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與中國畫(1張圖片)
  • 16年8月20日 06: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松石牡丹圖(國畫) 清 朱耷

   “道”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範疇,儒、道、釋三家皆言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他認為道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既然道是自然的,中國畫又取法於道,那麼道與畫就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自然對於道來說,是人們取法的最根本對象。中國繪畫與道家思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果將中國的哲學史與藝術史聯繫起來探究,不難發現,道家文化影響了中國繪畫的體系,並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道是中國美學與傳統哲學的最高範疇,以老莊為首的道家學派對此有較為深刻的闡述,道家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是一切事物的最終本源、它既是物質元素的一分子,又是本質規律的核心。

   “道法自然”在中國畫的發展史上有重大的影響,直接啟示、引發和影響了藝術家關於審美問題的思考。中國畫要做到“自然”,就要深刻體察到宇宙本體自然無為的狀態和創造天地萬物的自然過程。走進自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國畫中藝與道有本質的聯繫,所謂“藝即是道,道即是藝”,所以有時候人們常說畫就是“畫道”。畫中描寫的都是自然中的道,離開了自然的道,中國畫就無從談起。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先賢們早在幾千年前就對藝和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並形成具有中國哲學意味的思想體系。他們認為,藝來自於自然、來自於道,也來自於人的內心,而人的內心是通過自身對仁的修養、藝的培養、德的實踐來實現的,所以中國畫中的藝要與自然融合。中國畫作為體悟道的繪畫,體現在“志道據德、依仁遊藝”與“寓道於術”的藝術方式上。具體分為:以形寫神,神形兼備;進乎技,藝與道合;心靈磨礪,心道合一。中國畫並不是道本身,繪畫是視覺產品,不同作品的格調千差萬別。格調的高下與審美相關,審美是一個人修養的外化,而其修養正是在向道的層面靠近的過程,所以古人常說某事某技“近乎道”。老子講“五色令人目盲”,畫家表達審美比一般人更為直接一些,其審美的品位、格調、境界,可以通過筆墨表達出來。所以看中國畫,最終要看的還是人,即看畫畫的人。人的修養高下、審美格調高低,在筆墨裡是可以立辨的。正如古代畫論裡的“畫如其人”。這就是中國畫中為什麼要體現道的原因。

   黃賓虹先生說:“元人一筆兩筆,無筆不繁。”元代畫家倪雲林的畫就是用筆概括提煉的,甚至寥寥數筆,但黃賓虹卻看到了“繁”,所以說黃賓虹是近乎道的人。但他也說過:“宋人千筆萬筆,無筆不簡。”其實世間之事亦是如此,事與物,看似紛繁複雜的表象背後,都有其一定的規律,唯有真正明白之人才可以看到並掌握它。唐代畫家張彥遠言:“夫用界筆直尺,是死畫也,守其神,專其一,是真畫也。”“夫畫物特忌形貌彩章,歷歷具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中國畫注重寫意性,重意而非形,講究以書入畫,筆在意先,傳神達意。蘇東坡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歐陽修言:“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即是此意。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中國畫的道和思想家哲學家談的道是有些區別的,中國畫的道一方面是理法、形神等在畫面上有跡可尋的;另一方面是氣韻、意境等相對玄遠的。

   中國畫的氣韻、意境等是存在畫外的“意”,是道家所言的“意足不求顏色似,前生相馬九方皋”,還沒有弄清牝牡驪黃,卻能知道馬的“意”,畫意的存在,正是李贄說的:“追風逐電之足,決不在於牝牡驪黃之間。”境是佛家所言,佛家稱一切假的東西都是境,一切都可以叫境。意境是什麼?是能感受到卻又抓不住、摸不著,且人們喜歡的。人們喜歡看畫,就是要看生活中不能得到而內心嚮往的景物,倪雲林的荒寒、八大山人的孤冷,都是現實當中不可得到的,但越是得不到,人們越是嚮往。

   南齊時期,謝赫曾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鑒賞中國繪畫作品的重要美學原則:“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摹寫是也。”“六法”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氣韻生動已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最核心的觀念之一。氣韻就是生動,若無生動的筆墨,不可談氣韻。當然,謝赫說的氣韻主要還是說“神”,也稱之為神韻。六朝人很注重“神”,支道林喜歡養馬,引來旁人的非議,而他卻說:“貧道愛其神駿耳!”所愛者非馬,馬之神也,這與九方皋相馬非常近似。這種神、神駿就是神韻,就是謝赫說的氣韻。中國畫中的氣韻,描述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吳昌碩詩云:“墨荷點盡秋冥冥,苦鐵畫氣不畫形。”他說中國畫是在畫“氣”,氣怎麼才能讓人們看到,又在哪裡?其實就蘊藏在筆墨之間,只能在筆墨之中去體會,中國畫中的氣是不可說的。

   中國道家哲學是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它的形成以及發展,深深地影響了我國的文學、經濟、藝術等領域,道家崇尚樸素、簡淡、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些思想對中國畫起到了積極的理論指導作用,決定了中國畫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取向,並形成了中國畫鮮明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面貌。

   (作者系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