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如何判斷真偽
  • 24年6月29日 12: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玉收藏如何判斷真偽?古玉久埋在地下會出現種種變化,一些似沁非沁的玉色變化還必須依據現代的科技研究成果和考古發掘的詳細資料來認識辨明。那麼,古玉收藏如何判斷真偽呢?

1、沁味

出土的古玉,上手聞著,會有墓葬的氣味,這種氣味很難消失,比較一塊高古玉埋藏地下幾千年,可以說“味入玉三分”。

2、沁相

冰裂紋:是因玉質本身在內部應力作用下產生的綹裂,在自然環境中年深日久的作用下,加之其他物質緩慢浸染,綹裂紋會日漸明顯,顏色也會逐漸加深,有向周圍擴散的現象。

牛毛紋:古玉有時會存在一些隨機分佈、纖細飄逸、如絲如縷的沁色,俗稱牛毛紋。它是古玉剛開始受沁時出現的現象之一。牛毛紋顏色以褐、棕、黃為主,偶爾還可見黑褐、橙、或赭紅色,常會與土蝕痕一起出現,成為古玉真品的重要標誌。

土蝕:也有叫“土侵、土漬、土咬、土吃”等,表徵比較複雜。古書對土蝕的這些稱呼顯然不夠嚴格準確,雖然玉的一些變化並非土壤侵蝕所致,但都與土有關,玉器久埋地下會產生一系列的量子化學反應,某處玉質較差或者應力較大,日積月累就會造成這一部位玉質崩蝕,或使表面的局部玉質剝落,或是應力集中部位的玉質出現細微的裂紋,由於微裂紋應力聚集,會使微裂紋逐漸擴展,成為肉眼看得見的裂紋,與“土隔、爛斑、蛀孔”有密切聯繫。

土銹:嚴格意義上說,土銹不是沁,通常是粘連在玉表上的凸起有銹結構的土、硃砂、植物等。玉器上土銹存在表明系地下出土,真土銹是由晶粒狀的東西結成的,分佈的非常自然,其成分主要是鈣、鎂的硫酸鹽、碳酸鹽和硅酸鹽之類的無機鹽。它難溶於水,不能輕易洗掉,但能用硬物刮除。

玻璃光:比較高級的玻璃光被稱為“玻璃沁”。玻璃光的形成一是由於玉的硬度高,打磨的面又非常平,二是由於在鹼性土壤中玉表面產生出碳酸鈣的變化,當玉質中的鈣被土地中的礦物溶蝕後,形成白色結晶體,覆蓋其表彷彿是一層晶亮的玻璃,當玉出土後表面那層碳酸鈣從玉器上剝離開,就出現一個極其光瑩的面。古玉的玻璃光很柔和,一般認為只有在戰國、漢代生坑出土的古玉才能見到這種光澤,有人以為是獨特的拋光工藝所致,也有人認為是古玉出漿所致,其實應是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飯糝:“飯糝”是玉器中有白斑或呈飯粒未熟透狀的現象。玉器中的飯糝形似雞骨白沁,但其不是沁而是存在於玉質內部的一種粥狀白斑,形狀如白色的竹花,也有人把它稱作“玉花、玉英、玉液、玉雪、玉糝”等。飯糝是和田玉常見的一種先天缺陷,該處的玉質比較疏鬆,空隙較大,可對光線產生較強的漫射,而呈色燥白並與自然解理所形成的內部綹裂現象相隨顯現,邊緣呈自然暈散狀態,與碰撞所產生的界線分明的白痕不同。飯糝是水料白玉的肌理特徵之一,不但是判斷水料、水采玉的依據,還是年代久遠的證明。

糖玉:玉中有一種顏色棕褐與糖梨外皮相似的料變體,俗稱“糖玉”。糖色也不是沁,由於糖色通常都很勻淨,少有濃淡變化,表明其形成要非常久遠。糖色多呈煙濁感,很有可能是有機質產生的顏色,呈絲縷狀的糖色玉比較少見,糖玉並不單獨存在,常與青玉或白玉伴生在一起,常被用作俏雕的設計和仿冒古玉的沁色。

玉皮:玉皮不是沁卻可做偽沁,皮色還常用來俏色玉。玉材的天然表面都結有一層殼,俗稱“玉皮”,也叫“皮色”、 “皮子”。玉皮是由於玉材表面暴露在大氣中逐漸風化,使表面玉質發生蛻變,並與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元素發生化合置換,並發生次生的礦化作用而造成的。古籍記載“三代之器,無論大小,未見有帶有皮者,秦漢六朝之器亦不多見,唐以後即時常有之,人皆不以為貴,至清乾、嘉以來,把玩之玉專尚玉皮。”有些玉作將玉皮留下是因為“俏色”巧做的需要,有些則是為了證明其為好的籽料,而仿古玉的俏色則是為了仿冒古玉的沁色。

“俏色”也稱“巧色”,利用玉料的各種天然色彩和紋理,巧為雕刻,利用皮色雕琢成巧色玉雕,由於皮色純艷亮麗,彌補了玉本色品種單一的缺陷。玉作要以玉料的玉質、形狀、色澤、紋理、皮色、沁色恰到好處的融為一體才能做出俏麗感、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巧妙的利用皮色和巧色是玉作加分的手段。

3、沁色

“沁色”是玉被埋入土中與土中元素起作用後所產生的與玉石原來顏色不相同之另類顏色。“沁色”往往是鑒定古玉價格及其真假的重要特徵,宛如古玉的簽名認證一般,現代人完全無法用機動力量強大的電動手工具仿製,一切皆為自然形成。

由於埋藏地域的土中所含物質不同,埋藏時間長短不同,所以使得玉器上的沁色也不盡相同,從而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顏色。清代的陳原心在《玉紀》中,對玉器的沁色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諸色受沁之源難以深考,總名之曰十三彩”。

沁色的顏色

單色沁可以有兩種定義:要與玉本質的顏色保持同樣顏色,也就是原、次生色為同一色。除玉本質的顏色以外的一種顏色叫單色沁,也是與玉本色相對而存在的顏色。

多色沁:含有兩色或兩種以上的顏色,通常理解如:玫瑰紅色為鉀錳沁、紅色為鐵銹沁、黃色為鉻沁、綠色為銅沁、黑色為金(或水銀)沁、白色為水沁等,由各種礦物質浸潤後產生的顏色,也有的是在相互搭配的作用下組合而成的。

沁色顏色與玉本色的區別:沁色——除玉本色以外的就是次生色;玉本色——即原生色,是指器物玉質本身的顏色;過渡色——是玉本色與沁色之間產生的顏色,也可稱為間色、中間色,還可用顏色的明亮度來說明。

沁色顏色的修飾詞:如雞血紅、癸花黃、蟹子青、鸚鵡綠、茄皮紫、黑漆古、魚肚白等均為修飾詞,此與沁色的實質性無關。

巧色與沁色之別

自宋代以降,仿古(作偽)風氣日盛,再加之留皮、巧色工藝在玉作當中越來越多,近現代作偽者更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給人們在古玉沁色認別上增加了許多難處。但若認真加以審視,除了綜合加工工藝、刻痕特徵、形制紋飾因素外,在巧色與沁色之間,也還是可以找到其中差別的。

邊料、原生色與土沁色:前者有單色與多色兩種,是在玉石成礦時形成,性質非常穩定,無沁門;而後者是入土後的次生變化,有沁門,且在沁色與原玉色間多有明顯的過渡擴散暈現象。

留皮、帶糖與沁色、糖沁:留皮多在器物雕刻表現的突出點上,原玉帶糖部分也與雕刻所要表現的主題有關;而沁色、糖沁系入土後自然形成,分佈不依刻工意志為轉移,不僅在突出點上受沁,且入沁過渡現象。

以上就是關於“古玉收藏如何判斷真偽”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今日熱點推薦:什麼古董最值錢 古董鑒定機構 古董收藏 古董市場 雞血石價格 雞血石產地 雞血石鑒定 雞血石鑒定方法 雞血石怎麼鑒定 雞血石的鑒定方法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