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的藝術精神(共24張圖片)
  • 15年4月6日 00:5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李小可

「千難一易」是父親在1986年舉辦「李可染中國畫藝術展」時回顧一生藝術經歷的感慨。他認為一個藝術家的成功和個人風格的建立是需要條件的,條件具備才會水到渠成。所需的條件不是幾個而是多方面,這是一個需要終生積累的過程。「七十二難」、「廢畫三千」、「七十始知已無知」、「白髮學童」正是形容這個過程的艱辛。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書法 《白髮學童》

古今中外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家都是非常個人化的,其所選擇的特殊性藝術道路和態度決定了他們的藝術面貌。父親總結一生的藝術道路,提出要「精讀大自然與傳統這兩本書」,正如古人講「師造化」「師古人」。他13歲拜師徐州先賢錢食芝學畫,由此與中國畫結下了終生之緣。父親22歲考取林風眠在杭州創辦的國立藝術院(後改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研究生,受教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父親認為杭州藝專的學習是對他藝術道路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環。但之後他並沒有選擇西畫,而是堅持中國畫水墨表現的藝術道路,並為此探尋了一生。四十年代父親在重慶提出對於傳統「要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要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他認為傳統是古今中外人類文明、智慧、經驗的結晶,掌握傳統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進去」就是要深入領悟其文化特徵、程式化、筆墨化、寫意化、意境的表現方式,研究與西方繪畫相比較的東方藝術表現的特殊規律。當時他畫了大量研究石濤、八大、石溪、吳道子等前人的作品,同時也創作了一批寫意山水、人物和牧牛的水墨畫,以領會中國水墨的表現特徵。而「打出來」則是要把傳統的藝術規律與藝術家個性和所處時代、自然相連接,作「透網鱗」,以實現對傳統的超越。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書法 《用最大功力打進去,最大勇氣打出來》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家家都在畫屏中》40.5×44.5cm 1954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北海晨曦》32.5×43.5cm 1954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雨亦奇》44x59cm 1956年

父親的水墨寫生始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當時產生一股虛無主義,出現否定、取消中國畫的思潮。認為中國畫不能適應新的時代,與西畫相比缺乏表現力等等。那時父親被安排教水彩,而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寫生路線示意圖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1954年,李可染等在雁蕩山寫生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1959年,李可染帶學生在頤和園寫生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頤和園寫生一》34.5x49cm 1954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嘉定大佛》59×43.5cm 1956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蘇州虎丘》45×37.5cm 1956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巫峽百步梯》56x44cm 1956

在寫生過程中,他大膽涉及水墨山水表現多方面的新領域,畫了大量不同地域特徵的中外城市,《魯迅故鄉紹興城》、《重慶山城》、《萬縣》、《略陽城》、《德國麥森教堂》、《德累斯頓暮色》……而這些特殊意境表現,無疑給藝術家提出了需要重新建構新筆墨造型方式的要求。如何表現不同風格的建築、樹木、環境的特殊意境,又要將複雜的環境歸納、統一起來,使其秩序化、筆墨化,既要突出特徵又含蓄概括。這不僅需要智慧,更要反覆實踐、研究其特殊性造型規律,才能使新語言形式完善起來,這絕不是一帶而過、粗略的視覺記憶所能解決的。父親把寫生作為一個發現、感悟和採集的過程,他如同一塊海綿貪婪地吸納和抓住每一個讓人動情的景色、物象:富春江、雨中西湖、桂林、蜀中,逆光的山水、園林重疊的縱深表現……。父親從對大自然和生活中多視角的新鮮感中,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態度去尋覓與其相應的新的筆墨表現形式,並採用多樣互補的方式,既有運用筆墨的直接對景創作;也有通過久坐靜觀來加深對自然生活、氣韻特徵的記憶;更用大量速寫來進行構圖和意境的素材積累,對山、石、樹、水、屋、人的結構造型深入地研究採集。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夕照中的重慶山城》45x53cm 1956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魯迅故居百草園圖》58×43.5cm 1956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德國磨坊》43x35cm 1957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麥森教堂》48.5×36.5cm 1957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畫山側影》44.5×54.5cm 1959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桂林小東江》49×35.5cm 1959年

傳統中國畫完整經典的程式,給當代水墨表現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同時也容易形成一種無形的屏障,讓後人沉迷在筆墨趣味之中難以發現蘊藏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無限魅力。而有膽識的藝術家恰恰是要解決這個矛盾,運用傳統經驗以個性化的語言形式真切的表現客觀世界所給予的感動,建立具有東方文化特性的新筆墨語言,這也是對傳統最好的傳承。父親的寫生道路給傳統的水墨表現注入了大自然所賦予的萬變生機,拓展了中國山水畫的審美空間。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易北河上》45×35.5cm 1957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桂林陽江》55.5×44.5cm 1959年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漓江邊上》59.5x44cm 1959年

每當我看到觀眾站在父親寫生畫前久久不能離去時,我相信他們看到的絕不僅僅是高超的繪畫技巧和完美的畫面,更多的是他們能感受到藝術家對大自然、祖國山河所懷著的那顆火熱、敏感的心靈,以及對東方藝術赤誠不懈的靈魂……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與李小可合影

2011年12月於北京

【瞭解更多李可染的作品和故事 ???《所要者魂——李可染》】

往期精彩回顧:

精讀大自然與傳統|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公眾微信:likeran1998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

www.likeran.com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藝術庫提供李可染先生近千幅作品的信息,同時作品庫在向社會徵集、鑒定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擴充。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www.likeran.com)希望成為書畫愛好者研究、收藏所必備的重要工具。如果您喜歡,請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官方賬號」關注我們,或直接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