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共8張圖片)
  • 15年7月14日 17:2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說起元寶,大眾並不陌生。它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民間年畫、古裝電影和電視劇中,那胖胖的形狀、高高的肚子已經深深印在現在人們的心裡,成為人們心中財富的化身。然而,古代人們真正使用的元寶卻不是這個樣子。

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

元寶名字的由來

元寶,正式的名字是金銀錠,為什麼把金銀稱量貨幣稱之為元寶?這要從元代說起:「元寶」兩字源於元代銀錠背面上的「元寶」銘文。《元史·楊湜傳》中談到:至元三年「以湜為諸路交鈔都提舉,上鈔法便宜事,謂:『平准行用庫白金出入有偷濫之弊,請以五十兩鑄為錠,文以元寶』,用之便。」這就是「元寶」一詞出現在銀錠的最初記載。「元」即元代,「寶」即寶貨。元寶就是元代的寶貨。在銀錠背面鏨刻「元寶」兩個大字,有強調大元寶貨的意義。後來,元代雖然被明代取代,但元寶的稱謂被人們約定俗成地保留下來。之後凡是金錠銀錠都被俗稱為金元寶和銀元寶。

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

元寶的歷史演變

黃金在被發現和冶煉之後,最初是以裝飾品的形式存在的。真正用於貯藏和支付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目前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是當時唯一使用黃金貨幣的國家。充裕的黃金資源、富庶的國家財力使得楚國首先將黃金製成貨幣——爰金,應用於皇室收支和大宗商業貿易。《韓非子》和《韓詩外傳》都記載了楚王用黃金百斤作為報酬聘請能人賢士為國家出力的故事。爰金是楚國經濟發達的產物,是楚國商業繁榮的象徵,它孕育在春秋中期,產生於春秋晚期,直到西漢中期才逐漸消亡,存世約四百年,是中國貨幣史上極具影響的黃金貨幣。西漢的黃金貨幣是以圓形為基本形狀的。主要有金餅和馬蹄金。

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

宋金時期,白銀的使用範圍有所擴大。尤其在政府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更為突出,成為戰爭議和賠償、帝王賞賜臣屬、救災賑濟、軍費開支、賦稅、專買等重要的有價財物。在民間交易中,白銀的用途也很普遍,在饋贈、行賄、商業貿易、貯藏等方面無不使用。宋金時期銀鋌的形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直形演變為面大底小的束腰線板形。束腰形是宋代至元代銀鋌的基本形式。宋金銀鋌形制大致相同,但其銘文卻各有特色,顯示了當時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及白銀的使用情況。考古發現北宋銀鋌的形制有三種,平首束腰、圓首束腰和弧首束腰,以平首多見,北宋銀鋌的銘文沿承了唐代銀鋌的風格,採用鏨刻方法,文字較長,內容多為進奉,上貢。

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

南宋銀鋌形制為弧首束腰形,中間內凹,面四周有波紋,首部略高於腰部,有大鋌五十兩、中鋌二十五兩、小鋌十二兩半三種,銘文可以分為三類,1、用刀鏨刻的,文字內容較長。2、用刀鏨刻再加戳記。這兩種銀鋌銘文常會有紀年,以南宋早中期為多。3、戳記,文字較短,通常是「京銷鋌銀」、「口口郎」、「霸北街西」、「朝天門裡」、「清河坊北」、「謝鋪記」等等。

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

元代官鑄五十兩銀錠發現很少,國內外加起來只有三十餘件,因此,每一件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元代銀錠形制與宋金銀鋌相仿,銘文有鏨刻和戳記兩種,文字較長,內容涉及銀錠的用途、鑄造機構、相關官員、銀匠和紀年等。按照銘文內容和排列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1,正面有紀年,背面鈐有「元寶」字樣。該類錠正面銘文為戳記型,文字較多。2、正面無紀年,背面鈐有地名。這類錠正面銘文采用戳記,背面鏨刻平陽或太原地名。 3、正面戳記銘文,背後無銘文。這類錠相對發現較多,而且以真定路鹽稅錠為多見。銘文是用戳記打印,「真定路」地名或橫打或豎打,其他銘文豎打。4,正面鏨刻銘文,背面無銘文。該類錠文字較長,內容涉及銀錠的用途、鑄造機構、相關官員、銀匠和紀年等。

明朝初年,賦稅是以徵收實物糧食的為主,南糧北調是歷來的慣例,然而,由於南北交通的不通暢,給運輸帶來了諸多不便,那時每年有四百萬石的糧食要運往北京,就運費就要化掉幾倍的糧價,顯然是不合算的。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下令南方江浙、湖廣等產糧地區不通舟楫的地方的米麥用白銀折納,稱之為金花銀。這是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用銀納稅的開始。萬曆九年(1581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提出賦稅改革,在清丈土地的基礎上,實行一條鞭法,將田賦和徭役合而為一,按畝徵稅,納稅形態基本統一為以銀徵收。張居正的改革使民間用銀得到了進一步合法化,在日常生活、商業貿易等諸多方面,無不以白銀作為主要貨幣。政府也加大對白銀的搜刮,明代後期還實行田賦加派,藉以各種名義實行臨時性加派,如遼餉加派、剿餉加派、練餉加派的三餉制度,而三餉加派也是用銀兩來實現的,就此一項使明政府多收白銀2000萬兩。明代正統元年以後,用銀範圍日益擴大,政府不僅在田賦上征銀,而且在徭役、專賣收入、商稅、礦稅、關稅等方面都採用以銀納稅。明代銀錠的形制繁雜,主要有圓首束腰形和扁馬蹄形兩種。重量有五十兩,二十兩,十兩、五兩等幾種。一般官錠都刻有詳細的銘文,內容多為地點、時間、用途、重量、銀匠、監鑄官員及押運官員名等。而小錠多為民間鑄錠,形制和銘文都不規範。

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

清代銀錠是在清政府大力提倡「用銀為本、用錢為末」的情況下迅速發展起來的。明代中後期以後,外國銀元的源源不斷的大量湧入和明清兩代積極開產銀礦為清代推行銀兩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充足的白銀存量和各地的自由鑄造使銀兩成為清代前期國家財政收支的重要媒介和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通貨。清代銀錠的中國銀錠鑄造和發展的鼎盛時期,清政府對於銀兩的鑄造,採取放任自流的的政策,正如《清代文獻通考》描述的那樣:「用銀之處,官司所發,例以紋銀;商民行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民間所有,除各項紋銀之外,如江南、浙江有絲元等銀,湖廣、江西有鹽散等銀,山西有西槽及水絲等銀,四川有土槽、柳槽及茴香等銀,陝甘有元槽等銀,廣西有北流等銀,雲南貴州有石槽及茶花等銀,此外又有青絲、白絲、單傾、雙傾、方槽、長槽等名色。是海內用銀不患不足,因其高下輕重以抵錢之多寡,各隨其便,流轉行用」。存世的清代銀錠數量龐大、品種繁多、各具丰采。形狀有馬蹄型、圓型、牌坊型、砝碼型等,重量從50—1兩不等。

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被古裝劇騙了好多年,這才是古代元寶的真正樣子

本文的所有圖、文等著作權及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