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馭《藍籐富貴圖》(1張圖片)
  • 16年6月14日 17: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這幅清代畫家馬元馭的《藍籐富貴圖》(見圖),絹本設色,縱75、橫38厘米。繪籐條編五隻花籃:上端三隻花籃高低交叉相錯,紫籐籐蔓曲虯,葉如綠絲、花色深紫、綽約可愛;上端右花籃繪三朵雪白海棠,兩朵綻放、一朵瓣立,嬌媚欲放;另一仰臥花籃,繪四朵“錦袍紅”牡丹,黃蕊染心,富貴妖妍。凸顯構圖中心的是那籃兩朵碩大的白瓣檀心“玉天仙”牡丹,將春的風貌和富貴刻畫得淋漓盡致;圖右下方的“朝天紫”與“青心白”牡丹醉臥籃外,構圖佈局精湛雅致與“錦袍紅”遙相呼應。馬元馭的花卉均以沒骨法畫成,鮮花、嫩葉相映生輝。體現“枝蒂花所生,設色須輕盈。常捨欲語態,自有動人情。”的畫花訣;其畫葉訣注重“動搖風露態,有花必有葉。春夏多敷榮,更有四時別”的技法。 

  左上行書題款:“丙申春仲雨窗寫於虎丘梅花樓馬元馭”。鈐白文“元馭之印”、朱文“扶羲”。圖下左鈐“潤之所藏”、右鈐“孫氏珍藏”皆為朱文印。查《中國歷史年代簡表》:“丙申”,即康熙五十五年(1716)。時年,馬元馭45歲,正是畫家爐火純青之年。 

  馬元馭(1669—1722),字扶羲,別字棲霞,號天虞山人,江蘇常熟人。畫傳家法,精於花鳥,尤工蘆雁;筆墨活潑灑脫,氣韻超逸,突過乃父。馬元馭賦性落拓,縱酒逞筆,乃益豪放,富於情趣。寫生得清初“六大家”之一惲壽平親傳,潑墨秀逸、流麗風致,水墨居多。又常與蔣廷錫探討六法,受益頗深,故沒骨畫益工。清“四王”之一的王翬曾贊曰:“扶羲神韻飛動,不泥陳跡。”馬元馭亦研習沈周、陸治技法。自以為得沈、陸遺意,其超然縱處誠有沈、陸風規。興到之作,逸筆尤佳,其書雋佳。現存畫跡有康熙三十二年(1639)的《杏林春燕圖》軸、康熙三十九年的《群仙拱壽圖》軸等,著錄《石渠寶笈三編》。傳世作品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桃柳八哥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花溪好鳥圖》軸,藏中國美術館;《南溪春晚圖》軸、《秋塘清興圖》卷,藏南京博物院;《雜畫圖冊》藏常熟市博物館。子逸,字南坪,晚號陔南,善花卉,尤善畫魚。女荃,畫花卉妙得家法,以勾染出名。值得一提的是,這幅《藍籐富貴圖》上兩方鈐印,與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文物出版社)第707頁:馬元馭印鑒第4號、18號印文、行書題款與708頁55號署名完全相符。 

  馬元馭的這幅《藍籐富貴圖》,令人賞不厭倦。“藍”與“蘭”諧音,以示花籃。“蘭蕙”根系百姓,自古以仁義與民本為傳統美德精華。詩仙李白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的詩句。“籐”“騰”諧音,寓意“騰達”。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劉賽客《嘉記錄》記:“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可見牡丹入畫近1500載。牡丹是“富貴”的象徵,唐宰相李紳子李浚撰《摭異記》:“中書舍人李正封詩云:‘國色朝酣酒,天香染夜衣。’”形容牡丹色彩和香氣的可貴;後引申為形容容貌美麗冠絕的女子。宋代周茂叔《愛蓮說》:“牡丹,花之富貴也。其別名曰“百花王”“富貴花”。《藍籐富貴圖》,寓意“康熙盛世、國富民強”。 

  馬元馭的《藍籐富貴圖》寫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春,地點在蘇州虎丘梅花樓。明清時期,虎丘梅花樓既是古時有名的青樓,也是文人騷客展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才藝的重要平台。明代書畫家董其昌(1555—1636)曾在梅花樓繪有《中秋虎丘玩月圖》手卷,款識:“乙卯(1615)中秋虎丘玩月圖於梅花樓,玄宰。”明代書畫家陸士仁扇面書法小楷,款署:“時萬曆戊申(1608)秋七月既望,書於虎丘之梅花樓。吳郡陸士仁。”《藍籐富貴圖》是馬元馭在蘇州虎丘梅花樓展示書畫才藝的精品佳作。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