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浸膠和灌膠的區別(1張圖片)
  • 15年7月11日 01: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綠松石收藏要知道什麼是浸膠和灌膠,就跟綠松石打蠟一樣是我們收藏綠松石必須掌握的知識之一,這也是我們鑒別天然綠松石方法之一。

綠松石浸膠
浸膠是在常溫、常壓中將天然綠松石原石透明無色的膠水裡浸泡一下,提高表層的硬度,避免加工時原料破碎,經過浸膠優化處理過的綠松石品質仍屬於上乘品質的天然綠松石。

綠松石灌膠
綠松石「灌膠」處理,是對一些硬度偏低,質地稀鬆的劣質綠松石在高壓下進行優化處理。「灌膠」平時我們管它叫注膠,就是通過高溫高壓,把「膠」充壓進原料裡。這是近二十年前才發展出來的一種工藝,所用的膠也就是類似製造吉爾森綠松石的材料(人造綠松石),高溫融化後把泡松(白色,可以當粉筆用的綠松石)甚至內蒙的所謂白松石(實際上跟綠松石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學名叫菱鎂礦)放進去,通過高溫高壓加工使其程現出藍色。
「灌膠」的綠松石怎麼鑒別
1.灌膠的綠松石看起來顏色均勻一致,特別是一大堆放在一起的時候更明顯,但它也有鐵線,甚至有一些成品上也有黃色、綠色等顏色變化,這是因為用來做原料本身也有一些線隙,而且有些泡松本向可能含有一些黃色或含鐵物質,因此出品後還有色彩變化,這種最難區別;
2.灌膠後的成品划不動玻璃,只會在琉璃上留下膠痕,一擦就沒;
3.灌膠製品燃燒起來有難聞刺鼻氣味,對人危害很大;
「浸膠」和「灌膠」均需在天然綠松石原料加工前進行處理,以提高成品率和貨質。「灌膠」所以以次充好的做假手段,我自己認為不屬於綠松石優化,儘管綠松石的優化處理方法在國外已被普遍接受,在國內尚不被認可。個人收藏首選純天然未經浸膠灌膠的綠松石。
綠松石是否優化的鑒別

根據綠松石密度和顏色兩者結合來判斷是否經過優化就會比較準確了,具體方法如下:
1、顏色:正常情況下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顏色都比較淡,在沒有濕水的情況下都只呈獻出淺綠、淺藍色,感覺粉粉的;而中度以上的綠和藍只會出現在細瓷胎型中,高綠、高藍都只會出現在瓷釉型中;
2、粘: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如果是未沁過膠的,無法划動玻璃,但如果手上有汗時會粘手。就像冬天用舌頭舔冰塊的那種「粘」一樣,只是不涼而已。這是密度較低的松石表面的孔隙吸收手份時造成的感覺;不過密度達到細瓷胎型和瓷釉型的松石是絕對沒有這種覺得的;
3、濕: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如果沒有經過優化,那麼在過水試驗中的反應就會非常快且非常明顯:也就是說顏色淺淺的綠或藍只蘸水幾秒鐘就會出現十分明顯的水線,入水部分的顏色會加深很多。所以,這類松石可能只需要盤玩數月就會出現很明顯的色澤變化,但同時也要注意盤玩時手要洗乾淨,因為髒東西也更容易盤進去;細瓷胎型在水裡泡上十幾鍾也會出現顏色變深的現象,但不那麼明顯,而瓷釉型的松石就更難了,因此這一點決定了,這兩種密度的松石盤玩起來可能在色澤的變化或是包漿效果上都沒那麼有成就感了;
4、刻:如果松石質地達到細瓷胎型和瓷釉型,那麼可以輕鬆的划動玻璃,而且留下較明顯的刻痕,松石本身也不會受傷。這是怎麼分辨拋光得像瓷器一樣的松石是否沁過膠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果是因為沁過膠而顏色深,光澤好的松石,劃玻璃的時候劃痕跡還是比較淺的,而且有殘留;如果顏色只到很淺的綠很淺的藍,但卻可以划動玻璃,並且有殘留的話,幾乎可以確定是沁過膠的貨了
5、刮:這一點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用小刀去刮松石,如果你手中的松石呈現瓷釉光澤的,並且如果是純天然的,那麼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要想刮點東西下來很難,而且刮下來了也是石粉;但如果您手頭的松石呈現出瓷釉光澤,但不是純天然,那麼小刀不僅能刮下東西,而且很可能還會打卷……
6、燒:結合第五種方法,把刮下來的東西燒一下試試,純天然的當然不會有什麼味道了,最多也就是點土腥味,但如果不是純天然的就會聞到松香味,嚴重的還有燒塑料的臭味或者鼻味
7、綠松石價格:根據現在的市場行情。料子在不優化(沁膠)的情況下再做成成品,而如果是做隨形還好,可能還能有50-60%的出品率,做各種定制形狀的恐怕就只有個20-30%了吧,這又合到什麼價位?再說雕件,別說細瓷胎和瓷釉兩級,就連石膏型和類陶型想要挑出能做雕件的料都很難,因為要求要淨面無鐵線的,對塊度大小、形狀還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現在即使是石膏型和類陶型雕出來的成品每克都要上大3位數以上了。所以選擇的時候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十元一克的、有玻璃光澤的珠子或雕件是純天然的,你相信嗎?
8、專業鑒定:最後的絕殺技了,送去珠寶鑒定中心去鑒定是否是天然綠松石。

左起  天然無膠無蠟/菱鎂礦灌膠/泡松灌膠/沁膠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