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玉器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玉有六德,玉文化深深影響著中國幾千年,但是古代關於玉器的古籍,配有圖片關於玉書,歷史上出版的並不多。雖然玉文化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但古人對玉的研究卻沒有那麼細化。從宋代到清代,配有圖的關於玉的書,大概只有四部。瞭解玉器圖書對收藏古玉有一定的幫助。
第一部是北宋年間出版的《考古圖》。《考古圖》是宋代呂大臨的寫的,它共有十卷,其中有一卷專門談玉器。這一卷裡的玉器是誰的收藏呢?宋代畫家李公麟。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圖》,原來是個手卷,到了明代以後被刊印成書。手卷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極特殊的裝裱方式,也是一種欣賞字畫的方式。它是一個長軸,打開一點一點看。過去文人將它鋪在黃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欣賞,是非常愜意的事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過這樣一部書,特別有意思。這部書叫《古玉圖譜》,有一百卷,非常浩繁,但它被公認是一部假書。作者聲稱書裡收錄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都是宋代玉器。出版這部假書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寫了序,並出錢把這部書刊行了。
我們知道,盛世一定要修典,乾隆時期編纂的最重要的典籍就是《四庫全書》。當時《四庫全書》的總編纂是紀曉嵐,他也看到這部書了。但紀曉嵐多翻了三頁,就把這書給扔出來了,定為偽作,書裡的玉器都是假的。這《古玉圖譜》就未能被收入《四庫全書》。那麼,乾隆年間就被宣佈為偽作的書,到了民國以後又被人重新刊行了,為什麼呢?因為圖多。當時大家也分不清楚真假,出版商為了蠅頭小利把它出版了。不僅重新出版,還配了彩圖。晚清的印刷業開始發達,可以配彩圖了,於是把這部偽書配了彩圖又出了一遍,害人不淺。
第四部書非常重要,叫《古玉圖考》,分上下卷,作者是著名學者吳大,在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古玉圖考》在玉器研究界影響最大,書裡有大量考證。我們講過,乾隆皇帝不知道玉琮是什麼,管它叫頭;。結果吳大考證出來了,這種玉器不叫頭,叫玉琮。還有玉斧,斧狀的玉器,在吳大以前沒有人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過去很多書上都叫藥鏟子;吳大考證出來了,這叫玉斧,是古代的一種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