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必有老相(共14張圖片)
  • 23年5月10日 13:4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一塊石頭今天敲的洞和10年前敲的洞,痕跡顯然不同。連續劇裡小生演老者,怎麼打扮也不像。充其量挑染幾撮白頭髮和鬢霜,再加畫幾條皺紋而己,但那種穩重體態、神韻內涵再怎麼裝也裝不出來。沒老相要硬裝,一定可以找得到破綻。想掩飾老相,更是難上加難,除非是重生。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圖一)商代白玉,皮殼渾厚

古玉必也有老相,所以才稱「古玉」

古玉表現老相最明顯之處莫過於它的皮殼,猶如人體的皮膚老化。不管是傳世品或出土古玉,器表因長年的氧化作用,或受到地質酸鹼化學浸蝕或地熱的影響,會造成一層極微細的不規則凹凸起伏現象,就是皮殼了(圖一)。皮殼通常跟隨著油光,人體皮膚是越老越乾澀,但玉器年代越久越顯油潤。上好玉料如和闐玉若雕琢打磨良好,只要上百年即有溫潤通透似果凍的感覺,是所謂的「 包漿皮殼」。如果年代上代(漢代)了,又曾經快速打磨過,則有機會看到「玻璃光」(圖 二)。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圖二)西漢劍珌,拋光好就易顯現玻璃光

玉質硬度雖達摩氏硬度6,但也不耐地底數百年數千年的化學、物理作用的煎熬,玉質會鬆動或起變化,稱為「質變」。常見的質變現象有鈣化、灰皮、蝕斑、蛀孔、斑晶、飯滲或玉花、擴散趕色(圖三)??。名稱雖怪異,若有實物供仔細觀察,也不難瞭解。雖不見得每件古玉器都俱有,但卻是判定古玉器最佳證據。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圖三)老玉必有許多證據

沁色也是古玉老相的特徵(圖四)。玉器長年埋於地底發生質變,而讓週遭其他元素離子滲透而入,造成顏色的變化,叫做「沁色」。古玉受沁並不影響它的質地質感,它也會有油光包漿的,而且越盤越溫潤。好的沁色有好的色澤和通透感,自然能增加古玉器的賞玩價值。沁色和「留皮雕」(圖五)、「提油」(圖六)有很大的不同。是出土的老古玉才有機會受沁,留皮雕只是玉器雕制時,保留原石部份不同顏色的表皮,做為玉器的一部份。「提油」簡單說就是做色染色。這兩者並不能表示老相,雖然古玉器有時也會有這般的做法,這是初學者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圖四)沁色能增加賞玩價值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圖五)宋朝的留皮巧雕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圖六)唐代的提油玉鳥

器型、雕工、紋飾都可以透露一些老相。我國製作玉器的歷史相當悠長,各時代的風格工藝水平也不同。琢玉工具的不同,雕琢出來的產品自是不同。也唯有老式工匠以老工具,用生命雕琢,才有樸拙紮實的氣韻。當今科技工具如電鑽、電刀、雷射的仿古產品,乍看華麗有餘,但總覺內涵氣韻不足。觀賞古玉以邏輯思考,有時設想身處不同時空來探索,則對古文明的結晶會更有另一番的體認。

「老相」這名詞是有點抽像,很難用文字敘述,但事實上也不難感受到。譬如你看到老人斑,你就敢斷定對方年紀不小,因為老人斑與黑痣到底不一樣。如果面對面要你猜對方年齡,我想上下誤差不會超過五歲,(應當不會離譜到把小孩猜成老頭子吧!?),這是因為你從小到大看過的人超過數萬人。因你「閱人無數」,所以你有「慧眼」。如果你看古器物的件數和看人一樣多的話,我保證你也無師自通。

問題是哪來那麼多古器物讓你瞧?我想除了勤跑博物館外,找一位有實力的師傅醍醐灌頂一下最為經濟有效。我說的師傅通常都沒有等身著作,但是本領高,教材多。一般教玉器的老師都發講義,照本宣科,偶而擺幾件借來的樣本,大家瞧瞧而己。我比較幸運,找到的老師傅擁有數千件器物、殘件教材。由石器時代到明清白玉,各類證據五花八門,一應俱全(圖七)。而且可以任意把玩揣摩,沈酣其間,自是視野大暢。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圖七)多接觸殘件教材,自能體驗老相

史前的老玉

石器時代以前玉石不分,先民生活脫離不了石頭。農耕、獵狩、生活起居統統離不了石器,玉石只是石之美者。老祖先以徒手打擊、磨礪、雕琢製作石器工具數千年,慢慢從經驗中體認到玉石的確與石頭不同,玉質堅硬溫潤,色澤瑰麗,玉材確實珍貴。於是到了新石器時代,才又把它由實用性的工具,提升到精神上的禮器,和裝飾性器物 。

新石器時代(約2000 ~ 8000B.C)也就是距今四千年以前,那時還沒有文字記載,古玉界把它暱稱為「文化期」。遺留下來的器物有工具型的、兵器型的、禮器、佩飾器、還有一些可能跟原始宗教祭祀有關的器型、及造型奇異古怪的動物老內蒙古興隆窪新石器時代遺址。八千年前即有佩戴用的耳玦,而這形制還一直沿用到六千年後的漢朝年間。

新石器時代綿延數千年,文化分佈地區又很疏散,文化傳承形成各自獨立發展,器物形制遂產生至為明顯的區域風格。其中表現在玉器上較為重要者有: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紅山文化 玉豬龍

1紅山文化(距今5000 ~ 6000年)

文化區在東北及內蒙古一帶,採用當地出產的蛇紋石岫巖玉。治玉最大特徵是「壓地隱起」法,即將器表欲表現凸出處的周圍打窪下陷,邊稜再打磨平順,使人不覺得有明顯雕琢痕跡,讓器物感到更圓融暢順。最有名的器物為「玉龍玦」。而 1971年出土的26吋C型龍是代表作。器物喜打洞,便於穿繩佩帶。通常孔口大裡頭窄,呈水滴狀,稱為「馬蹄眼」。有時同邊斜開兩孔相通,有螺旋紋痕,稱為「象鼻穿」,也是紅山器物的特色。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紅山文化 興隆窪出土的玉玦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象鼻穿是紅山文化特有的穿孔法

2良渚文化(距今4500 ~ 5500年)

文化區分佈於東南江、浙、太湖一帶,採用當地的透閃石玉料。器物造型特別富幾何線條弧度之美,表現在禮器的璧、琮 、鉞上,渾厚樸拙,粗獷中帶有些神祕的美感。尤其玉琮邊稜線,經常發現利用巧妙的「減地」雕法,表現出神祖獸的面部立體輪廓,琢玉技術甚為精湛。紋飾有至今猶無法解讀的「神祖獸面紋」,可能是一種原始巫教圖騰。良渚玉器講究拋光,這與出土器物容易出現玻璃光有關。蘇杭近代經濟快速開發,玉器出土甚多,除禮器之外尚有很多功能待考的冠形器、錐形器、三叉形器、勒串、佩飾器、動物形飾、??.。現己列聯合國文物遺產保護項目。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良渚古琮渾厚樸拙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良渚文化神祖獸面紋,至今猶無法解讀

3龍山文化(距今4000 ~ 5000年)

承襲了黃河中下游不同的石器時代文化,和延續山東大汶口文化發展而成的,遼幅廣闊。禮器有琮、璧、圭、璋、?.,兵器有多孔刀、玉斧、玉鉞、玉鏚、玉戈?整個器形製作細緻嚴謹,是權威的信物,後來逐漸演變成王權的象徵。龍山琢工善用「陰、陽紋平行線」、「 減地或剔地」琢雕法,線條轉折流暢。代表性器物有人神面佩、玉獸面紋圭等圖案 ,影響到往後青銅器時代的造形紋飾。龍山文化晚期己和夏、商文化重疊,隨著王朝的建立,器物的形制風格就更趨統一。亦即往後各朝各代都有他的時代風格。這也是古玉讓人著迷的地方。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龍山文化的玉圭

新石器時代的玉器通常都有打孔,為便於繫帶。而玉材堅硬,容易崩裂,穿洞非 常困難。早期是兩邊敲掣,再以錐狀工具鑽磨,以致洞口敲痕纍纍。以後使用桯鑽或管鑽,有兩邊對穿者,形成「雙面喇叭口」,也有單向磨鑽,形成「單面喇叭口」。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己經能夠很精準的使用桯具,打出的洞孔非常精緻整齊。鑒別新石器時代玉器,細察洞口呈現的現象,是重要證據之一,足以做出合理的判斷。

珍寶齋:是古玉必有老相

藝術品雜談古玉

珍寶齋藝術館徵集藏品啦 各位小夥伴們趕快來參加活動呀

可在留言下方留言或聯繫我喲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