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手卷考(1張圖片)
  • 20年2月23日 18:3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作於1604年的行書《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手卷(見圖),久為民間收藏,曾參加2003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孔文舉(153—208),名融,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曾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孔融讓梨”的典故就發生在他的身上。 

  孔融的好友盛孝章為漢末江南名士,曾任吳郡太守,為人耿直、孤傲,因病辭官,居住家中。孫權欲加害於他,處境危急。為搭救好友,建安九年(204),時任少府的孔融給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寫了一封推薦盛孝章的信,即《論盛孝章書》。孔融在文中介紹了盛孝章的才華和岌岌可危的處境,然後筆峰一轉,以交友之道勸說曹操援救盛孝章。孔融引用燕昭王招賢納士的典故,講述歷史上尊敬人才的故事,以打動求賢若渴、圖謀霸業的曹操。孔融的這封信引經據典,說理透徹,感情真摯,言辭懇切,極富感染力。曹操閱讀後,為之動容,甚是感動,立即徵調盛孝章為都尉,然而任命書還未至,盛孝章已為孫權所害,令人唏噓。蘇軾有“遙知魯國真男子,獨憶平生盛孝章”的詩句。孔融求曹操援救好友未成,而自己後來卻因為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多次譏諷曹操,被曹操於建安十三年(208)將其“下獄棄市”,並株連妻子。孔融在身陷囹圄之時,大義凜然,寫下了一首《臨終詩》,慨括了其政治教訓,表達了他護漢貶曹的鮮明立場和痛斥讒佞的激憤心情,體現了詩人志意高邁、臨危不懼的氣節。宋代詩人陳普有詩曰:“一身撐拄漢乾坤,無那危時喜放言。不受禰衡輕薄誤,未容曹操駕金根。”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卒,賜謚“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存世作品有《巖居圖》《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煙江疊嶂圖跋》等。 

  董其昌仕途不得意,終生與書畫為伴,造詣深厚。其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刻意模仿,有“顏(真卿)骨趙(孟頫)姿”之美。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書風飄逸空靈,平淡古樸。明代在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即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四大家”。行書《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手卷有米芾之風,筆致勁暢,如行雲流水;在章法上,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枯濕濃淡,盡得其妙。落款甲辰(1604年)又九月;鈐印:董氏玄宰,知制誥曰講官,為其中年官銜。有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跋文:“以韻半筆法寫孔北海書,著纖媚兒女之閒不得。此卷似有霹靂斗於毫端,非玄宰不能辦也。”其上有多枚收藏家鈐印,可見曾經被古齋祝氏、皕宋樓陸氏、王禹卿、徐生翁等歷家收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