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歷史上中國民間貿易中流通的是「銀兩制」即「銀元寶」及「銅圓」。到了滿清末年,帝國主義用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封建閉守」的大門,隨著沿海城市的開埠通商,大量的異國「番銀」流入國內。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本省,價格RMB 4368000元
清中期以來,銀元就開始從國外傳入我國,並在南方沿海地區市場上流通。有荷蘭、西班牙、墨西哥、英美等許多國家的銀元在我國流通,試想,豈不亂矣。直接造成的社會問題是:幣制混亂,白銀外流,銀價高漲。
「番銀」是「九銀一銅」的銀元,與銀元寶交易,十成就虧了一成。數年下來國內白銀大量外流。
清光緒年間,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上奏朝廷:擬自製銀元抵制「番銀」,清廷准奏。張之洞隨即在湖北開鑄「庫平一兩」大清銀幣,這便是我國銀元的最早出現。
張作霖像民國16年壹圓大元帥,價格RMB 4256000元
雖然國內有了「銀元」的出現,但「庫平一兩」還是以「兩」為單位。不足與抵制「番銀」。隨後江南各省陸續開始鑄造「庫平七錢二分」銀幣,基本與「番銀」在重量、含銀、直徑等達到一致。
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正在天津主持中國的洋務運動,自然也涉及到金融領域的改革。為了緩解經濟蕭條,增加流通,也為幣制改革之需要,李鴻章於1887年率先在天津「東局子」設立「寶津局」,鑄造制幣,1890年建成,改名「北洋鑄幣廠」又名「天津機械局鑄錢局」並試生產。「北洋鑄幣廠」於1896年購置進口先進設備,試生產了銀元和銅幣,同時鑄出半元、一角及五分的輔幣,上有「北洋造」字樣,1898年又開鑄銀元「壹圓」「龍洋」,並且投入市場,頗受好評。「北洋鑄幣廠」開創了中國機械化鑄造銀元的先河。
江南省造戊戌七錢二分珍珠龍 NGC MS 65,價格USD 418250美元
自李鴻章始,在天津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署,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中心,所以在李鴻章改革的三年以後,清政府也於1890年決定自鑄銀元,與銀兩並用,於是中國出現了貨幣雙軌制。雙軌制的出現,原意是在「廢銀兩」「改銀元」的貨幣統一過程中起一個過渡作用,但是由於甲午戰爭和庚子國難,使改革延滯,由於過渡時間過長,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混亂,當時市場上流通的有銀兩,有銀元,有銅錢,還有紙幣;在銀兩兌換方面,又因銀兩成色、重量的不同,分為「庫平」(官方)、「關平」(海關)、「漕平」(漕運)、「市平」(各地市場通用)等標準,使交易十分複雜,也就使流通形成滯阻,造成流通不足,經濟蕭條,物價起伏。所以現在強調「穩定壓倒一切」是有它歷史的經驗教訓在其中的。
1902年,袁世凱從「都統衙門」接受天津後,立即呈請戶部立案註冊,建立天津官銀號,成為第一家省立國家銀行。同時,袁世凱還奏請朝廷:「今日中國計學未精,官號則資本不足,非設國家銀行以統攝不可。」建議在天津代為設立戶部銀行,即國家銀行。1904年,根據袁世凱的建議,戶部銀行在北京成立。國家銀行雖未能按照袁世凱的如意算盤,設在天津,由袁世凱代管,但是袁世凱對於中國現代銀行系統的建立,新型金融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孫像三鳥民國21年半圓下三鳥,價格 RMB 2240000元
1910年清政府頒布幣制條例,規定銀元為國幣,統一由政府鑄造,各省不得私鑄。
後來大清朝成為了歷史,袁世凱成為國民政府總統。1914年,國民政府公佈新國幣條例,並在天津造幣總廠鑄造新一元銀圓,圖像為袁世凱頭像,這就是人們俗稱的「袁大頭」。同時鑄造了銀角、銅圓等輔幣。此後國民政府以天津造幣總廠的制幣為準,逐步規範了中國貨幣,並將全國九個造幣廠(廣東、湖北、福建、江寧、奉天、四川、雲南、河南、吉林)改為分廠,隸屬於天津造幣總廠管轄,按照統一的標準鑄造貨幣。
至此,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貨幣的工作基本實現;「銀兩制」改「銀元制」的改革基本完成。最終過渡到完全紙幣時代,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北洋政府倒台,民國政府建立的時候。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現代金融制度,逐漸建立起來,天津成為當時中國金融中心。
袁世凱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打擊違法,禁用制錢,建立銀號,建廠鑄幣,加大貨幣投放,增加流通,對於平抑物價,穩定市場秩序,進而穩定民心,穩定了天津的社會秩序,其功不可沒。袁世凱對於建立造幣廠,實施貨幣改革,統一中國貨幣,建立現代金融秩序,都作出了很大貢獻,值得歷史留有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