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共4張圖片)
  • 18年7月3日 06: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國畫精賞】

宋 · 梁楷《潑墨仙人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

宋 西元960-1279

梁楷

潑墨仙人

冊 紙本 水墨畫 縱:48.7公分 橫:27.7公分

名畫琳瑯冊第二幅

梁楷(活動於十三世紀初期)是名滿中日的大畫家,祖先梁義曾任職山東東平縣。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師法賈師古,而青出於藍。南宋寧宗嘉泰年間(1201-1204)畫院待詔。皇帝曾特別賜給金帶,對這最高的榮譽,梁楷卻不接受。他喜好飲酒,酒後的行為不拘禮法,自稱是「梁瘋子」。傳世的作品,草草為之者,人謂之「減筆」,本幅即是一例。

梁楷以大筆蘸墨,自肩膀至衣服下襬,飛揚的筆勢墨韻,姿意奔放揮灑,不出十數筆之間,就將一位酒醉獨行,一臉瞇笑的仙人,筆簡形具地充分表達出他飄逸的氣質。畫完成於頃刻之間,卻是一生畫技千錘百鍊的成果。梁楷的藝術創作,借酒助興,酒酣意發,無拘無束,正是最真實的自我表現。

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

《潑墨仙人》是梁楷潑墨畫法的代表作,表現了一位爛醉如泥、憨態可掬的仙人。古代評論家多贊梁楷的畫「描寫飄逸」,這是對其畫風的總結,又是對其創新的首肯。「逸」是我國古代評畫的一個重要標準,唐代朱景玄於「神、妙、能」三品之後又列以「不拘常法」為特徵的「逸」品,宋代黃休復提「逸」格於「神」品之上。這似乎僅僅是品位排列次第的問題,卻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畫家對新的審美情趣的追求。

所謂「逸」格的特點,是「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神俱,得之自然。」(引自《益州名畫錄》)即指那種自由奔放、意趣超曠、蕭灑自然、不尚法度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倡導,對以後的中國繪畫影響很大。但論人物畫的「逸」格代表,當首推梁楷。「畫法始從梁楷變」(《南宋院畫錄》引古汴趙由樵語)這「變」曾被夏文彥概括為「飄逸」(引自《圖繪寶鑒》)二字,即對「逸」格的追求。

《潑墨仙人》集中體現了梁楷的這種追求。畫面上沒有對仙人作嚴謹工致的細節刻畫,沒有用猷勁的線條描繪頭部,而是通體以潑灑般的淋漓水墨抒寫,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造成視覺上的撲朔迷離。並且有意識地壓縮了五官的正常距離,絕妙的表現了仙人清高超脫、不屑凡俗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畫面中那渾重而清透、粗闊而有致的大片潑墨,真是筆簡神具,得之自然,深得簡略閒逸之氣。

梁楷深通禪理,生性狂放,嗜酒自樂,人稱”梁瘋子”。《潑墨仙人圖》便是其傳世名作。此畫以高度集中概括的簡練手法,用蘸墨大筆,廖廖幾筆,如墨潑紙,信筆而成,描繪出一個醉醺醺的神仙形象來。此畫極為生動,堪稱神完氣足,達到了水墨畫的極致。

畫上有題詩云:

“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台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梁楷的這種潑墨畫法為後世禪宗畫開了先河。此畫曾經乾隆、嘉慶兩朝內府收藏。

以前,看梁楷的《疏柳寒鴉圖》,驚異於他寥寥幾筆,就把幾隻寒鴉或飛或棲,殘柳枯枝,一派蕭瑟的畫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後來,又看到他的《潑墨仙人圖》,才恍悟簡筆寫意遠非梁楷真面貌,傳神達意的潑墨人物才更能渲染他的率真性情。

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

畫的是一位仙人不衫不履的醉態。你看他,袒胸露懷,寬衣大肚,抿嘴聳肩,步履蹣跚,一副醉意矇矓的樣子。細細看時,仙人的嘴角正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一雙小眼半睜半閉、似譏似諷,彷彿看透了世間一切。

但看畫面,似乎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以淡墨塗抹,而後在將干未干時再在肩頭以濃墨破,在干後再用濃墨勾腰帶。這種粗筆橫掃,筆簡而意到,墨色淋漓酣暢的畫法,為梁楷之前所無,而且在南宋繪畫由工細趨向簡略的潮流中也為僅有,後人稱之為「潑墨」,成為後代畫家心儀手追的大寫意的楷模。但是,此所謂的「潑墨」,與今天我們所見張大千創製的「潑墨潑彩」,還是完全不同的。張大千是不用筆,而將墨水或顏料盛在缽內,用手執缽直接將墨水或顏料潑在畫上,然後依其自然形成的痕跡用筆適當加以引導。

而梁楷的潑墨,則是先用「蘸墨法」在粗筆中飽蓄濃、淡尚未完全混合的墨水,然後以手執筆,按程序疾速在畫上橫塗豎抹,使留下的濃、淡墨色自然滲化,似墨汁潑翻,卻又留有用筆的軌跡。嚴格地講,梁楷的潑墨,是用筆所致,有潑墨之意,而無潑墨之舉。這一種表現力極其震撼,而又極具難度的繪畫技術,歷代備受推崇,明徐渭、清八大、金農乃至現在,無數畫家奉若聖明,趨之若鶩。

梁楷不愧是潑墨人物畫的鼻祖,他以濕筆飽蘸濃墨,自上而下大刀闊斧地率性揮寫,不過幾筆,仙人寬衣慵體、諧趣可愛的神態已經恍如眼前。他誇張地加高了仙人的前額,最大限度地將其五官擠成窄小的一團,垂眉細眼,扁鼻撇嘴,既顯得醉態可掬,卻又詼諧滑稽。他用潤墨寫出「仙人」的腰帶,僅僅四筆,但是肚子的形狀和行走時衣帶飄動的意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你能靜下心來,似乎能聽到仙人步履蹣跚行走的聲音,也似乎能聽到似是而非的笑聲。

梁楷之所以能在表現技法和藝術風格上大膽變格,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除了當時審美情趣和繪畫觀念的發展變化、繪畫工具材料的不斷發展改進,以及人物畫經唐宋、五代的發展在技法上積累豐富等客觀因素外,更加重要的是畫家在主觀上能敏銳地感悟到時代的脈動——人的自我發展,體察到審美情趣和繪畫觀念的變遷,汲取前人的成就,寄強烈奔放的情感於筆端。

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圖 題跋

《潑墨仙人圖》賞析

作者:孫潤之

畫中仙人坦胸露乳口眼歪斜,難以分辨是他醉了還是畫他的畫院待詔梁楷醉了。興許他畫的就是自己吧,這道人嗜酒自樂醉醺醺的,不就是平日裡其他待詔們欽佩敬服的「梁瘋子」麼。想必和梁楷交好的眾多禪僧看了,也難以參破畫中的禪機。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一念悟時眾生是佛」,那麼執迷不悟的眾生還未曾「醒來」,渾渾噩噩的暈醉著。反倒是步履蹣跚衣衫不整的潑墨仙人是徹悟明達的,這看似抵牾常情卻真真兒的棒喝住眾生眼中的顛倒妄想。相傳梁瘋子畫過佛祖大嚼豬手和酩酊醉酒情節的禪畫,都是受到杭州靈隱寺和長慶寺的僧人居簡、智愚、廣聞、牧溪影響而創作的「呵佛罵祖」之類的作品。以畫參禪的梁楷,筆下的釋道鬼神都是中國美術史上形象奇譎,盡脫煙火氣的高人。有人猜測他幻化勁健的筆觸是用折斷的蘆葦沾墨而畫,有人猜測他爽利快意的畫作是在他醉後潑墨筆走如閃電的結果,還有人猜測自謂諢號「梁瘋子」的他雖然將皇帝賞賜的金帶掛在樹上揚長而去,卻並不呆傻癡?。

梁楷的身影在眾人的眼中愈發的撲朔迷離,他的畫風可以精細規整如《出山釋迦圖》《八高僧圖》和《疏柳寒鴉圖》,也可以灑脫狂放如《李白行吟圖》、《布袋和尚圖》、《六祖撕經圖》等。他的存在就是畫史中活潑潑的潑墨仙人,畫中乾隆皇帝題「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台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現實生活受到社會禮俗的框囿,只能畫中不識名姓的大醉一場,想必宮中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使得梁楷積鬱憤懣。唯有仙宴散後,沉醉不知歸路方是解脫。展眼畫軸,仙人廣顙眉低,聳肩闊步,絨絨的胡茬子虛虛的若隱若現,正好反襯出眼鼻精妙的點畫。耳朵的勾線破除了肩頭發髻的混沌蒼茫,從頭部的有形到上身的淋漓潑墨,再到褲子鞋的收拾,打出了一套收放收的醉拳。點睛之筆在於焦墨的腰帶,把仙人全身了無形跡的飛白和濃淡墨塊,收於一處,好比這場醉拳招式已畢,收功下丹田一般流暢利落。虛實相依相生,五行相刑相殺,旺相囚休的輪迴如無端之環,生生不息的盤活畫面。與其說是繪畫,實際與造化同功。這便是將天地的大美化於方寸的筆底,拋棄眼睛所見的色相而「見諸相非相」。

梁待詔拂袖而去的背影漸行漸遠,樹枝上吊掛的金帶還在搖曳著。身為大寫意人物畫的鼻祖,他的高度是絕無僅有的,畫史上縱便張?畫松樹「外師造化」,也因流傳無序湮沒歷史。能與其並席的只有八大山人。他們二人,一個人物畫神逸絕倫,一個花鳥、山水畫迥斷塵俗,將大寫意畫推向了巔峰。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