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傳世國寶青銅器(共2張圖片)
  • 24年3月1日 10: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銅器是紅銅與錫的合金,繁盛於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了1600餘年,充分體現我國冶煉金屬技術的精湛。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是司母戊鼎、鴞尊、四羊方尊、大盂鼎、虢季子白盤、商龍虎紋青銅尊、琱生簋、匽侯盂、青銅冰鑒、曾仲游父壺。
1.司母戊鼎大方鼎
司母戊鼎大方鼎是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我們在初中歷史課本上早就瞭解它了。後母戊鼎,亦稱司母戊鼎,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鼎通體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發現於1939年3月,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宏大規模。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處指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含義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司母戊鼎大方鼎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凹弦紋。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范內,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3.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從上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鳥獸尊三類,是容酒器的尊。1976年出土於婦好墓。婦好鴞尊以鴞作生活原型,寬喙高冠,圓眼豎耳,頭部略揚,挺胸直立,雙翅斂羽,兩足粗壯有力,同垂地的寬尾構成一個平面,給人沉穩之感。鴞首後部有一呈半圓形的蓋子,其上飾以立鳥及龍形鈕。裝飾著獸首的鋬(即把手)安在鴞背。婦好鴞尊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它造型實用、紋飾精巧,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這件鴞尊,英姿颯爽、雄壯威武,細細觀察它身上的紋飾,主紋高出器物表面,陰線的刻紋相輔,整件鴞尊的紋飾主次分明,有著鮮明的層次變化,具有商代銅器的大氣肅穆和獨特的神韻。
4. 大盂鼎
大盂鼎又稱廿三祀盂鼎,是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銘文19行,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器厚立耳,折沿,斂口,腹部橫向寬大,壁斜外張、下垂,近足外底處曲率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雲雷紋為地,頸部飾帶狀饕餮紋,足上部飾浮雕式饕餮紋,下部飾兩周凸弦紋,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樣,雄偉凝重。
銘文編輯原文
隹(同唯,發語詞)九月,王才(通在)宗周,令(通命,冊命之命)盂。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訓為大)顯(訓為明)玟王受天有(通佑,保佑)大令(命),在(載,過去)碔王嗣玟乍邦,【外門內辟】(通辟,除去)橛(通厥,代詞,指代殷商)匿(通慝,訓為惡),匍有四方,【田允】(通畯,長久)正(通政)橛(厥,指代四方)民,在【上雨下於】(通於)【午?】(通御,訓為用)事,【虘又cuo】(歎詞),酉(通酒)無敢【左酉右上舌右下火】(通酖,樂酒之意),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燒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廾】(通蒸,天子冬祭)祀無敢【酉夒】(通擾),古(通故)天異(通翼,訓為護)臨(訓為看)子,廢(訓為大)保先王,?(字鑄壞,疑為匍)有四方。我聞殷述(通墜,訓為喪)令(命),隹(唯)殷邊侯田(通甸)【上雨下於】(通與)殷正百辟,率肄(通肆)於酉(酒),古(故)喪師(人民),巳(疑為歎詞)。女(通汝)妹(通昧)辰(通晨)又(通有)大服(封官之意),余隹(唯)即朕小學,女(汝)勿(沒有)剋剋余乃辟一人。今我隹(唯)即(訓為就)井(通型,傚法)【上?下面】於玟王正德,若玟王令(命)二三正。今余隹(唯)令(命)女(汝)盂,【超複雜字1】(通召,輔佐)【上炎下乂】(通榮,周王室內地位很高的一個人),【上卄下?】(通敬,認可、尊奉)【左隹右上?右下呂】(通擁,訓為護,維護)德(美德)巠(通經,準則),敏朝夕入讕(通諫),享奔走,畏天畏(通威)。」王曰:「【上二下?】(此字不識,疑為歎詞)!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王曰:「盂,迺【超複雜字1】(召)夾死(通屍,訓為主)【超複雜字2】(通司,管理)戎,敏誎(通敕,治理)罰訟,夙夕召我一人【上米下豆】(通烝)四方,【上雨下於】(通與)我其(將要)遹(巡狩)省先王受民受疆土。易(賞賜)女(汝)鬯(chang)一卣(yǒu),?(通裳),衣,舄(xi),車馬。易女(汝)且(祖)南公旂(一種旗子),用【辶單】(通戰)。易女(汝)邦【超複雜字2】(司)四白(通伯)人鬲,自馭至於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超複雜字2】(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辶亟】【超複雜字3】(通畢)【超複雜字4】(通遷)自橛(厥)土。」王曰:「盂,若【上卄下?】(敬)乃正(長官),勿廢朕令(命)。」盂用對王休,用乍且(祖)南公寶鼎。隹(唯)王廿又三祀。
譯文
九月王在宗周冊命盂。王這樣說:”偉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祐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繼承文王建立了周國。排除了那個奸惡,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長久地治理著百姓。辦事的人在舉行飲酒禮的儀式上,沒人敢喝醉,在舉行柴、烝一類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愛之心給以庇護,大力保佑先王,廣有天下。我聽說殷朝喪失了上天所賜予的大命,是因為殷朝從遠方諸侯到朝廷內的大小官員,都經常酗酒,所以喪失了天下。你年幼時就繼承了先輩的顯要職位,我曾讓你就讀於我的貴胄小學,你不能背離我,而要輔佐我。我要傚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猶如文王一樣任命兩三個執政大臣來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協調綱紀,勤勉地早晚入諫,進行祭祀,奔走於王事,敬畏上天的威嚴。”王說:”命你盂,一定要傚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說:”盂,你要輔助我主管軍隊,勤勉而及時地處理賞罰獄訟案件,從早到晚都應輔佐我治理四方,協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賞賜給你一卣香酒、頭巾、蔽膝、木底鞋、車、馬;賜給你先祖南公的旗幟,用以巡狩,賜給你邦國的官員四名,人眾自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賜給你異族的王臣十三名,夷眾一千零五十人,要盡量讓這些人在他們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勞動。”王說:”盂,你要恭謹地對待你的職事,不得違抗我的命令。”盂頌揚王的美德,製作了紀念先祖南公的寶鼎,時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
5.西周虢季子白盤
西周虢季子白盤是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鎮館之寶。長137.2厘米,寬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盤內底部有銘文共八行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西周虢季子白盤盤形制奇特,為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兩隻啣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
銘文
「隹1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寶盤2 。不3顯子白,壯武於戎工,經維四方。搏伐獫狁,於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聝於王,王孔加子白義。王各5周廟宣榭,爰饗6。王曰:「白父,孔顯又7光。」王賜乘馬,是用左8王;賜用弓彤矢,其央。賜用戉9(鉞),用政十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
6.商龍虎紋青銅尊
商龍虎紋青銅尊簡稱龍虎尊,是中國古代一種盛酒器,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戰國已很少見。1957年出土於安徽阜南月兒河。龍虎尊體形高大,口沿廣闊,鼓腹,高圈足,器高五十點五厘米,口徑四十四點九厘米,重約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鑄工極精,整體形成三層花紋。肩部以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塑造3條生動的蟠龍形象,龍身蜿蜒,龍首探出,額有雙角,闊吻巨口,兩眼大睜。腹部以三道扉稜為界,分隔3組相同紋飾,皆雙虎食人之狀。虎頭居中,為高浮雕,左右兩側是虎身,為淺浮雕。裸體人頭已被老虎含噬口中。圈足平雕饕餮紋飾,饕餮紋也稱獸面紋。這種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於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稜為界,飾兩夔龍7.琱生簋
琱生簋是西周時期的,器內有銘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通高二十二點二厘米,口徑二十一點九厘米,以饕餮紋為主要紋飾。器內有銘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記敘了琱生在一次關於田地的獄訟中,為了贏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護,得以勝訴的歷史事件。琱生作此簋是為了紀念此事。銘文記載的情況是瞭解西周宗法制度與土地制度的珍貴史料,所以琱生簋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

7.琱生簋
琱生簋是西周時期的,器內有銘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通高二十二點二厘米,口徑二十一點九厘米,以饕餮紋為主要紋飾。器內有銘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記敘了琱生在一次關於田地的獄訟中,為了贏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護,得以勝訴的歷史事件。琱生作此簋是為了紀念此事。銘文記載的情況是瞭解西周宗法制度與土地制度的珍貴史料,所以琱生簋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
8.匽侯盂
匽侯盂是盛食器,出土於1955年5月12日,時屬熱河省凌源縣的海島營子村(今屬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山嘴子鎮)匽侯盂高24.3厘米,口徑33.8厘米,足徑23.3厘米,盂口內壁刻有「匽侯做饙(fēn)盂」5字銘文。證明了西周初年遼寧一帶在燕國封地之內。盂體紋飾精美,通體以雲雷紋為地,佈滿夔風紋,鳥頭像龍首而鳳冠逶迤下垂。匽侯盂所施的夔風紋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華麗的長冠鳳紋,顯示了器主身份和地位的尊貴。
9.青銅冰鑒
青銅冰鑒是戰國器,於一九七七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即曾侯乙墓。銅冰鑒長76厘米,寬76厘米,高63.2厘米,是一件雙層的器皿,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裝冰,壺內裝酒,可使酒涼。銅冰鑒的四足是四隻動感很強,穩健有力的龍首獸身的怪獸。四個龍頭向外伸張,獸身則以後肢蹬地作匍匐狀。整個獸形看起來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撐銅冰鑒的全部重量。鑒身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個龍耳,作拱曲攀伏狀。這些龍的尾部都有小龍纏繞,還有兩朵五瓣的小花點綴其上。四足獸、八龍耳,八接簷,蟠螭紋、勾連雲紋,異常精美!上置長柄銅勺。鑄造技藝精湛,失蠟、鑲嵌、鏤雕、浮雕俱全。極具藝術珍藏價值。


10.曾仲游父壺
曾仲游父壺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1966年7月在湖北省京山縣鄭家河水庫出土。被譽為青銅器「十大國寶」之一。通高66厘米,上口長23.1厘米。壺頸長,壺肩有兩個伏獸啣環,體型扁方。有蓋,蓋上有高聳的蓮瓣形裝飾。頸腹飾環帶紋,壺觴有曾游父自作器的銘文。壺蓋上飾有精美的蓮花瓣,為春秋青銅壺典型的造型。蓋內壺內口內壁各有銘文大意為曾侯的次子父用好銅鑄造了此壺。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