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景明《清明上河圖》(1張圖片)
  • 18年7月20日 02: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沈源《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描繪了北宋首都開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為北宋風俗畫巨作。 

  因為該畫內容寫實豐富,社會風俗盡顯,畫面宏偉壯闊,筆法嚴謹精細,廣受後世青睞,仿慕者眾多,流傳至今約百餘卷,並形成了“清明上河學”。因一幅畫作形成一門研究,這在中國畫界是很少有之的。 

  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編纂的《清明上河圖:珍藏版》一書記載:傳世的《清明上河圖》中國大陸有10件,中國台灣有10件,日本有11件,美國有6件,歐洲有6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5件。其中著名的主要有三大版本: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本張擇端版,二是明本《清明上河圖》,三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因為歷史上,真正見過張擇端真跡之人少之又少,所以後世大多數作品都是按照複製本甚至是再複製品進行描繪,其主要還是靠想像來完成,這就造成《清明上河圖》各版本間的差異很大,並被打上了不同時代的烙印。 

  而在可以查考的清院本四卷中,沈源的《清明上河圖》(見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是唯一一幅一改往日重彩設色、風格清雅的畫作。 

  沈源生於清乾隆元年,是雍正至乾隆時期的宮廷畫家,善畫佛像、人物,亦工山水界畫。他在乾隆時期(1736—1795)供奉內廷,原為宮廷設計圖樣的“畫樣人”,乾隆元年(1736)被調入畫畫處,留有《熙朝名畫錄、唐沈合作圓明園圃冊》等。 

  沈源的《清明上河圖》,規格為34.8×1185.9厘米,紙本設色,為歷屆《清明上河圖》中尺寸最大者,可謂鴻篇巨製。 

  此畫以水墨為主,在用色方面,只用赭色稍加勾染,充滿了清新淡雅之味。在畫法上,明顯借鑒了當時傳入宮廷的西洋“線法畫”,即採用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法,以擴大建築物在畫面中的空間感和縱深感,力求達到“布影由闊而狹,以三角量之”的立體效果。雖然受中國審美傳統的限制,這種畫法在圖中有所淡化,但與傳統的建築畫相比,三維景物的表現能力確實有了相當大的提高。 

  因為當時宋本的《清明上河圖》還在民間,直到清嘉慶四年(1799),續編《資治通鑒》的大學問家畢沅家被抄時,其收藏的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才第四次入官。所以,乾隆年間的沈源,畫《清明上河圖》是在各種明本和清代前期本身就有的繪製長卷之上進行繪作的,這就使得該畫在構圖與場景的安排中,與清院本陳枚五人合作的《清明上河圖》基本相同,只有一些枝微末節的增減,如增加有掃墓哭墳的畫面,中段金蘭居的位置近似,但在店名、建築結構與畫法有所差異;其次在狀元府第的庭園景佈置亦略有不同,而富貴人家除了庭園有更動外,樓閣的結構也不同,亦無西式建築的樣貌;後段大木橋後的捕魚網罟前安排了一段狗兒打翻食擔的戲碼。整個街道很乾淨,生意興隆,沒有妓館和占道經營現象,表現出風清景明、社會安定、健康祥和的社會面貌,很有清代社會特色,因為乾隆年間是完全禁妓的。 

  整幅畫作用筆熟練,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極為精細工整,堪稱清代畫院的佳作。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否是清明時節景象,歷來有爭議,但沈源的《清明上河圖》無疑是給了肯定回答,這從其畫面色彩和內容上可以一眼窺知。 

  風和景明的清明場景不僅是畫作,也是人們對社會風氣的向望。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