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0-14世紀,中國歷史陷入漢人與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政權並立、更迭,宋、遼、金相互對峙,時而戰爭、時而結盟的局面,直到元朝才天下底定。玉器成長的脈動,並未受政治動盪影響而停滯,反而因為異文化的接觸、衝擊與交融,得以廣納更多元且繽紛、生動的內容,好比朱熹的詩句”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顯得生機盎然,並且為後世創立新的典範。 繼承與變革 宋代朝廷為彰顯道統,整理上古禮樂遂成國家大事。依循傳統,玉質的”祭器”與”瑞器”仍是禮制中崇高的象徵,遼、金、元則深受宋人典章制度的影響,故此時如封禪典禮的祝禱文冊、冠服中之帶飾或帽頂等禮儀器用,均以玉為尊。 在知識分子亦參與求古探源,復古風潮興起之際,出土的古銅、玉器不再只是祥瑞吉兆,更被視為歷史文化的載體,以追慕古代政治理想與聖賢遺德,因此,引發出集藏、研究、編目、仿製,甚至偽造古器的潮流,啟發後代文人品味的脈絡。仿古風格玉器除了仿作璧、琮、璜、韘形佩等古代玉器類型,更開始以玉仿上古銅器如壺、匜、卣、簋等造形。 禪地玉冊(附玉匱嵌片) 宋 真宗 祥符元年
龍形玉珮 金 元
玉劍鐔(琫) 南宋至元
螭虎及雲紋玉璧 南宋 衝擊與融合 遼為契丹、金乃女真、元系蒙古為主所建立的政權。這三支北方民族逐鹿中原前,遊牧、漁獵是其生活的方式,故”弋獵網鉤”是無法亦不可忘記的國族根本,因此臨水岸縱鷹擒雁;入山林獵鹿射虎成為儀式外,相關題材與元素亦皆納入其玉器紋樣中,而呈現出的驚險畫面或季節色彩,給予定居農耕的漢族嶄新的視覺感受與創作靈感。 相對南方的宋人社會,三教合冶”以佛修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的思潮下,玉器有了表現佛家經典故事、道家玄逸吉祥況味和儒家尚古窮理思想的樣式與圖案,甚至還彼此雜揉並列。如此具有豐富底蘊與哲思的玉器風貌,對於北方民族也是一種文化衝擊與吸引。
春水玉飾 金元
秋山玉飾 金 元
舞人玉珮 遼 金
鹿紐玉印 南宋
人物紋雙鹿耳杯 北宋 遼 個體與環境 ”師法自然”是10-14世紀藝術發展整體的趨勢。其中最明顯的特質與變化,除了鮮活、寫實、大量的象生之作外,此時玉器紋樣開始將單獨的個體置入環境中,更完整而靈動的描寫自然,藉以傳達對自然的親近與崇敬。 最重要的是,這時玉器紋樣開始透過簡要的環境細節以建立空間感,甚至是時間感:長可領略季節氛圍;短則看見生死剎那,具體而微的表現出萬物和自然的關係。此後,玉器常受繪畫的影響,不時以流露畫意為尚。有趣的是,清乾隆皇帝也觀察到這個時代新趨勢。
兔紐玉印 南宋
玉魚 金-元
玉鵝 宋 金
汀渚鷺鷥玉頂 元
松下弈棋圖玉版 宋-元 華麗與質樸 就有限的考古出土物,10-14世紀的玉器多半為小巧的服飾、文房用品,部分玲瓏細緻,但多數簡單樸實。然而傳世品中,尤其清宮收藏者,卻出現一些宋至元代華麗與大方兼備的玉質”燕器”,正足以補述當時多元的等次與風格。
玉龍紋盤 遼 金
花結單柄圓洗 金
玉圖章 南宋 元
玉魚形盒(蓋另配) 遼
雲紋玉飾 北宋 作者:澹泊敬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