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宰相」劉墉的筆墨潛力(共4張圖片)
  • 20年7月8日 23: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劉墉1804年行書《—坡公詞》手卷(2019年佳士得香港47.5萬港元成交)

  貌豐骨勁 味厚藏神

  在清代中期,善書的人眾多,其中有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四人書法享譽大江南北,據《清朝書畫錄》記載:他(翁方綱)和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在當時他們四人並稱“翁劉梁王”。亦與劉墉、成親王永瑆、鐵保齊名,稱“翁劉成鐵”。時至今日,他們的書法無疑以劉墉名聲最大,作品最受海內外藏家的青睞和追捧。

劉墉行書五言聯(2013年匡時國際115萬元成交)

劉墉書法立軸(2013年保利575萬元成交)

劉墉1797年行書橫披(2016年朵雲軒46萬元成交)

  劉墉(1719—1805)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著名宰相,與紀昀、和珅並稱為“乾隆朝三大中堂”,他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劉墉相傳其人聰明絕頂、為官剛正,在民間有著“劉羅鍋”的稱呼。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出身於書香門第,長於顯宦之家。他的祖父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劉墉成長在名門相府,家族成員世代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並於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劉墉嗜好藏書,家中藏書既廣且博,除經史子集四部之外,對於佛、道、類書、碑帖、字畫、戲曲、小說、彈詞、曲譜、平話之類無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硯台、毛筆、古琴等也均稱名一時。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後,劉墉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很少見,偶爾露面,也不為人看重。以後,隨著社會上電視大量清宮戲的熱播,劉墉名聲大噪,一時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眾所周知,清代由於乾隆帝酷愛書法,對書法家要求嚴謹規範,獨寵“館閣體”,從而抹殺了書法藝術的個性。劉墉作為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曾受時風影響從趙字入手,而後專意於閣帖,精心研習,擅長小、中楷和行書,但不隨俗,取法董其昌,兼師顏真卿、蘇軾諸家,其書用墨厚重,貌豐骨勁,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對劉墉的書法藝術,包世臣《藝舟雙楫》稱:“文清少習香光,壯遷坡老,七十以後潛心北朝碑版,雖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識,超然塵外。”康有為稱讚其書法:“石庵亦出於董其昌,然力厚思沉,筋搖脈聚,近世行草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範圍者,吾故謂石庵集帖學之成也。”傳世作品有《行書帖》,現藏上海博物館。 

  劉墉一生,活了85歲,在當時絕對是高壽,他留下的作品難以計數。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興起藝術拍賣後,劉墉的書作就走上了拍賣會,1994年嘉德推出劉墉《行書東坡詩》立軸,此作開門見山,成交價為1.43萬元;同年翰海又推《楷書》立軸,獲價2.2萬元。1995年朵雲軒上拍其行書四屏,以5萬元成交。之後,劉墉作品價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維持這個水平,直到2000年後,隨著中國字畫的大幅飆升,劉墉的書法也水漲船高,其行書《臨蔡公書》和行書四屏2004年、2005年分別在中貿聖佳獲價35.2萬元。2006年劉墉的行書《撿雲書屋》四個大字在嘉德賣了30.8萬元;同年,匡時國際推出的劉墉《臨唐初書》獲價66萬元。 

  尤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6月保利推出的《行書七言聯》,作品融入行草筆意,粗細相間,豐腴淳厚,平穩正大,在吸收唐人筆畫之中又有清勁矯健之勢。該對聯原為譚澤闓舊藏,上拍後,以115萬元成交,價格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同年,劉墉大幅力作《行書》立軸被遼寧建設以336萬元拍出,再創作品市場新高。之後,劉墉作品很受市場歡迎,作品屢有過百萬元的記錄。2013年《書法》立軸被保利推出,此作品沉著豐肥蘊含內力,生拙天真,拙中寓巧,集前人諸家特點融會貫通而成自家面貌。初看此作,柔軟圓滑,細賞則結字分明,內含剛勁。正如《松軒隨筆》贊其“貌豐骨勁,味厚藏神。”該作上拍後,經藏家激烈競投,以成交價575萬元創下劉墉作品市場新高。2016年《行書》立軸在保利廈門獲價218.5萬元;2017年《行楷十一言聯》在翰海獲價161萬元;2018年《行楷書》卷和1793年作《為少韓臨趙松雪》立軸在嘉德分別以218.5萬元和161萬元成交。 

  進入2019年,劉墉的書法作品也保持了較高的拍賣價格。劉墉1801年行書錄古文扇頁今年在西泠印社獲價43.7萬元,他1804年行書《—坡公詞》手卷今年在佳士得香港以47.5萬港元成交,其行書七言聯立軸今年6月在北京保利獲價115萬元。 

  目前,劉墉過百萬元的作品眾多,為市場熱門人物。 

  鑒於劉墉在民間聲譽好、書藝高、影響大,後市仍將是海內外市場藏家追逐的目標,未來其作品迭創佳績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