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室匏器:把葫蘆玩「翻了天」(1張圖片)
  • 23年1月26日 06: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 匏器水滴

  匏器,又稱葫蘆器,是一種將天然美與人工匠意合為一體的漢族傳統工藝品。康熙皇帝玄燁曾在瀛台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領導標新,風神別具。因葫蘆諧音“福祿”,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徵。 

  人們養蟈蟈用的葫蘆罐就是匏器的一種。匏器最早出現在明末,為太監徐九公所開創。匏器藝術品問世後,廣受坊間喜愛,至清康熙時傳入宮廷,為皇家御用。匏器具有工藝優良、紋飾清晰、器形優美多姿的特點。由於葫蘆色黃如金,時間愈久,其色愈重,因而傳統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的傳世匏器,更給人古樸、凝重的美感。 

  存世的傳統匏器,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賞玩之物,應有盡有。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盤、碗、壺、盒、瓶、筆筒、鼻煙壺、蟈蟈籠及樂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間的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絃琴等物為最精。 

  “匏器”的種類可分為實用器和陳設品兩大類,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賞玩之物,應有盡有。此外,匏器在具有實用價值的同時,還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傳世器物,更給人以古樸、凝重的美感。 

  這些宮廷製作的葫蘆器,除了供御前賞玩之外,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族以及饋贈外國的嘉賓使臣。 

  清代匏器鑒別要點 

  1.看色澤。老葫蘆的顏色比較深,偏暗紅色,也有黃色或淡黃色的,但無論顏色深淺,必有一種厚重感,具有古董傢俱所稱“老包漿”的那種自內而外的油潤感。 

  2.聽聲音。老葫蘆以指輕彈聲音清脆,而新葫蘆則因胎裡疏鬆而聲音沉悶。 

  3.查胎裡。老葫蘆的外壁和胎裡子渾然一體,無法分辨,做舊的葫蘆裡子則都是用普洱茶浸泡而成的,外表雖呈黑色或深褐色,但裡層仍為白色或淡米色。 

  種一片葫蘆,但是成熟起來的寥寥無幾,所以它非常難得。當看到那些“先天禁錮、後天加工”的匏器在手中盈盈一握,我們不僅僅感覺在玩那種匏器文化,而且是在找尋那段歷史,其深厚的收藏價值也在我們的手中凸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