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幸蜀圖》(宋代摹本)(共8張圖片)
  • 16年7月12日 00:3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唐代山水畫家李昭道,是上周介紹唐代畫家李思訓的兒子。李昭道的藝術得自家傳,也是擅畫青綠山水。李昭道官至中舍人,因為其父人稱「大李將軍」,所以他也被人稱為「小李將軍」。雖然他並沒有將軍職務。《明皇幸蜀圖》為絹本,55.9厘米、橫81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這圖也其父親李思訓《江帆樓閣圖》一樣,傳為其作,實為風格接近的宋代摹本。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明皇幸蜀圖》絹本、青綠重彩、縱55.9厘米、橫81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皇幸蜀圖》是描繪唐代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隆基丟了首都長安,逃往四川避難,在深山中行旅的情景。所謂的「幸」其實是皇帝駕臨某處,象徵著皇帝到哪兒,當地的百姓都會感到幸福。為了體現出這個「幸」,畫家並沒有把唐明皇倉皇出逃的 樣子畫出來,而且表現的如同「春遊」一般,從唐明皇到妃子,再到隨從,一個個都是衣冠齊楚。從史書上看,唐明皇「逃」往四川是秋天的事,而畫中山青水綠,像是春天的景象。看來畫家還是不能得罪皇帝啊。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

唐朝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一開篇就說明近四川是多麼難的事情。《明皇幸蜀圖》在畫面的上部也用白雲繚繞的山來表現蜀道山勢的險峻,在樹木中藏著崎嶇的山路和棧道。畫上的高峰、巨石、白雲和流水都用非常細膩的線條勾勒出,用線來表現岩石的結構和形態,塑造出山峰的高嵩氣派。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

畫下部右面唐明皇帶著嬪妃及隨從在山中穿梭,李隆基騎在馬上,走在前面。身後是穿著胡服頭戴帷帽的嬪妃,從嬪妃的頭飾、鬃馬等造型上看,都承襲了古代傳統樣式,在一些唐代壁畫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範例。面左面則有一隊人在棧道上和石徑中行走,隱沒的身形透露著蜀道行路的艱難。畫西部中間則有一隊人在樹蔭下休息,駿馬也在地上撒歡打滾。人物的動態和衣服配飾都描繪的細膩,馬匹和駱駝也描繪的栩栩如生。只是駱駝能不能在古代蜀道中行走,畫家好像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

在技法上除了之前提到畫家重用線來勾勒出山石的形態,還運用重彩設色,並保持不壓線,讓線充分展現出節奏美。在色調上保持色調的和諧、秉承李氏父子「金碧山水」的流派要素。這種畫風直接影響著後世的畫家。

李昭道作為李思訓的兒子,很好的繼承了他父親的創作風格,還擅長畫鳥獸、樓台,畫「海景」則是他首創,所以他的畫風在其父畫風上有所創新。唐代的理論家認為他「筆力不及思訓」,是覺得他用線相對其父細弱,但他畫面佈局的大勢要比其父「妙又過之。」

唐明皇倉皇而逃的《明皇幸蜀圖》

《明皇幸蜀圖》畫中有著明顯「李家」山水的重要元素,但目前學術界都認為這是宋代的摹本,畢竟畫中已滲入了宋人對山水結構的理念。這幅畫在清代《石渠寶笈·三編》中的著錄畫名曾是《宋人關山行旅》, 從乾隆的題詞也看到,在清代已經認為這是宋代的摹本。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