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帝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間:960~976 年號:建隆、乾德、開寶
發行錢幣及備註:宋元通寶
歷代古幣圖:片宋元通寶帝王:太宗(趙光義) 在位時間:976-997 年號: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發行錢幣及備註:太平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 (李順)應運元寶
太平通寶
金錢
中國最早發現宋代「淳化元寶」佛像金錢是在1988年春。當時一個建築施工隊在佛教聖地五台山中台頂(即翠巖峰)佛塔舊址清理塔基時,挖出一千多枚在背面刻 有兩尊佛像的金錢,經考古學家和錢幣收藏專家鑒定,這就是中國宋代淳化年間鑄造的「淳化元寶」佛像金錢(圖一)。從實物看,該錢徑24mm,厚1.2mm,穿 徑5mm,佛像凸出浮雕 2mm,每枚重12g,成色在96%以上。該錢出土後曾被民工私分並倒賣,後來販到香港錢幣市場,一枚金錢刻換一輛高級轎車,其珍貴程度令人咋舌。我國當代收藏家、著作家、錢幣鑒定家華光普先生在其專著《彩照中國古錢目錄》(哈爾濱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中,把該錢評定為一級。每枚價值10萬元人民幣。這種佛像金錢以其造型獨特,雕刻細膩,圖案精美和花紋精細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贏得廣大佛教信徒和錢幣愛好者的青睞。宋代是中國古代金屬鑄幣和使用非常發達的時期。由實物圖,我們可以看到,錢幣正面刻有行書「淳化元寶」四字。字體為宋太宗趙光義御筆親書,筆法雋永流連,十分灑脫。宋太宗一生酷愛書法,他即位後,留意翰墨,叫人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於淳化三年編刻成宋代著名的《淳化閣帖》,拓賜給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學開始在宋代盛行。錢幣背面的兩尊佛像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右邊為手持蓮花,正結枷跌坐於八葉蓮花寶座之上的觀音菩薩。 寶座底下祥雲纏繞。左邊為頭上結髮,雙手合十,顏貌天真活潑,身體微向右側站立在蓮花瓣座上的善財童子,好一幅「童子拜觀音」的畫圖。宋初的淳化元寶有宋太宗親自書寫的真、行、草三種書體,即所謂御筆錢。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的多種錢幣都是宋徽宗所書,鐵畫銀鉤,號稱瘦金體。元祐通寶的文字則有司馬光、蘇東 坡寫的。此外,還有不少錢淳化元寶幣上鑄有各種圖案或標記,如開元通寶上鑄有星、月、太陽、星月、雙月、蓮紋等等。有一種開元錢,在穿孔的上面有一仰月如,也有作俯月的如。此月文來源,有人說是在向皇帝進呈錢模臘樣時,被皇后掐了一指甲印,鑄錢時不敢改動,就遺留在錢背上。更有人說這「月文」是楊 貴妃的指甲痕,金朝人曾寫過「金釵墜後無因見,藏得開元一捻痕」的詩句。另一些專家認為,這是受到西域錢幣上鑄星月圖案的影響,是錢幣的一種圖案或標記。
至道元寶
應運元寶
此錢為北宋淳化年間農民起義領袖王小波、李順為首在青城起義,得成都,所迠大蜀國,應運元年(公元994年)鑄於成都。鑄量極少,中國古泉一百名珍之一。又列50名珍之一。
帝王:真宗(趙恆) 在位時間:998~1022 年號: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興 發行錢幣及備註:鹹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天僖通寶
鹹平元寶
天僖通寶
祥符元寶
景德元寶
帝王:仁宗(趙禎) 在位時間:1022~1063 年號: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歷、皇佑、至和、嘉佑發行錢幣及備註:天聖元寶、明道元寶、景佑元寶、皇宋通寶、康定元寶、慶歷重寶、皇佑通寶至和元寶、至和重寶、至和通寶、嘉佑元寶、嘉佑通寶
天聖元寶
明道元寶
帝王:神宗(趙頊) 在位時間:1068~1085 年號:熙寧、元豐
熙寧重寶
帝王:哲宗(趙煦) 在位時間:1086~1101 年號:元佑、紹聖、元符發行錢幣及備註:元佑通寶、紹聖元寶、紹聖通寶、紹聖重寶、元符通寶、元符重寶
元佑通寶
帝王:徽宗(趙佶) 在位時間:1101~1125 年號: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發行錢幣及備註:建國通寶、聖宋元寶、聖宋通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崇寧元寶、大觀通寶、大觀元寶、政和通寶、政和重寶、重和同胞、宣和元寶、宣和通寶
建國通寶
聖宋元寶
帝王:欽宗(趙桓) 在位時間:1126~? 年號:靖康
「靖 康元寶」就是在這段動盪時期鑄造的。其質地有銅、鐵、銀,形制分為小平、折二、折三等。其中,「靖康元寶」篆書小平在華光普先生著2004年版《中國古錢 大集》一書中的記載有四枚,一枚「元」字較小,稱小「元」靖康;一枚篆書大字和一枚隸書元寶小平皆被張叔馴帶到國外;還有一枚瘦「寶」版流入日本,最後一 枚為杭州凌忠明藏。可見,靖康錢的珍稀,足令藏家重視。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趙構) 在位時間:1127~1162 年號:建炎、紹興 發行錢幣及備註:建炎通寶、建炎重寶、建炎元寶、紹興元寶、紹興通寶
;建炎重寶
南宋因為推行紙幣,因此南宋錢很難找到。高宗時鑄建炎通寶、建炎元寶、建炎重寶。通寶分折二、折三、小平,都是真篆成對。四川鑄的小平錢是仿瘦金體,初鑄背後穿上有一川字。當三錢有大樣的。
鐵錢背面穿上有利字的是利州紹興監所鑄。建炎通寶很普通,建炎元寶則價2000元以上。建炎重寶傳世不多,沒有發現有錯范錢。 帝王:孝宗(趙shen) 在位時間:1163~1190 年號:隆興、乾道、淳熙發行錢幣及備註:隆興元寶、乾道元寶、淳熙元寶、淳熙通寶
隆興元寶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金主完顏亮領兵大舉南侵,高宗讓位給太子趙慎,是為孝宗。孝宗登基後,改明年為隆興元年,始鑄隆興元寶(通寶)錢。 而就在此時,金主完顏亮在江北楊林渡渡江進攻採石,結果被宋軍擊潰,此正值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金室內部發生宮廷政變,完顏雍乘機篡取朝政,自 立為帝。消息傳來,南下的金兵也在瓜洲渡發生了兵變,殺死了完顏亮自行北撤。政局發生了急劇變化,使南宋朝廷有了一個舒緩和喘息的機會,但對北方中原失地 仍無力奪回。如果人們對孝宗不甚瞭解,但肯定會熟知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他雖主戰但又無力。他的一曲《水龍吟·登建安城》即在此時而作,寫出了「楚天千里 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的悲涼情景。也正是由於政局發生了重大轉折,孝宗於1165年(金大定五年)改年號為乾道元年,鑄行新的年號錢。因此,隆興元寶 (通寶)僅鑄行兩年即停鑄,相對來講,隆興錢存世較少。也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隆興元寶小平錢未能鑄行,僅存樣錢,也就更加珍罕了。此外,還有一種金質 隆興元寶小平錢,錢徑僅20毫米,是作為宮廷賞賜用的,鑄量相當有限,存世絕罕。 帝王:光宗(趙? ?在位時間:1190~1194 年號:紹熙發行錢幣及備註:紹熙元寶、紹熙通寶
紹熙元寶 帝王:寧宗(趙擴) 在位時間:1195~1224 年號:慶元、嘉泰、開僖、嘉定 發行錢幣及備註:慶元通寶、慶元通寶、嘉泰通寶、嘉泰元寶、開僖通寶開僖元寶、嘉定通寶、嘉定元寶、嘉定雜寶
慶元鑄錢,銅鐵兩種,從小平到折三,也可能有大型錢。以紀年、記地為錢背特徵。慶元通寶折三錢鑄於慶元四年至六年。筆者現存一品,黑漆古傳世,飽經滄桑,傷 痕裸露之處,可見水粉紅色銅質光芒。正面上右下左旋讀,「通」字走之長尾,大有徽宗瘦金體遺風。背面穿上「永」,已見筆畫間斷損傷。直徑39毫米,厚 4.8毫米,穿口6.1米。外緣4毫米。銅錢下端連體方印,邊長23毫米。方印內篆書「悲庵」二字,似為繁體真篆。整體觀之,錢為印鈕,印為錢托。做工講 究,雕刻精細,似樣錢,似銅印。模稜兩可。
帝王:理宗(趙昀) 在位時間:1225~1264 年號: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佑、寶佑、開慶、景定發行錢幣及備註:大宋元寶、大宋通寶、聖宋重寶、寶慶元寶、紹定元寶、紹定通寶、端平元寶
端平通寶、端平重寶、嘉熙通寶、嘉熙重寶、淳佑元寶、淳佑通寶、皇宋通寶、開慶通寶、景定元寶
大宋元寶
帝王:度宗 在位時間:1265~1274 年號:鹹淳 發行錢幣及備註:鹹淳元寶臨安府錢牌–南宋後期
帝王:恭宗(趙顯) 在位時間:1275 年號:德佑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端宗 在位時間:1276~1278 年號:景炎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帝丙(趙丙) 在位時間:1278~1279 年號:祥興 發行錢幣及備註:
鹹淳元寶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機) 在位時間:907~926 年號:神冊、天贊、天顯
通行泉貨
帝王:太宗(耶律?怨猓?)在位時間:926~947 年號:天顯、會同、大同發行錢幣及備註:會同通寶
會同通寶
帝王:世宗(耶律阮) 在位時間:947~951 年號:天祿 發行錢幣及備註:天祿通寶
天祿通寶
帝王:穆宗(耶律璟) 在位時間:951~969 年號:應歷 發行錢幣及備註:應歷通寶
應歷通寶
帝王:景宗(耶律賢) 在位時間:969~982 年號:寶寧、乾亨發行錢幣及備註:寶寧通寶
帝王:聖宗(耶律隆緒) 在位時間:982~1031 年號:乾亨、統和、開泰、太平 發行錢幣及備註:統和通寶
帝王:興宗(耶律宗真) 在位時間:1031~1054 年號:景福、重熙 發行錢幣及備註:景福通寶、重熙通寶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 在位時間:1054~1101 年號:清寧、鹹雍、大(太)康、大安、壽昌 發行錢幣及備註:清寧通寶、鹹雍通寶、大康通寶、大康元寶、大安元寶、壽昌元寶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 在位時間:1101~1125 年號:乾統、天慶、保大 發行錢幣及備註:乾統元寶、天慶元寶
統和通寶
1、天慶元寶 遼國天祚帝,天慶年間(公元1111-1120)鑄造。有光背小平錢。今不多見。有「大遼天慶」折十大錢,製作精美,存世僅有2品,珍罕無定價。
2、西夏桓宗(李純祐)天慶年間(公元1193~1206)鑄造。 幣質:青銅 特徵:小平錢;錢文楷書旋讀,書體端莊勁健,鑄工良好。另鑄有「天慶寶錢」錢。
西夏(1038~1227) 帝王:景宗(李元昊) 在位時間:1032~1048 年號:顯道、廣運、大慶、天授禮法延祚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毅宗(李諒祚) 在位時間:1048~1067 年號:延嗣寧國、天祐垂聖、福聖承道、拱化 發行錢幣及備註:西夏文福聖寶錢?
西夏文福聖寶錢
帝王:惠宗(李秉常) 在位時間:1067~1086 年號:乾道、天賜禮盛國慶、大安、天安禮定發行錢幣及備註:西夏文大安寶錢、大安通寶
大安寶錢
帝王:崇宗(李乾順) 在位時間:1086~1139年號:天儀治平、天祐民安、永安、貞觀、雍寧、元德、正德、大德發行錢幣及備註:西夏文貞觀寶錢、元德通寶、重寶、大德通寶
貞觀寶錢
帝王:仁宗(李仁孝) 在位時間:1139~1193 年號:大慶、人慶、天盛、乾佑 發行錢幣及備註:西夏文乾佑寶錢、天盛、乾佑元寶
乾佑寶錢
帝王:桓宗(李純祐) 在位時間:1193~1206 年號:天慶 發行錢幣及備註:西夏文天慶寶錢、天慶元寶
帝王:襄宗(李安全) 在位時間:1206~1211 年號:應天、皇建發行錢幣及備註:皇建元寶
帝王:神宗(李順頊) 在位時間:1211~1223 年號:光定 發行錢幣及備註:光定元寶
光定元寶
帝王:獻宗(李?醞 ?在位時間:1223~1226 年號:乾定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清平郡王 在位時間:1226~1227 年號:寶義 發行錢幣及備註:年號:收國、天輔發行錢幣及備註:偽齊劉豫:阜昌元寶、通寶、重寶 阜昌元寶為平錢,面文旋瀆,有真、篆二體,是為對錢。徑2.6厘米,重3.4克;光背無文。此錢製作精整,文字秀美,其品相之佳妙決不下於北宋大觀、 政宣諸泉,金朝亦通行使用。唯傳世數量稀少,常為泉家苦求而不得。
阜昌元寶
帝王:熙宗 在位時間:1135~1149 年號:天會、天眷、皇統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海陵王(完顏亮) 在位時間:1149~1161 年號:天德、貞元、正隆
天眷通寶
帝王:世宗(完顏雍) 在位時間:1161~1189 年號:大定 發行錢幣及備註:大定通寶
大定通寶
王:章宗(完顏景) 在位時間:1189~1208 年號:明昌、承安、泰和 發行錢幣及備註:承安寶貨銀鋌?泰和通寶、重寶
承安寶貨是金代白銀貨幣,因為流通時間短,鑄量稀少,以前不曾發現,因而出現了方孔圓錢式樣的臆造幣。1981年,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分行在清理庫房時發現 四件(一兩半)承安寶貨銀鋌。1985年在黑龍江阿城又發現一件(一兩半),引起了錢幣界的轟動,從而澄清了原來對承安寶貨的誤解。1986年中國人民銀 行遼寧分行在庫存的雜銀中又發現二件(一兩),1987年6月內蒙古興和縣也發現一件(一兩半),至今一共是八件。
承安寶貨是金章宗 承安二年(1197年)為解決財政經濟危機而鑄造發行的。金章宗統治時期(1189-1208年)是金代由興盛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金章宗在位的二十年 間,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經濟危機逐步激化,北方有蒙古兵起兵反金,南方有南宋發動的抗金戰爭,內部有契丹人和其他民族的不滿與反抗,時時威脅著金代的統 治。同時自然災害也不斷發生,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和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決口,兩岸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政府稅收逐年減少,而軍費開支卻日益 增加,國家財政出現了危機,入不敷出的財政狀況讓金章宗憂急萬分,他幾次採取變革幣制的辦法,企圖改變岌岌可危的經濟狀況。然而廢除舊銅錢,鑄造新銅錢, 非但沒有挽救通貨緊縮的矛盾,反而造成了銅錢被當作財富貯藏起來,銅錢流量大量減少的局面。繼而又不得不擴大紙幣的發行,但又引起了新的通貨矛盾———通 貨膨脹,紙幣的濫發使得紙幣信用急劇下降。在紙幣貶值和銅錢匱乏的雙重矛盾下,金章宗於承安二年(1197年)推行新的幣制改革,即將原來鑄造的每鋌五十 兩銀鋌,改鑄成面值為一兩至十兩的承安寶貨新銀鋌,每兩折錢二貫。在銀鋌上表明幣值,並分為五等,起到了取代碎銀、籌措軍費的作用,成為投入流通市場的銀 鑄幣。其與原有的白銀稱量貨幣有本質的區別,是對白銀貨幣的第一次變革,儘管其存在的時間只有一年半,但在貨幣史上地位不容忽視。
至今發現的承安寶貨只有一兩和一兩半兩種,一兩鋌長4.25厘米,兩端寬2.7厘米,腰寬1.9厘米,重40.2克。一兩半鋌長4.7—4.85厘米,兩端 寬3—3.35厘米,腰寬2.1—2.2厘米,重58—60.5克。成色95%以上。按照承安寶貨每兩折錢二貫推算,其五等面值應該是一兩、一兩半、二兩 半、五兩和十兩。
承安寶貨是真正意義上的白銀貨幣,並與銅錢、寶券保持兌換關係,是金代政府的法定貨幣。承安寶貨的用途廣泛,史書記 載金章宗時期曾用白銀作為供給官兵薪俸和邊務軍需,獎勵南糧北運等,承安寶貨是取代舊例銀的白銀貨幣,其使用範圍比舊例銀更為廣泛,除了賦稅、軍費、俸祿 之外,還用於商業流通。《金史·食貨志三》記載:承安二年,尚書省在建議發行承安寶貨時說:「舊例銀每鋌五十兩其直百貫,民間或有截鑿之者,其價亦隨低 昂,遂改鑄『承安寶貨』一兩至十兩五等,每兩折錢兩貫。」金代舊有的銀兩,重量都是五十兩的,值錢一百貫,民間使用時常常要切成小塊,稱量交易。現改鑄承 安寶貨,面值有一兩到十兩五種,每兩折錢二貫。由此可知,鑄行承安寶貨是為了取代碎銀,並與紙幣、銅錢相對應,是直接進入流通領域的白銀貨幣。
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曾命西北二京、臨潢、遼東等路,一貫以上俱用銀鈔、寶貨。這就是說承安寶貨的流通範圍很廣。金章宗承安二年,金已設立五 京、十四總管府、十九路,「路」是金依照宋舊制設立的地方官制。五京中的上京府是金建國都城,位於現在的黑龍江阿城;東京府位於金的東南部,東南與朝鮮接 壤,即現在的遼陽附近;北京府位於金的中部,即現在的北京,西京府位於金的西南部,西北部是蒙古,西接西夏,即現在的大同;南京府位於金的南部,既現在的 開封。金規定承安寶貨銀鋌的流通範圍是西北二京、臨潢、遼東等路,臨潢府在北京的北部,遼東即是東京。所以其流通範圍即是現在的大同到北京、遼陽以北一 帶。從承安寶貨的出土地點看,也在黑龍江、內蒙古、遼寧等省,是與歷史記載相符合的。
承安寶貨在鑄行初期,得到了金代政府的扶持。 《金史·食貨志》記載:「所支官錢,亦以銀、鈔相兼,銀已零截者。令交鈔庫不復支,若寶貨數少,可浸增鑄」。可見金代政府對承安寶貨的呵護。然而民間私鑄 氾濫,造成承安寶貨成色下降,信譽受到嚴重破壞,於是不得不於承安五年(1200年)停止鑄造發行。 「以私鑄寶貨者多,雜以銅錫,寢不能行,京師閉肆」。《金史·食貨志》的這則記載寫明了承安寶貨停鑄的原因。
承安寶貨存世非常稀少,它的特殊性質決定不可能存在金質的,可是在去年的香港錢幣拍賣會上,出現一件莫名其妙的黃金質的承安寶貨,無疑是臆造品。
帝王:衛紹王(完顏永濟) 在位時間:1208~1213 年號:大安、崇慶、至寧 發行錢幣及備註:崇慶元寶、崇慶通寶、至寧元寶
崇慶元寶
帝王:哀宗(完顏守緒) 在位時間:1223~1232 年號:正大、開興、天興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末帝 (完顏承麟) 在位時間:1232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註: 元(1279~1368)
帝王:太祖( 鐵木真) 在位時間:1206~1227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監國(拖雷) 在位時間:1228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太宗(窩闊台) 在位時間:1229~1241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定宗(貴由) 在位時間:1241~1246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憲宗(蒙哥) 在位時間:1251~1259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時間:1260~1294 年號:中統、至元 發行錢幣及備註:大朝通寶、中統元寶、至元通寶
帝王:成宗(鐵穆耳) 在位時間:1294~1307 年號:元貞、大德發行錢幣及備註:元貞元寶、通寶、大德元寶、通寶
大德元寶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時間:1308~1311 年號:至大 發行錢幣及備註:至大通寶、元寶、大元通寶、國寶
至大通寶
帝王:仁宗 在位時間:1311~1320 年號:皇慶 發行錢幣及備註:皇慶元寶
皇慶元寶
帝王:英宗(碩德八剌) 在位時間:1321~1323 年號:延佑發行錢幣及備註:延佑元寶、通寶
延佑元寶
帝王:泰定帝(也孫貼木兒) 在位時間:1323~1328 年號:至治 發行錢幣及備註:至治元寶、通寶、大元至治
至治元寶
帝王:天順帝(阿速吉八) 在位時間:1328 年號:泰定 發行錢幣及備註:泰定通寶、元寶
泰定通寶
帝王:文宗(圖貼睦爾) 在位時間:1328~1329 年號:致和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明宗(和世剌) 在位時間:1329~1332 年號:天順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寧宗(懿麟質班) 在位時間:1332 年號:天歷 發行錢幣及備註:
帝王:順帝(妥歡貼睦爾) 在位時間:1333~1368 年號:至順、元統、至元、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