒,即下詔傳吳道子畫其像。吳道子奉詔,若有所睹,畫成以進。明皇又詔示天下,使各於歲暮畫鍾馗圖以祛邪魅。」此為鍾馗故事的最早記載。
後來,善為幽默諷刺之輩(古稱,「滑稽者流」)作《鍾馗傳》,又傳:鍾馗本是唐朝開中進士,因為面貌醜陋見棄於明皇。鍾馗一時氣憤,自絕於金殿。其魂魄到了陰間,閻王說他「陽壽未終」,命他返回人世。鍾馗遂遊行四方,專除藏匿於人世的惡鬼。人世有勢利鬼、貪心鬼、齷齪鬼、暴戾鬼等等怨鬼,以及色鬼、酒鬼、賭鬼、餓鬼、糊塗鬼等鬼也常有惡行,鍾馗一一除之,世間本已成鬼域世界,唯鍾馗儼然正義之神。此為明代以後所傳鍾馗故事。民間本有祛鬼除邪之鍾馗圖,至此而畫家又畫群鬼眾眾形相,如揚州八怪之一羅聘(號雨峰)之畫「鬼趣圖」。

7:溥心畬崇林尋泉鏡心,尺寸:181×94.3厘米,估價:RMB 200,000 ~ 300,000,成交價: RMB 1,870,000 ,成交時間:2007.05.11,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7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列嶂鳴山木,懸巖俯細流。欲尋泉落處,乘興上扁舟。心畬。
鈐印:溥儒之印、心畬翰墨、只可自怡悅、羲皇上人。

說明:拍品為溥心畬罕見的大尺寸設色山水畫作,且佈局精工,運筆細緻典雅,極為珍貴。
溥心畬早年涉獵經史子集百家諸書,學養俱豐,是位溫文儒雅的飽學之士;他又是位丹青妙手,可讓他將詩情傾洩在筆下的山水之間。東坡曾贊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此境界,亦是溥氏的嚮往與追求。
畫上題詩「列嶂鳴山木,懸巖俯細流。欲尋泉落處,乘興上扁舟。」以此詩觀此畫,精心勾勒點染的重山疊嶂,離離的淡青色秋樹,錯落在清雅的赭石山崖間,中景幾株丹紅的霜樹,預示深秋將到。崖下明淨的秋水上,飄蕩著一葉小舟,船上高士正怡然賞鑒這漫漫秋光。溥氏喜用有彈性的筆鋒在精選的紙或絹面作畫,這樣,由下筆的輕重緩急,自然產生線條律動,即便靜寂的山水,也會因之充滿節奏感。整個畫面淡淡的暖意中,有幾分冷澀,恍然是「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
溥心畬大尺寸作品少見,就目前所知,類似這種六尺整紙、精工設色者,僅有身後藏於家的《遠林暗壑》、《鍾馗嫁妹》兩幅,都屬膾炙人口的佳篇。此作尺幅巨大,兼之以不厭劬勞地精勾細染,且意境超妙,實屬難得。
以下三件拍品《崇林尋泉》、《秋荷宿沙雁》與《古意山水六幀》,徵集自一位東南亞資深收藏家,畫作數量不多,卻每件都有獨特之處,迥非一般應酬筆墨。
《崇林尋泉》在溥心畬作品中,為罕見的大幅,且精勾細染,意境超妙;《秋荷宿沙雁》兼具院體的細膩與寫意的神采,其題畫詩抒發了畫家故國黍離、托身無路的生命慨歎;《古意山水六幀》多仿宋元,青綠絹本,色彩秀潤而豐富……

8:溥儒松巖訪友立軸,尺寸:310×94厘米,估價:RMB 360,000 ~ 400,000,成交價: RMB 1,650,000 ,成交時間:1994.11.07,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1994秋季拍賣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