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博物館藏新石器時代玉石類文物鑒賞(共3張圖片)
  • 16年3月12日 04:3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新石器時代·玉圭(一級文物)

  江蘇省溧陽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幾何中心地帶,境內自然地理環境優越,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地域。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為江南地區先民棲息首選之地,江南地區早期文明萌芽地之一。截至目前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在溧陽境內存在多處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如神墩遺址、秦堂山遺址、東灘頭遺址等,其中神墩遺址、秦堂山遺址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本文擷取溧陽市博物館藏新石器時代玉石類文物精品做一介紹,以期能見木見林,一覽溧陽地區上古文明的風采。

新石器時代·帶柄石錛(一級文物)

新石器時代·玉璜(三級文物)

  一、玉圭 

  國家一級文物,1976年溧陽埭頭山前村西開中河時出土。玉圭長21、寬4.9、厚0.7厘米,尾沿6.1厘米處對鑽一圓孔,孔徑1.2厘米。玉圭為扁平長條形,通體受沁成“雞骨白”狀態。在對鑽的圓孔之上,玉圭的中部用極細的陰刻技法精琢細刻出以人、鳥、獸面為主題的圖案。玉圭兩面圖案不同,均由主題紋、裝飾紋、地紋精巧組合而成,展現出史前先民高超的琢玉技法。玉圭正面上所刻神人頭頂“介”字冠,闊口露齒,怒目圓睜,頗具威嚴神秘之色。反面獸面紋亦戴有“介”字冠,造型抽像奇特。 

  這件館藏出土玉圭的紋飾組合與山東日照兩城鎮出土的龍山文化玉錛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傳世龍山文化玉圭紋飾極為相似。玉圭出土於江南良渚文物地域範圍內,是研究北方龍山文化與江南良渚文化地域文明交流的一件重要實物。 

  二、帶柄石錛 

  國家一級文物, 1978年出土於溧陽古沙河故道。器物通長32、寬18.5、高6.2厘米,由石錛與木柄兩部分組成。石錛為有段石錛,正面呈長方形,背面上部有段,通體磨製光滑,稜角齊整,刃口有使用的崩裂痕跡。木柄保存較好,頭部粗大,握手處變細作扁圓形,脫水後略有收縮和乾裂現象。出土時石錛段部正好卡住木柄的卯口,先民以石錛的頂頭裝入木柄頭部鑿有的卯口內,運用榫卯方式安柄使用。上世紀70年代在溧陽古沙河故道中出土有三件帶柄石器。 

  根據南京博物院、鎮江博物館以及南京大學相關專家調查,當時南京大學地理系碳14實驗室對相關木器標本測定年代為距今4433±111年,大致相當於良渚文化晚期。 

  2007年在浙江餘杭南湖的良渚文化遺址中也出土了帶柄石錛,包括蘇南浙北在內整個良渚文化區域都有相同結構的帶柄石錛(斧)出土,這為這類石器的安柄方式提供了切實可靠的實物證據,榫卯結構的石錛(斧)安柄方法在當時確實是廣泛存在的。帶柄石錛的出土為研究原始社會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資料,對探討原始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三、玉璜 

  國家三級文物,溧陽社渚鎮神墩遺址出土。玉璜為石英質地,長6.4、寬1、厚0.75厘米。整體呈弧形,兩側正面和端面有斜對穿孔。古人云“美石為玉”,早期玉器材質紛繁,這種石英材質,亦是當時常見的玉料。 

  玉璜是產生較早的佩玉,在長江中下游早期人類文明遺址中玉璜通常以單璜或雙璜並列組合形式出現。史前文化期至西周時期的玉璜大多在兩端鑽有小孔以供穿系,這一階段玉璜為拱起的背部朝下水平佩戴。春秋開始在玉璜背部鑽有孔道,將拱起的背部朝上進行水平佩戴,玉璜這時也就具有平衡提挈全佩的功能,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玉璜”“玉珩”這兩個名詞。 

  溧陽神墩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在M20、M88死者口中發現有玉璜,用玉璜作為口琀葬玉使用,之前還見於浙江嘉興崧澤文化時期的南河濱遺址。神墩遺址中這兩件玉璜的發現說明早在馬家濱文化時期玉璜就已經作為口琀殮屍之用,這為中國古代葬玉研究增添了新的線索。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